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全媒+|一桌年夜饭:四海话团圆,味浓年更浓 每日关注
新华社消息 除夕,辞旧迎新,万家灯火闪耀,年夜饭如约而至。
(相关资料图)
对中国人来说,没有比年夜饭更特殊的一顿餐了。
美食上桌,家人叙聊,灯火可亲,新年可期。
欢心:年的热闹劲
华灯初上,在河北省邢台市南和区的一家生态园饭店内,几十个包间座无虚席。
市民赵国强带着一家人早早来到这里。“今年过年我特别高兴,儿子从珠海回来,女儿、女婿、外孙也从北京回来了,80岁的老母亲身体也硬朗,四世同堂啊。一家人齐齐整整,这样的年夜饭吃起来才香。”
一桌年夜饭,吃的是美味,品的是团圆。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后,迎来这个春节,虽然疫情还未终结,但熟悉的年味儿,已经在神州大地氤氲开来。
据统计,今年春运客流总量预计约为20.95亿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其中,探亲流约占春运客流的55%。
“小米煎饼、南和酥鱼,这是家乡的味道,是思念的味道。要吃鱼,表示年年有余;要吃红烧肉,表示红红火火;要吃年糕,表示一年更比一年好……”赵国强的女儿赵烁莹说。
年夜饭,吃的是年的味道,品的是年的风俗。
在四川一些地方,年夜饭又称团年饭,当地流行在中午或下午开席。
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木坪子聚居点,村民张华一大早就开始忙碌。中午时分,软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本地传统“九大碗”一道道上桌。
“九大碗”是指一般每席有九碗菜,当地视“九”为吉数,有“九九长寿”“九子登科”等说法。
春节前夕,刚搬进新家的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太平镇大河村村民忙着将“九大碗”菜品端上桌。(芦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我们搬新家后的第一个春节,能在新家里过年,太‘巴适’了(四川方言:太好了)。”张华说,大河村是“6·1”芦山地震的震中,经过6个月的紧张施工,如今20栋新居拔地而起。“以后的日子一定会过得越来越红火,越来越有滋味。”
不远处广场上,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芦山花灯正跳得欢快,花脸哥、幺妹子用诙谐有趣的地方方言唱着木坪子的重建故事……
安心:岁的守护者
18点41分,武昌开往深圳东的T95次列车,正徐徐驶出站台。
列车贴上了精美的窗花、福字、对联,透着节日的喜庆,列车员还给旅客免费发放水果、糖果。
“老乡们,有没吃晚饭的,餐车准备了饺子,大家一起来吃啊!”刚一开车,列车长姚怡热情地邀请旅客和工作人员一起吃饺子。
“明天早上七点多才到深圳,本来想吃碗泡面凑合一下,没想到还能吃到饺子,年味一下就有了!”旅客王先生高兴地说。
年夜饭是团圆饭。无论你在哪,总有人陪你吃,总有人守护你。
44岁的姚怡记不清有多少次除夕没和家人团圆,但陪着旅客吃年夜饭、让旅客平安到家,看着他们满意的笑脸,他的内心感到十分满足。
铁路、民航、客运、电力、抗疫一线、边疆哨所……每逢春节,这些坚守岗位的人,迎来不一样的年夜饭。
巡逻,处理各种旅客求助、突发事件……在太原铁路公安局太原南站派出所,24岁的民警李尤和同事们值班间歇正在准备年夜饭。
去年她刚从警校毕业参加工作,这是她第一个不在家吃的年夜饭。
煎、炒、烹、炸……厨师提前加工过的食材在民警手里不一会就变成了佳肴。虽然相比家里简单了一些,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吃年夜饭,让她觉得仪式感十足。
让她感动的是,越到节假日他们越忙,但总有家属“逆行”来所里陪着他们过年。
他们守护大家,家人守护他们。
在忙碌一整天之后,28岁的贾晨晨吃上了年夜饭。
炒灌肠、小酥肉、羊肉锅……“大家伙儿一起吃年夜饭,热闹啊。”贾晨晨是中通快递山西管理中心太原迎泽桥东分部的一名快递员,除了少数快递员调休外,其余的除夕基本都在岗。
“前几天可能因为过年大家寄东西多,我要跑到大晚上。今天还可以,大概想让我们吃个团圆饭。”他笑着说。
信心:梦的奋进者
一盘红绿相间的清炒红菜薹,是中建三局机电工程师彭强三年来最想念的家乡味道。
莲藕排骨汤、腊鱼、腊肉、腊肠……父母、妻子从早晨6点就开始备菜,看着满满当当一大桌家乡菜,彭强忍不住眼眶泛红。
2019年10月,47岁的彭强前往马来西亚,参加海外项目建设。因为疫情和项目履约,一走就是38个月。当时女儿正读高二。
“我和女儿一样,交出了一份不错的成绩单。”2022年11月,彭强负责的项目以高分通过当地质量评估。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后,彭强从吉隆坡登机辗转十几个小时,终于回到家乡湖北。女儿已是大二学生。
“事非经过不知难。来,为了更好的明天,干杯!”
年夜饭,见证一个家庭的坚韧,吃出一家人努力奋斗的信心。
一个家如此,一个企业、行业更是如此。
走进河北唐山美食体验地“唐山宴”,棋子烧饼、蜂蜜麻糖、花生酥糖等美食十分诱人。
去年11月,“唐山宴”因疫情原因暂停营业。“唐山宴”副总经理魏永说:“停业这段时间,我们苦练内功,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蓄积力量,为兔年春节专门布展,除了节日灯饰,还布设了大大小小5000多个兔子造型的毛绒玩偶,为服务员定制了兔子图案的红色卫衣,进一步提升服务水平。”
如今,刚恢复营业整10天,人气已经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93桌除夕“年夜饭”预订一空。
随着消费回归,年货、年夜饭市场明显升温,各地餐饮业年夜饭订单火爆,线上平台的年夜饭、预制菜也逐渐受到人们青睐,到处一派红红火火的新年景象。
“新春到来,餐饮消费市场也迎来了春天。我们非常有信心。”魏永说。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
夜色愈浓,看着春晚,吃着年夜饭,人们在家的港湾里停泊,为的是开启新的远航。
相关阅读
-
新华全媒+|一桌年夜饭:四海话团圆,味...
新华社消息除夕,辞旧迎新,万家灯火闪耀,年夜饭如约而至。对中国... -
天天速看:万家团圆时 玉兔报春来
人民日报报道“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癸卯兔年相约而至,幸福... -
天天快播:千里通途联结大家小家(新春...
人民日报报道自己套上红毛衣,再给女儿穿上一身红装,天刚蒙蒙亮,... -
一处小院会聚八方宾朋(新春走基层)_世...
人民日报报道白雪黑瓦红灯笼,切菜剁肉咚咚响。除夕下午,走进位于... -
想抱抱妈妈!春晚上的这首歌太好哭了~ ...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放手如果是一门功课妈妈一生没考过”刚刚,总... -
色彩含量极高! 《满庭芳·国色》如何...
央视新闻客户端消息古人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发现了色彩如今这五...
- 新华全媒+|一桌年夜饭:四海话团圆,味浓年2023-01-22
- 《早安隆回》登上央视春晚,当地文化人:将2023-01-22
- parrot怎么读的_parrot怎么读2023-01-22
- 最新茅盾文学奖得主_最新茅盾文学奖 新视野2023-01-22
- 不屑GL6不妨看看它,车长超4米7重1吨6,一2023-01-22
- 天天精选!五菱宏光撞到劳斯莱斯,看到车头2023-01-22
- 造车8年没量产,为何贾跃亭的FF,不会破产2023-01-22
- 加速形成产业生态圈 湖北布局智能网联汽车2023-01-22
- 揭秘!合肥公安的年夜饭哪家强?2023-01-22
- 工地上的“团年饭”从舌尖暖到心尖|世界微2023-01-22
- 从香港直飞回汉——“今年春节陪在父母身边2023-01-22
- 焦点播报:老外在汉过年“不见外”2023-01-22
- 从河南到海南,一家三口相聚试验田——在南2023-01-22
- 【独家焦点】再照一张四世同堂全家福2023-01-22
- 资讯:除夕当天,近万订单准时达2023-01-22
- 【天天新视野】地铁医生,子夜守护2号线2023-01-22
- 天天速看:万家团圆时 玉兔报春来2023-01-22
- 敲门行动,敲开“健康之门” 环球热推荐2023-01-22
- 天天快播:千里通途联结大家小家(新春走基2023-01-22
- 世界消息!行情好转,高峰时段频“爆单”2023-01-22
- 一处小院会聚八方宾朋(新春走基层)_世界2023-01-22
- 精选!深谷中,“冒”出世界最宽大桥2023-01-22
- 想抱抱妈妈!春晚上的这首歌太好哭了~ 世2023-01-22
- 动如脱兔——拼在除夕的N张面孔2023-01-22
- 色彩含量极高! 《满庭芳·国色》如何演绎2023-01-22
- 身着铅衣,做完手术背透湿2023-01-22
- 天天快看:无人驾驶,24小时“不打烊”2023-01-22
- 紧张筹备,东湖灯会璀璨归 全球微速讯2023-01-22
- 小杰到食堂买饭看到ab两窗口_小杰到学校食2023-01-22
- 每日快讯!抚州文昌里:“老城博物馆”年味2023-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