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际 >

潮评丨公众见怪不怪 是专家的最大悲哀|世界视讯

2023-04-12 23:14:27    来源:杭州网


【资料图】

潮新闻讯 又有专家建议“一石激起千层浪”。近日,在“2023消博会新浪财经之夜”上,有专家提出“年轻人不生小孩是不对的,子女是长周期的耐用消费品”,颇具“争议性”的说法和稍显“强硬”的语气,一时间引发大量网友讨论。

先不论把子女比作“消费品”是否妥当,也不论部分专家动辄对年轻人“指手画脚”是否合适,一些网友在面对专家“奇谈怪论”时,展现出 “习以为常”的态度也许更值得我们深究。

此番言论登上热搜后,舆论场除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建议专家多生几个”的驳斥外,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有网友感叹“不愧是专家说得出来的话”,有网友坦言“我都能猜到专家怎么说”,有网友劝慰“反正专家不会懂我们普通人的生活”。当公众见“怪”却“不怪”,当“愤怒”变为“惯常”,其中隐含着公众对部分专家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无奈,也警示着整个专家群体公信力的透支。

之所以出现如今的割裂局面,离不开一些“荒腔走板”专家言论的屡屡“刷屏”。比如,“建议农民在县城买房住,然后开车去农村种地”“对少生甚至不生的年轻人,要辅以相应惩罚”“年轻人抱怨工资低,是因为能力不够”……这些专家建议中确实透着股“何不食肉糜”的居高临下,也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脱俗”气息在,乐于揪着表面“现象”做文章,却鲜少触及背后根本性的矛盾和问题。“被冒犯”的次数多了,以至于在很多人的心中,专家就该是这样“雷言雷语”、专家的建言也早已背离“科学”本身。

然而,专家的实际价值本不该被这些“奇谈怪论”所掩盖,那些具有真知灼见,心怀天下苍生的专家,也不该被少数“飘在云端”,不懂体恤民众的专家败坏了名声。现代社会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仪器”,要维持好运转,需要“集众人之所长”。当新事物层出不穷时,我们需要专家释疑解惑;当人们因“未知”而不安时,我们需要专家以正视听;当社会发展出现问题时,我们需要专家科学研判。

真正的专家越是重要,如今整个专家群体“被群嘲”才越悲哀。

对于专家而言,要爱惜羽毛。公信力就像玻璃制品,美好却易碎,需要所有专家共同呵护。建言献策前,不妨多些换位思考,少些质问指责;多问几句“为什么”,少说几句“凭什么”;多提一些“参考建议”,少给一些定性式、绝对式的“命令要求”。毕竟,在很多问题上,专家可能是“过来人”,但不是“当事人”,孰是孰非还得留待公众自己体会。

对于公众而言,要警惕“一棍子打死一船人”的极端思维。虽说很多专家建议确实让人“啼笑皆非”,但“建议专家不要建议”也不是个好建议,颇有些“倒洗澡水把孩子一起倒掉”的意味。公众应当提升的是观点的辨别能力和选择性吸收能力,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作为自身科学决策的基础。

希望在不远的将来,人们提到专家时,想到的是见“贤”而思齐,而非见“怪”却不怪。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