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访客”又来了
追溯“星际访客”的历史,2017年10月人类首次发现星际天体“奥陌陌”。这个外形奇特、呈雪茄状的天体,以每秒约26公里的速度闯入太阳系,随后又加速飞离,其独特的轨道和外观引发广泛猜测与讨论。有观点认为它可能是一颗彗星,也有人猜测它是小行星,甚至还有大胆的假设,认为它或许是外星文明的探测器。2019年8月,第二颗星际天体“鲍里索夫”被发现,其闯入太阳系的速度达到每秒32公里。相较于“奥陌陌”的神秘莫测,“鲍里索夫”呈现典型的彗星特征。科学家发现,其一氧化碳含量是太阳系彗星平均含量的9至26倍,意味着“鲍里索夫”可能诞生于一个遥远星系的极寒地带。
与前两颗星际天体相比,3I/ATLAS的运行速度更快。被发现时,3I/ATLAS在距离地球5亿公里外,正以每秒超过60公里的速度沿着双曲线轨道向内太阳系高速飞驰,表明它来自太阳系外的遥远星系。根据目前的观测数据推测,预计10月3日它将抵达距离火星大约2900万公里处,届时火星轨道上的探测器可能有机会对其开展观测。10月底,它将到达距离太阳最近处,随后逐渐远离太阳。2026年新年前,它将抵达距离地球最近处,相距约2.7亿公里,这样的距离不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威胁。2026年3月,它将飞过木星轨道,最终离开太阳系,再次奔赴星际空间。
对天文学家而言,3I/ATLAS的出现是一次极为难得的研究机会。目前,天文学家正紧锣密鼓地调动地面和空间望远镜对其开展观测,获取其光变、颜色和光谱等信息,以对其自转、物质构成、形成机制以及在星际空间中的演化过程等进行分析。由于距离遥远,目前所获信息有限,仅能初步判断其呈现微弱的彗星特征,且直径很可能超过10公里,而此前两颗星际天体的尺寸均为几百米量级。未来当它靠近太阳时,或许会因太阳辐射的加热而释放出气体和尘埃,形成更显著的彗发和彗尾。
现阶段,科学家只能通过天文望远镜对3I/ATLAS进行“远观”,获得粗略的有限信息。精确测绘星际天体的三维形貌和物质成分特征,还需要更先进的探测器对其进行抵近“显微”探测,然而这并非易事。3I/ATLAS从被人类发现到飞出木星轨道,整个过程仅有9个月时间。目前,天文学界还没有合适的探测器对这位“星际访客”进行抵近探测。
事实上,人类深空探测器从设计、研制到发射,往往需要数年时间。要对星际天体进行探测,需要提前数年做好准备。2019年欧洲航天局公布的“彗星拦截器”计划就打算瞄准这样的“机遇”,该任务计划2029年发射到日地系统第二拉格朗日点附近待命。当地面望远镜发现星际天体或者来自远方的原始彗星后,“彗星拦截器”将启动快速响应轨道机动程序,对目标天体进行探测。也许,我们要等到下一颗星际天体来临时,“彗星拦截器”才有机会对其开展近距离飞掠。在恒星际旅行技术取得突破前,对闯入太阳系的星际天体开展“守株待兔”式“显微”观测,是目前人类近距离精细探测太阳系外天体的唯一途径。
作为迄今探测到的速度最快、体型最庞大的“星际访客”,3I/ATLAS提供了一个独特且稍纵即逝的研究窗口。然而,其极高的速度和有限的时间窗口,也限制了人类对其开展抵近探测的可能性。这也凸显了发展机遇型、前瞻性空间探测任务的必要性。同时,加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的建设,将为我们发现并追踪“星际访客”争取更多宝贵时间。期待下一颗“星际访客”光临时,人类能够做好近距离精细探测的准备,实现对星际天体成分、结构乃至起源星系的突破性认知。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星际访客”又来了
近日,一个来自太阳系外的星际天体正在高速穿越太阳系,引起全球天... -
人工智能时代统计学将绽放异彩
说到统计,可能人们首先联想到的是统计部门。早在战国时期,商鞅就... -
AI制造“替身”,人类如何看待生命?
人工智能(AI)正悄然改写人们对生命长度与记忆边界的认知。在现实... -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需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
这是第七届中国西部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一无人机展台。新华社记者... -
业内热议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落地
今年以来,人工智能产业迎来新一轮变革,大模型能力的突破式迭代和... -
平台企业送外卖是“大材小用”吗?
平台送外卖与高铁技术突破、航天强国建设等硬科技成就一道,代表了...
- “星际访客”又来了2025-07-17
- 人工智能时代统计学将绽放异彩2025-07-17
- AI制造“替身”,人类如何看待生命?2025-07-17
- 推进低空经济发展需技术与政策双轮驱动2025-07-17
- 业内热议 人工智能如何加速落地2025-07-17
- 平台企业送外卖是“大材小用”吗?2025-07-17
- 三问“太空快递员”新差事2025-07-17
- AI辅助去核提升犬科动物克隆效率2025-07-17
- 上半年银发群体消费潜力进一步释放2025-07-17
- 充电设施升级破解“里程焦虑”2025-07-17
- 交通运输业向新提速2025-07-17
- 链博会揭示全球供应链合作新趋势2025-07-17
- AI+5G,提升百姓穿衣体验2025-07-17
- 远古鱼龙带来跨越亿年的降噪智慧2025-07-17
- 国内首个低空飞行器风洞启用2025-07-17
- “中国天眼”看清极高速星际云内结构细节2025-07-17
- 优哩哩(YULILY)合规性解读,打造全球短视2025-07-16
- 优哩哩(YULILY):合法合规的短视频跨境电2025-07-14
- 缝合技术缺陷:医生手法如何影响疤痕形成2025-07-13
- 夏天洗冷水澡,更容易降温吗?丨中新真探2025-07-10
- 夏天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更凉快?(不是白色)2025-07-10
- 港中大研发新型病毒纳米纤维技术 可精准消2025-07-10
- “喝不完、根本喝不完”的奶茶,最好这个时2025-07-10
- 今夏流行的“中式养生水”,你喝对了吗?医2025-07-10
- 铅中毒离我们有多远?速查身边这些隐患2025-07-10
- 夏季想减肥的朋友 快上车2025-07-10
- 快查收专家这份全年龄段“爱眼说明书”2025-07-10
- 血铅半衰期约28天:进入人体内的铅能彻底清2025-07-10
- 舍不得开空调?当心! 炎值飙升室内也会中2025-07-10
- 药学专家支招 喝、贴、泡!中药防暑三步走2025-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