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亿万人脑海中的“刘三姐”昨晨离世|环球观察

2023-03-05 08:20:43    来源:楚天都市报

本版图片来自电影《刘三姐》截图及网络


【资料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付瞰

3月4日上午7时,北京日报发布消息称,著名表演艺术家、电影《刘三姐》中“刘三姐”的扮演者黄婉秋于当日凌晨3时16分在桂林医院重症监护室逝世,享年80岁。

来自微信公众号“广西北部湾之声”的消息显示,2月18日,黄婉秋因左上肺癌并肺内转移及并发症,转入桂林市人民医院ICU病房治疗。就在半个月前的2月21日晚,著名戏剧家魏明伦在接受极目新闻专访时提到,黄婉秋当时已处于“病危弥留”状态,同时透露2月19日黄婉秋曾写下人生“最后一次的微信”,微信中黄婉秋表示:“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

时代放歌造就的电影

“天外传歌”的祈愿,实则是弥留之际的黄婉秋对民族音乐的深深挂念,毕竟,她的名字与“刘三姐”紧紧相连。

其实,“刘三姐”并非一个具体的真实人物,早在宋人笔记中,这个形象就已出现——她是广西一带民间传说中的美丽女子,因擅长编唱山歌而被奉为“歌神”或“歌仙”。

但几乎所有年长的中国人都会记得刘三姐的样子:丹凤眼、鹅蛋脸,头戴彩花、身着彩衣,在如画般的桂林美景中响彻着她清脆的歌声……因为电影《刘三姐》的风靡,几十年来,中国人脑海中的“刘三姐”一直是电影里少年黄婉秋的形象。

1943年,黄婉秋出生于广西桂林,13岁时她就考入桂林市桂剧团,自此踏上艺术之路。但从地方剧团的小演员到家喻户晓的“刘三姐”,这中间也充满着人生的机遇。

2008年,电影《刘三姐》摄制组副摄影师蒙雄强曾在《文史春秋》刊登文章,回忆电影《刘三姐》拍摄的台前幕后。文中提到,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全国各地掀起向国庆十周年献礼热潮,而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文艺演出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这股热潮中,广西文艺工作者以彩调剧、壮剧、采茶剧、侗戏、苗剧等形式演唱《刘三姐》的剧目。1960年4月,“《刘三姐》文艺会演大会”在南宁举行,不同版本的《刘三姐》持续演出二十多天,反响强烈。

同时,远在北京、当时已经是中央歌舞剧院编剧的乔羽与挚友、导演苏里有了拍摄《刘三姐》电影故事片的想法,这与当时广西壮族自治区决定拍摄《刘三姐》电影的想法不谋而合。

1960年,《刘三姐》剧本创作完毕,广西彩调剧团演员傅锦华、广西桂剧团演员尹羲、广西话剧团演员黄小曼成为饰演“刘三姐”的候选人物,17岁的黄婉秋则被选定饰演“舟妹”一角。

据蒙雄强回忆,三位候选“刘三姐”都是“大会演”中扮演刘三姐的佼佼者,又是剧团的名旦,其中,声音甜美婉转又带有山野味道的傅锦华更是第一人选,但其试镜镜头被评价为“唱歌时口型太大不好看”,在上级“换人”的要求下,苏里想到了小巧玲珑的“舟妹”黄婉秋。

两段试戏定下“刘三姐”

因外貌脱颖而出,但能不能演好“刘三姐”,剧组还要试戏。当时,17岁的黄婉秋从未拍过电影,蒙雄强文中提到,苏里给了她两段戏——“绣绣球”和“三姐骂财主”。

看过电影《刘三姐》的观众自然能想到这两场戏的分量,用现在的网络语来形容,这两场戏对应的正是“刘三姐”的爱情线和事业线,尤其,在黄婉秋离世的当下,“你发癫人家问地你答天”的经典场景因为对应了网友的情绪需求,成功登上热搜。

蒙雄强回忆,这两场戏都被黄婉秋处理得极其到位,比如情窦初开的“绣绣球”这场,黄婉秋羞答答的动作和含情脉脉的眼神让现场摄影师暗暗喝彩,而在怒怼财主的戏中,黄婉秋怒目圆瞪、双眉紧蹙、嘴巴紧抿成一条缝的表演配上冷嘲热讽的对歌,让苏里评价她是“好一个高山上的红辣椒”。

两场戏试完,《刘三姐》的挑梁大戏终于落到了黄婉秋的肩上。

1961年,《刘三姐》于全国放映,黄婉秋饰演的“刘三姐”也随之成为了中国电影中影响最大、最久远的银幕形象之一。据悉,这部影片是当时拷贝发行量最大的中国电影,还走出国门风靡东南亚,仅在新加坡一地就创造了连续两次各上映120天的纪录。

在中国,“刘三姐”也影响了几代人。即便是姜文,也在回忆儿时过往时提道:“我小时候一直感受着电影带来的快乐,我连续看了17遍《刘三姐》。”后来执导实景舞台剧《印象刘三姐》的张艺谋也曾提到电影《刘三姐》对自己的影响,“刘三姐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人漂亮、歌好听。”

还需一提的是,《刘三姐》的演员表中,“刘三姐”一栏下除了黄婉秋,还有张桂兰(配音)、傅锦华(配唱)的名字,在蒙雄强的文中他这样表述:“为了让刘三姐的形象更完美,苏里导演特别要求我国著名的长影翻译片配音演员张桂兰配对白,决定让《刘三姐》歌曲原唱者、彩调剧表演艺术家傅锦华配唱。”而在网络上流传甚广的刘三姐痛骂地主莫怀仁的歌,则是女高音歌唱家崔秀英配唱的。

与“人生角色”相伴的一生

严格意义上虽为“集体创作”,但黄婉秋灵动的表演也是大众记住“刘三姐”的主要原因。

对于黄婉秋来说,“刘三姐”作为自己的“人生角色”,也与她的一生紧密连在了一起。在《刘三姐》之后,黄婉秋先后主演了《白毛女》《迎春花》《农奴戟》《收租院》《江姐》《洪湖赤卫队》《杨开慧》《不准出生的人》等,既有歌剧,又有桂剧,还有话剧。黄婉秋曾经说,她创作得最成功的艺术作品只有《刘三姐》,包括她的名片上也只印着“广西刘三姐黄婉秋”,“我觉得再也拍不出像‘刘三姐’这样经典的角色了,我知道这是我艺术的顶峰,所以我格外珍惜!”

除了作品,黄婉秋还用一生的时间专注传承“刘三姐”文化。1992年,她创办了刘三姐艺术团,随后成立了刘三姐集团公司;她还参与投资修建了“刘三姐景观园”,重新编排打造大型民族歌舞剧《歌仙刘三姐》,创新打造“全息魔幻音乐剧”《遇见刘三姐》等。同时她还说服了家人,将自己的后代培养为“刘三姐”文化传承人,一家三代人共同致力于传播“刘三姐”文化。

在2月19日黄婉秋发送给魏明伦的“最后一次的微信”中,这位一生都与“刘三姐”有关的艺术家跟国内外“厚爱刘三姐的影迷朋友们”道一声“永别”,“我将到天外传歌去了……我嘱托丈夫(何)有才及女儿小秋、外孙女如秋、羽秋继续为中国刘三姐文化传承好!发展好!为中国的民族文化宣传好!宣传我们美丽的广西、桂林!”她说,“我心永远与你们同在!”

关键词: 中国电影 最后一次 我心永远 小巧玲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