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全国首个!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投入运营

2022-12-31 08:29:12    来源:厦门日报

俯瞰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全貌。

昨日上午,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暨海沧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正式投入运营。通过智能分选、专业处理,将其他垃圾中的低价值可回收物制成生活用品原材料,实现“垃圾”到“资源”的转变——作为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围绕“末端牵引前端”工作路线,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为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扣上关键一环,这标志着我市可回收物处理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也将有力推动我市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与碳减排行动进一步发展。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揭牌投产

设计日分拣量50吨

迎着冬日暖阳,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下称“分拣中心”)暨海沧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揭牌仪式开幕。厦门市市政园林局副局长李敢良为揭牌仪式致辞,宣布全国首个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正式投产运营。

“分拣中心的投用,将是实现厦门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的有力牵引,也是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重要支撑。”李敢良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希望分拣中心能为全市乃至全国的垃圾分类工作创造可借鉴、可复制的经验成果。

厦门市环境卫生中心主任黄伟林告诉记者,近年来,外卖餐盒、奶茶杯、牛奶盒、泡沫箱、快递包装盒等废弃物数量飞速增长,自厦门开展“精细化分类”以来,这些回收成本高、再利用附加值低的废弃物被分类为低值可回收物,从其他垃圾中分拣出来,与之相关的收运、分拣、处置等回收体系建设也一并展开。

为完善我市垃圾分类处理体系,推动低值可回收物实现资源再利用,2021年11月,分拣中心开工建设,今年底,项目完工投用。分拣中心位于海沧新阳,占地约56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3890平方米,由厦门城建市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和厦门陆海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厦门城建陆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化运营。据悉,该项目以自动化分选装备对低值可回收物进行高效、准确分选,设计低值可回收物日分拣量50吨,经过调试,目前可实现每小时5吨的分选处理能力。

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形成“机械智能分选+人工干预+归类自动打包”的智能化生产线。

智能分选

生产线效率提高数倍

居民投放的低值可回收物经过转运,运送至分拣中心,卸料后喷雾消杀备用。随后,低值可回收物经过破袋、筛分处理,进入智能化分选平台,依靠光谱识别和AI(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自动化分拣……现场,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低值可回收物的处理流程,对厦门生活垃圾的资源再生利用有了进一步了解与认识。

分拣中心总经理蔡俩志介绍,光谱识别就像是给低值可回收物做X光,在镜红外光谱照射下,不同材质会呈现出不同光谱,从而实现初步的材质分拣;AI(人工智能)技术更进一步,不仅利用图像识别准确辨别品类材质,还可以对同一材质的不同图形、纹理进行物料区分。分拣后的物料,通过机器人进行质量控制,提高纯度,做到精细化分拣,然后自动入仓,经过打包压缩成为成品,最终进入下游再生处理中心,再生产出如环卫垃圾桶、仿真绿植、购物袋、环保再生纸等再生制品,实现可再生利用,变废为宝。目前,中心已经形成“机械智能分选+人工干预+归类自动打包”的智能化生产线,分选效率达到原先人工分选的5-10倍。

链接前端垃圾分类和末端资源化循环利用这两个环节,分拣中心打通了生活垃圾低值可回收物未能实现资源化利用的堵点,为垃圾分类处理链条扣上关键一环,进一步完善了厦门可回收物处理体系。通过智能化、专业化、规模化的运营,助力厦门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未来,分拣中心将进一步提升我市垃圾分类整体水平,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同步】

海沧区垃圾分类

宣教中心启用

在厦门低值可回收物分拣中心,还配套建设了约300平方米的海沧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形成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的立体宣教基地,引导市民践行垃圾分类新时尚。

引进先进的数字声光电技术,打造科普教育、博物展示、互动体验等场景,形成可听、可视、可触、可感的“四维”教育空间,海沧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系统展示了低值可回收物从废弃物转变为再生制品的处理流程。据悉,该宣教中心可容纳200余人参访学习,在这里,可以充分了解生活垃圾精细化分类的具体做法,“零距离”体验低值可回收物如何实现“变废为宝”的华丽转变,促使参观者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绿色环保生活。

▲市民参观海沧区垃圾分类宣教中心。

低值可回收物有哪些?

2020年7月,厦门市发布《低值可回收物指导目录》,规定了低值可回收物主要为五大类,即:废玻璃、陶瓷类、废塑料、废纸和废纺织衣物。在生活中,还常见有塑料餐盒、塑料杯、泡沫块、利乐包装、纸杯纸碗、泡面碗、豆浆杯、快递袋、快递填充物、塑料袋等。

关键词: 垃圾分类 有限公司 人工干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