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聋哑哥哥流浪15年 一个手势让这对兄弟千里相认 每日速读

2023-02-17 07:58:39    来源:楚天都市报

聋哑哥哥曾祥军(右)与弟弟相拥而泣 通讯员供图

一个手势认出失散兄弟


【资料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刘俊华 通讯员 秦锦

一名与家人失散15年的聋哑人,四处漂泊从少年变成青年,通过视频连线联系到家人时,父亲都不敢贸然相认。

幸好他有一名相差两岁的弟弟,兄弟两人凭着从小到大的默契,比出一个手势,瞬间确认对方就是亲兄弟。2月16日,平安到家的这名聋哑人的亲人,给宜昌民警打来电话再三表示感谢。

“宜救苑”在救助站过年

去年12月27日晚9时,宜昌市公安局东山派出所民警接到市民报警,在馨东苑小区附近,有一名男子流落街头。因气温较低,好心市民担心他被冻坏。

民警赶到现场查看,发现一名男子,耳背、不会讲话,只能用手比划,无法说清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考虑到男子可能是流动困难群众,民警随即于当晚11时将其送到宜昌市救助管理站。

救助管理站收留男子后,工作人员进一步尝试与他沟通,但他仍只会咿咿呀呀地比划。工作人员又找来笔和纸,写上“你叫什么名字”“家住在哪儿”等字样,男子接过笔和纸,只是在上面画圈圈,也看不出所以然来。工作人员请来手语老师与其交流,但男子并不会使用通用手语,而是随意比划。

工作人员多次前往馨东苑小区附近,走访周边群众,只打听到男子曾在附近干活、生活,但没人知道其具体姓名及家庭信息。沟通寻访无果,工作人员只好暂时为男子取名为“宜救苑”,眼看着春节将至,工作人员为其购置了新衣,一边将其安置在站里准备过年,一边尝试展开寻亲服务。

找到聋哑男子的身份信息

转眼到了正月十七,救助站工作人员李枝银通过全国救助联网信息查到,五六年前,曾有外地救助站对“宜救苑”进行过救助,当时也是因为无法有效沟通,加上“宜救苑”有自食其力的能力,主动要求出站生活,所以就放行了。

李枝银心想,这几年科技发展很快,寻亲手段越来越多,人像比对、寻亲平台等越来越普遍。他将“宜救苑”的高清照片上传到“今日头条”的寻亲页面,过了几天,寻亲后台传来一条线索:有一名广东省翁源的男子曾祥军与“宜救苑”长相相似,家属请求进一步核对。

李枝银辗转加上了曾祥军父亲的微信,了解到对方的儿子15年前走失,至今没有下落。李枝银提出让曾父视频认亲,视频接通后,曾父仔细打量“宜救苑”,觉得有点像走失的儿子,但毕竟15年容貌变化太大,所以不能确认。

曾父说,曾祥军脚背上有一道伤疤。李枝银在“宜救苑”左脚脚背处,果然发现了一条细长的伤痕结疤。

手势暗号让兄弟俩千里相认

但寻亲没有像与不像,只有是与不是。出于谨慎,李枝银又添加曾祥军弟弟曾祥勇的微信,视频再次接通,曾祥勇隔着视频大声喊“哥!”但“宜救苑”似乎没有太大反应。随后,曾祥勇举起右手,做了一个“OK”的手势,“宜救苑”立即回应了一个同样的手势,兄弟二人情绪变得激动,继而泪流满面。“这就是我的哥哥曾祥军,我们明天来接他回家。”曾祥勇十分肯定地告诉李枝银。

2月11日,曾祥勇和家人从广东省翁源县出发,驱车近11个小时,赶到宜昌市救助管理站。见到失散15年的聋哑哥哥,曾祥勇扑上去一把搂住,兄弟俩喜极而泣。

曾祥勇告诉宜昌市救助站工作人员,哥哥叫曾祥军,比他大两岁,天生残疾。他脚背上的伤,是母亲当年骑自行车不小心轧到留下的。2008年,18岁的曾祥军不慎走失,全家人找遍附近所有村落,甚至广东各地,一直没有他的音讯。整整15年了,没想到曾祥军流落到千里之外的宜昌。

曾祥勇说,那个手势是他们兄弟俩独有的“暗号”。他们从小由爷爷和父亲带大,哥哥走失后,爷爷一直念念不忘。去年爷爷去世时,还一直对哥哥的走失耿耿于怀。“这次能接哥哥回家,爷爷在天之灵也会感到安慰。”

关键词: 工作人员 救助管理站 东苑小区 个人信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