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优质高效——22项“湖北标准”打造人社服务“样板间”

2023-03-01 12:02:20    来源:湖北日报

恩施将茶艺师培训标准化,助力产业发展。 (本版图片均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通讯员 楚仁轩


(资料图片)

日前,谷城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工作人员带上资料,来到该县经济开发区洞山寺村,在村委会开庭处理一起工伤待遇争议案。

把“流动仲裁庭”开到群众家门口,把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变为“零距离”,以往调解仲裁办案过程中“群众往返奔波次数多、维权成本高”的突出问题迎刃而解。

这次“微服务”背后,是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的“大文章”。

从省人社厅了解到,去年初,人社部将我省列为全国七个试点省份之一,组织开展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

一年来,我省人社部门抢抓机遇,对照国家标准和事项清单,有标采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在襄阳市、宜昌市、恩施市开展全领域试点,在省社会保险服务中心、省劳动就业中心、钟祥市、英山县开展单项试点,着力打造人社公共服务“样板间”,探索建立起22项人社公共服务“湖北标准”,带动全省人社系统公共服务能力水平持续提升,群众对人社服务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抢抓机遇 明确思路

省市县“一盘棋”合力推进

服务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

如何不断提升人社系统公共服务能力水平,使人民群众无论身在何处,都能方便快捷地享有均等可及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省人社厅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正是开展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的工作目标。

去年初,人社领域公共服务标准化试点启动后,省人社部门迅速行动,在省级层面筹建湖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7个试点单位构建“指挥部+专班”工作体系,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表,省、市、县三级同步推进。

以构建“覆盖全民、城乡一体、均等可及、优质高效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省人社部门根据群众实际需求,设定试点范围,框定创新领域,重点引导试点单位结合社保经办、资格认证、稳岗返还等高频服务事项,以及共享用工、劳动用工保障、零工市场等创新服务事项进行改革创新,采取免申即享、静默认证、一事联办等方式提升服务质效,做到标准试点与人社服务同步提升,标准创建与标准化队伍同步建设,标准试点与优化营商环境同步推进,合力擦亮“23℃人社服务”品牌,打造高品质人社服务“样板间”。

在推进方式上,我省人社部门坚持边试点、边总结、边推广,在各地积极开展的标准申报中,优选群众满意度高、社会反响好、复制推广性强的项目,积极争创省级地方标准,截至去年底成功立项22项省级地方标准。对各地探索出的好做法,成熟一项、推广一项。

同时,省人社厅联合省标准化与质量研究院,通过实地调研、推进会、培训会等方式,对试点单位开展督促指导。51次实地调研、30次推进会、培训会,为多项人社领域公共服务的“湖北标准”搭建起四梁八柱。

完善体系 优化流程

以“标准”开路塑造更规范服务

标准化建设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人社部门公共服务的品质和效率。

试点工作开展以来,襄阳人社部门着力健全完善标准体系,梳理基本公共服务标准516项,持续优化服务内容,申报并成功立项省级地方标准9项。

在就业创业服务方面,当地不断规范“就业大篷车”的服务内容和形式,立项《就业创业服务 第4部分:入乡进村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推动面向乡村的就业创业服务活动在全市持续开展;按照“一网覆盖、多级联动、全域共享”服务模式,构建以市级总站、县级分站、乡级驿站纵向分布和零工之家信息网横向覆盖的零工服务标准体系,为全市劳动者灵活就业、“家门口”就业丰富了资源、增添了活力。

在人社政务服务方面,当地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2021年版)》为指引,以人社政务服务“三权重构”(重构管理权、经办权和监督权)改革为基础,完善公共服务内容,推动人社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人社公共服务“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在各个人社服务大厅和服务网点,办事指南清晰可见,自助设备整齐排列,引导人员亲切热情,窗口办事有序、快捷,群众赞不绝口。

在人事人才服务方面,当地持续规范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服务的基本要求、服务内容、服务流程、管理要求、服务评价与改进等内容,完成《就业创业服务 第1部分:就业见习服务规范》地方标准立项申报,规范建立各类就业见习基地250家,累计提供就业见习岗位6000余个,服务见习人员2281人。

在劳动保障服务方面,当地不仅制定《流动仲裁庭工作规范》标准草案,还顺应劳动者维权数字化发展趋势,构建执法标准,规范执法流程,开通掌上窗口,推出“智享维权”劳动监察执法监管标准化新模式,为劳动者提供24小时在线维权服务。

破除壁垒 整合资源

以“改革”入手提供更优质服务

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是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落脚点。

一年来,宜昌人社部门围绕试点工作系统谋划推进、深入改革创新、持续优化服务,初步构建起市县协同、标准齐全、样板鲜明的人社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每个服务窗口都能办业务,还不用排长队,真是越来越便捷了。”在宜昌市民之家,办理社保业务的企业职工为“一窗通办”点赞。

声声点赞背后,是宜昌人社部门以系统思维整体推进标准化试点工作取得的成效。

试点工作启动后,宜昌人社部门打破科室单位、办理层级业务壁垒,整合人员和职能,兼顾效率和统一,全面推行以“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分类经办、一个窗口出件”为主的综合窗口服务模式。按照“一事三册”的原则全面制定经办手册、服务手册、咨询手册,以标准化保障人员培训、业务经办规范化,推行通岗通审,66个高频服务事项窗口即办,35个事项实现跨省通办、宜荆荆都市圈通办,基本实现“一个窗口办所有事”“所有人办所有事”。

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全面提升人社服务水平的过程。

通过标准化建设,宜昌市人社服务窗口全面实施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告知承诺制、限时办结制,规范服务用语,开展服务礼仪培训,统一窗口人员服装;全面推行窗口作风负面清单,深化差评件专项整治,定期开展服务作风暗访,建立窗口服务“红黑榜”,实施窗口局长值班制,兜底办理人社服务“疑难杂症”,全面提升“23℃人社服务”质效。

据介绍,依托标准化试点建设,宜昌打造了就业服务、人才服务、社保服务、劳动维权等13个人社服务样板间;企业共享用工指导和服务规范、社区就业市场服务规范等8个服务事项成功申报立项省级标准,“航空附件装配工”职业技能国家标准经人社部批准试行。

因地制宜 突出重点

以高质量服务助推高质量发展

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是我省推进人社领域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建设的一大特点。

恩施人社部门以试点工作为契机,围绕当地优势“茶产业”,通过推广标准化的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帮助劳动者提升职业技能。当地不断探索职业技能培训标准化建设,形成标准化的职业技能培训规范。

“我们学习了玻璃杯冲泡恩施玉露的方法,从开始的形态礼仪,到温杯洁具,再到最后的施礼谢幕,掌握了科学的冲泡茶水比例,冲泡水温和冲泡时间……”近日,在湖北恩施硒茶学院参加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的学员们表示收获满满。

恩施是我国重要的茶树原产地和茶马古道的组成部分,全国最大的天然富硒茶基地,有上千年的种茶、制茶历史。近年来,恩施市结合本地劳动力及产业发展,聚力将茶艺师劳务品牌打造为带动就业、促进创业的金字招牌,将开展茶艺师职业技能培训作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抓手。其中,湖北恩施学院硒茶学院专注于茶业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被省人社厅授予“湖北省技能大师工作室”,其传技带徒做法受到省级主管部门肯定,是省人社厅指定的茶艺师、评茶员、茶叶加工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机构。

据统计,恩施市2022年共有549人考取茶艺师(茶叶加工工、评茶员)资格证,其中初级87人、中级393人、高级7人、技师12人、高级技师50人。“恩施茶艺师”劳务品牌日益成长壮大,品牌效应逐步彰显,已入选湖北省劳务品牌重点库,为当地打造硒茶产业创新高地、质量高地、开放高地作出了积极贡献。

关键词: 公共服务 地方标准 职业技能 服务规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