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点军守艺人】这位点军90后小伙,用一双巧手追“竹”梦想!-环球最新

2023-06-13 17:00:54    来源:湖北日报客户端

在宜昌市的点军桥边镇

有一位90后年轻人——赵强

他年少时苦学竹编手艺


(相关资料图)

成年后,为保留传统文化

他回乡创业开工作室传承竹编文化

传艺一方父老乡亲,发展产业振兴乡村

被称为“点军竹编达人”

一根根细长的竹条,在赵强的巧手下,变成精美的工艺品

俗话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今年32岁的赵强作为第五代点军赵氏竹编的传人,从小就生活在竹编的氛围中。

点军区桥边镇周边多竹林,为点军竹编提供了天然的原材料

爷爷和父亲在农闲的时候,喜欢上山砍竹子,并利用竹子制作各种实用的生活用品。年幼的赵强看着他们能将手中的竹子制成各种规格的竹篾,变成一个个精美别致的竹编手工艺品,他对竹编也产生了兴趣。

看着容易,可是学起来并不简单。作为赵氏竹编第五代传人,祖辈们对他倾注了大量心血,严格培养。他首先从给自己制作玩具开始。

赵强从小跟着父辈学习竹编技艺。

竹编技艺,锯、剖、劈、抽、刮、削、磨、编、扎、绕、缚,每道工序都极其复杂,但为了达到父亲要求的样式,赵强下足了功夫,原本年幼细嫩的手经常扎得破皮流血,他疼得哇哇大哭。然而,父亲不允许他放弃,而是更加严格要求。

他只有擦干眼泪,将双手简单包扎一下,忍着疼继续编织。渐渐地,他娇嫩的手指变得粗糙布满茧,再也不怕扎伤了。

赵强制作的竹蜻蜓

手拉竹风车玩具

周围的同学看着赵强制作的竹蜻蜒,像真的蜻蜓一样活灵活现,纷纷投来羡慕,也想让赵强帮着制作玩具。

一时学校内散播着赵强制作的竹编玩具,看着同学们喜欢自己制作的竹编玩具,要做更多好的竹编作品的想法深埋赵强心中。

2008年,中专毕业后的赵强和村里的年轻人一样,去深圳金技嘉公司打工。流水线上的工作十分枯燥,他愈发想念家乡,想重拾竹编技艺,在工作之余赵强用编丝带制作手工艺品,作为家乡与自己的联结。

赵强的竹编工艺品展示

2020年,他毅然决定回到宜昌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让更多人了解竹编

并将其传承下去

回到宜昌的赵强

开始精进自己的技能

前往各地拜师学艺

赵强在车溪老街里开了竹艺轩工作室,正式成为一名竹编手艺人

随着技艺的增进,赵强在车溪老街里开了竹艺轩工作室,正式成为一名竹编手艺人。以往只能买十几元的竹篓,在这里往往可以卖出二三十元的价格,受到过往游客的欢迎。游客李先生说:“在竹艺轩买的竹编制品具有纪念意义,不仅实用还美观、好看。”赵强的竹编制品成了车溪有名的文创产品。

赵强制作的竹编花瓶十分精美

竹艺轩工作室内摆放的竹编作品多样而精美。赵强不仅擅长编织实用的竹器,还善于创新运用传统技艺,将其应用于新产品中。

赵强的点军竹编工艺品

有人质疑赵强,现在人都用塑料产品,便宜又轻巧,你这竹编的东西有人买吗?而赵强说:“我卖的不是产品,而是祖祖辈辈留传下来的文化和手艺。我要把这个传统文化传承,让竹编继续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赵强创办竹艺轩工作室

他认为这不仅仅是一个创业项目

更是一个传承和发展竹编文化的平台

赵强现场进行竹编制作,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技艺

由于竹编市场需求量较大,赵强拉着妻子帮忙,但仍供不应求。他想找个帮手,却发现周边的人都不会这传统的工艺。

“我们家的竹编的手艺都是几辈人的智慧结晶,一脉相传,技艺精湛却因为没有进行推广,而不为人所学,不仅没有市场,也会面临失传危险。我要把这个家传的手艺传给更多的人,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

参加点军区端午节非遗项目展示活动

为了更好地传承竹编技艺,赵强还带一个徒弟,他免费将自己所学的技艺传授给更多有兴趣的年轻人。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竹编艺术得以延续。

参加市政府商品推介会

赵强还将工作室设计成一个体验场所,游客可以参与竹编DIY活动,感受竹编的魅力和乐趣,此外,他还积极参加各类集市和展销活动,向更多人推广竹编文化。

赵强竹编作品——非遗鱼灯

通过他的努力,竹编这门传统技艺在点军得到了传承和发展。市场对竹编品的需求提升了,周边贫困户们也开始捡起这门手艺,对外售卖竹编制品。

点军竹编被评为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未来,赵强还将带竹编文化进学校进社区,让更多的人了解竹编文化,赵强的回归与传承,让这个古老的手工艺焕发出新的光芒。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余璇)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