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大学之门,更是开放之门_当前动态

2023-07-04 08:31:25    来源:湖北日报


【资料图】

□ 湖北日报评论员 余姝满

阅读提要

大学不应该拒人于校门之外,而是应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相交相融。大学之门不能一关了之,也不是一开了之。大学校园的门怎么开、开多大、开到什么程度,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去一步步“打开”。

近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发布恢复校园参观的公告,自7月8日起,对社会公众开放暑期校园参观。此外,武汉大学发布通知,社会公众入校参访采取预约方式,预约系统从2023年7月8日起试运行。

大学之门不是封闭之门。当前,一些大学校园的大门不尽开放,社会公众入校要么吃“闭门羹”,要么得给黄牛“付费”。“黄牛”横行背后,一方面,包含社会公众对高校开放的期待;另一方面,你一“闭”了之,需求又在,就会滋生一些钻空子的“花样”。疫情带来的“大门紧闭”因特殊情况而出现,从长时段来看,这仍然只是“例外”。既然是“例外”,它就有时间期限,应该随着公众生活、社会运转逐步恢复正常时,回归其本来的状态。

我国绝大多数大学都是公立性质,是利用公共资源建立起来的。大学的开放,不只是物理意义上的,也是精神意义上的。现实中,一些大学成为一座城市的著名地标,有的以樱花闻名遐迩,有的依山傍海、景色宜人,有的建筑精美、文化深厚,这些都让人们心向往之。

大学不应该拒人于校门之外,而是应与社会公众的日常生活相交相融。打开物理意义上的“大门”,开放体育场,让更多的市民朋友可以在绿茵场上驰骋、在篮球场上跳跃;提供可以乘凉的绿地,一家老少在校园里逛一逛、看一看之余,也可以坐着歇歇脚、唠唠嗑。从精神意义上来看,不少大学作为学术与思想高地,历史悠久、底蕴深积。游客、市民慕名而来,漫步于校园之中,或与一座伟人的雕像相遇,或与一座古老的建筑邂逅,或与正在讨论学术问题的学生们擦肩而过,这样的文化熏陶、精神洗礼,能让大学的内在精神气质和品格,在和社会公众的“亲密接触”中,如涟漪激荡。

大学开放是考验高校管理能力的“试金石”。关于大学开放的讨论中,有一种担忧一直存在,那就是安全和秩序问题。比如,少数游客纯粹把高校当成景点,有的大声喧哗干扰教学环境,有的蜂拥而至堵得水泄不通,有的乱丢垃圾破坏校园设施。教学秩序如何维护?校园安全如何保障?从管理的角度出发,大学之门不能一关了之,也不是一开了之。大学校园的门怎么开、开多大、开到什么程度,要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去一步步“打开”。从参访的角度出发,带着文明素养走进打开的大学之门,不是过分要求,而是一种应有的自觉和习惯。从城市的角度出发,日常情况下,学校管理服务和参访行为之间,有彼此照应、动态调适的广阔空间,人流量在特殊时间节点变大等场景下,则需要以城市之名为相依相伴的学校助一份力,为城有佳美、人来玩赏添一份暖。

总的来说,大学之门打开还是封闭,显现其是否有一种让人亲近大学、熏沐文风的格局,见器局大小、见胸襟宽窄。不固步自封、不与社会脱节,在开放中更好地融入人们的出行圈、生活圈,回馈社会、反哺大众,风物长宜放眼量。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