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极目快评|82岁老人白肺需切气管家属一度拒绝,医生有时要治家属的“心病”|天天时快讯

2023-01-11 20:06:45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评论员 吴双建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急诊EICU病房,急诊科副主任蔡华波主任医师,近段时间每天的工作除了评估新冠患者的病情、全力救治患者外,和家属谈话,要不要进一步抢救?要不要气管切开?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上演。(据1月11日上游新闻)

(相关报道截图)


(资料图)

报道举了一个例子,82岁的胡爷爷新冠病毒感染后白肺,蔡华波花了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向老人两个儿子建议:气管切开。没想到,遭到了两兄弟的拒绝,他们说,母亲不想让父亲遭罪。在第二次谈话后,他终于等到了两兄弟的回复:“医生,我们切。”

事实证明,医生是对的,气管切开的第二天,老人就成功撤掉呼吸机。这不是少遭罪了吗?医生还说,那个不起眼的小小切口,两三天就能愈合。

很多人对“切气管”很敏感,认为是迫不得已时才会用的手段,对患者的伤害很大。而医生说,患者的气管切开,容易吸痰,不再需要镇痛药,患者可以吃东西,手脚也可以自由活动……好处一大堆,与插气管相比,“生活质量是一个天一个地。”

可见,“怕遭罪”的说法,与不少人对切气管的误解有关。在经过医生细心、耐心地讲解后,家属就听从了医生的建议,双方合力救回了一位老人。

这就说明,医生的诊断再准确,使用的手段再科学,还是需要家属的理解和配合。这更说明,如果医生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和家属不厌其烦地讲,不放弃希望,家属也听得进去。这样,对治病救人大有裨益。

不怕对“切气管”有误解,就怕有人对医生抱有敌意和偏见,认为他们建议的一些治疗手段,是不必要的,就是“为了钱”,从而拒绝一些正确的治疗方法。当然,这同样需要医生坚持专业的态度和医者本心,一切从患者出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争取。

另外也要强调,医患双方对医学手段有认知上的鸿沟,这也很正常。毕竟,隔行如隔山。一方面,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时候也要治家属的“心病”,不能放弃;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呼吁社会对医生多些理解和支持,少些偏见,尽量听从医生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近段时间,各个医院急诊室里很忙碌,一些医生不得不带症上岗,他们不仅要克服自己感染后的不适,还要坚守自己的岗位治病救人,甚至还发生有医生当场晕倒的事件。

在这样的特殊时期,我们还是希望这样的谈话能少一些,双方能尽快达成一致。可以减轻医生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让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治病救人。同时,治疗手段越有效,病人恢复得就越快,重症床位、呼吸机等周转也能跟着快起来,让更多的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82岁的胡爷爷,是蔡华波两次找家属谈话,“抢”回来的患者,让人看到一位医生的“医者仁心”。不论如何,对这样坚守本心的医生,我们也应该为之点赞。

关键词: 气管切开 治病救人 近段时间 病毒感染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