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阳新近5年增加8万新市民

2022-02-15 08:50:11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马文俊 通讯员 向能来 饶正茂

春节假期一过,阳新经济开发区(简称阳新经开区)便热闹起来,各镇务工人员乘坐大巴,络绎不绝地进入企业。

“今年引进4家制鞋企业,设备都进场了,就等工人。”阳新经开区副主任方依志说,目前开发区已有110多家企业,需要招工1万多人。

作为全国县城新型城镇化示范建设试点,阳新县加快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老城区、城东新区、经开区为核心,以龙港、白沙、富池、王英等重点镇为支撑,不断增强产业、要素、人口集聚功能。

据统计,阳新县近5年来就近转移农村劳动力近8万人,常住人口由82万增至90万人。

兴建园区增强产业集聚

阳新经开区选址县城北,毗邻武九高铁阳新综合客运站,园区内设有农民返乡创业示范园、鄂东南电商产业园、西商农产品冷链物流园、中部鞋都产业城等产业平台。

前些年,阳新县常年外出务工人员有30多万,其中涌现出不少成功的老板和技艺精湛的工匠。

近年来,依托“阳新鞋匠”劳务品牌,阳新经开区承接温州等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招进130多家鞋企,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园区鞋产业产值20多亿元,带动就业1.1万人。

阳新县提出打造百亿鞋服产业,初步估算需用工3万余人。鞋服企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女性用工为主,家门口就业,照顾孩子,成为不少外出务工妇女的选择。

“十四五”期间,阳新打造高端制造、电子信息、生命健康等一批百亿级产业集群,促进更多农民就近就业。目前,阳新经开区已聚集人口6万余人。

“三区”鼎足提升县城功能

上世纪80年代,阳新县城区面积仅2.7平方公里,人口2.8万。进入21世纪后,老城区人口剧增至20多万人,街道狭窄,拥挤不堪。2013年,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的城东新区应时而生。

一座莲花湖大桥,将阳新老县城与城东新区连接,加上阳新经开区,“三区”成鼎足之势,功能互补,协同发展。

踏入城东新区,宽阔的马路,疏朗的楼宇,造型别致的文化馆、图书馆、文化广场,还有博物馆、科技馆、市民服务中心,掩映在绿化带中,园博园、湿地公园、儿童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好去处。

城东新区最亮眼的,当数教育城和卫生城。

教育城投资13亿元,集学前、小学、初中、高中于一体,形成阶梯式教育区,可容纳1.9万名学生就读。一路之隔的是卫生城,总投资14亿元,阳新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整体迁建,县妇幼保健院儿科综合大楼、县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加紧建设。

阳新县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说,包括学前和职业教育,全县有学生21万人,随着人口回流及生育政策放宽,生源持续增加,教育城学生主要来自进城务工人员的孩子,“就业在园区、县城买房子、子女上好学、享受好医疗”,已成为许多群众的选择。

近年来,老城区与城东新区人口实现同步增加。

去年,阳新县城常住人口增至35万人。

公共服务延伸乡镇

阳新县既突出县城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作用,也重视县城对乡村带动作用,推动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以龙港、白沙、富池、王英等重点镇为支撑,提高其产业承载力。

这些产业重镇积极对接黄石“退城入园”计划,主动承接华新绿色建材产业园、黄石电建、新港重科、新兴管业、劲牌酒业等十亿级、百亿级的产业项目,成为黄石转型发展的重要功能区。

阳新有5条高速公路过境,所有乡镇15分钟可上高速。境内3座高铁站、3条国道、8条省道四通八达,98%的村湾通水泥路,光纤通达率100%。9座镇区垃圾中转站和13座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行,城乡环卫实现一体化。

近年来,阳新县谋划新型城镇化重点项目168个、计划总投资697亿元,已有40余个项目开工建设,将持续优化公共基础设施,助推新型城镇化进程。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