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马丁院士团队研发出宫颈癌早筛试剂盒 可预测潜在患者

2022-01-03 23:22:25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余瑾毅、通讯员马遥遥)宫颈癌被称为女性健康的“头号杀手”,早诊早治是抵御该疾病的有效手段。2021年12月3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从武汉市中心医院马丁院士工作站获悉,该工作站参与马丁院士团队研发的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整合(14个型)核酸检测试剂盒已进入临床转化阶段,正在等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临床许可。广泛运用后,可从常见HPV感染者中甄别出宫颈癌的潜在人群,有助于实现宫颈癌的早筛早治。

该院马丁院士工作站负责人、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田训介绍,超过90%的女性一生中至少有一次感染HPV,但大多是“一过性”的,90%以上的病毒都会在两年内清除,自行消退。只有1%—4%的人群发展成HPV持续感染,进而导致宫颈癌前病变或发生宫颈癌。尽管宫颈癌的发生只是“常见病毒感染的小概率事件”,但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宫颈癌发病人群将增加到70万,25岁以后的常规筛查有助于宫颈癌的发现。

据介绍,HPV病毒基因组DNA与人基因组DNA独立存在,当病毒DNA插入到宿主基因并与宿主基因组融为一体,同步复制时,称为HPV整合。同济医院妇产科马丁院士团队前期研究发现,HPV整合被认为是宫颈癌变的最大诱导因素。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进一步研发出精准筛查宫颈癌的核酸检测试剂盒,对初筛为高危型HPV阳性的患者进行检测,就可预测其是否存在高级别的宫颈病变风险,即甄别出宫颈癌的潜在少数人群。

田训介绍,为了降低宫颈病变漏诊率,医生通常对高危型HPV阳性的患者进行阴道镜活检,给患者带来身体痛感和情绪焦虑紧张。该试剂盒则为医生提供一种全新的宫颈癌辅助诊断方法,减轻患者心理负担,避免患者反复筛查和盲目用药,显著降低不必要的临床费用。

试剂盒成效初显。早在2015年,马丁院士团队在浙江省某县筛查随访了1万余女性,其中高危HPV阳性率为9.8%。研究人员对这些HPV感染但未发生宫颈病变的人群使用了试剂盒检测,确定部分人群未来发生宫颈癌病变的风险。经过6年连续随访发现,她们当中,发生HPV整合的女性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风险明显增加,即为宫颈癌的潜在人群。

新闻链接>>

武汉医院“高端引智”带来什么

2021年以来,胡大一院士“名医工作室”、陆林院士工作室、仝小林院士中医传承工作室相继落户武汉。近年来,武汉市已有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昌医院、普仁医院等多家医院“高端引智”。借助这一高端平台,各家医院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诊疗水平上各有突破,给患者带来更好的医疗服务。

“院士智慧”为“绝望女孩”赢得生机

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南京路院区,“马丁院士工作站”坐落在门诊一角。工作站的标牌下,两名医学生正做着研究。走廊也改造成了工作室。“学生有时挤占我的办公桌,我就去挤占马丁院士的地盘。”工作站负责人、武汉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副主任田训笑言。

2018年4月,中国工程院马丁院士工作站落户武汉市中心医院,围绕女性重大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面临的重大问题,开展多个项目攻关合作。

一位绝望的年轻女孩因巨块型宫颈癌前往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可肿瘤太大,几乎没有手术机会。若按常规放疗,会带来不可逆的并发症,且有耐药等不利因素。田训说;“这样的年轻患者不在少数,争取手术机会,她们可能会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得到第二次生命。”

在马丁院士指导下,该院对此类患者采取新辅助化疗的精准治疗方案,先行化疗,待肿瘤缩小后再手术。“这个女孩康复得不错。”田训欣慰地说。

成立院士工作站来,该院相继开展腹腔镜下阴道癌根治手术、腹腔镜下广泛全子宫手术等高难度手术。宫颈癌早期诊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课题项目获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宫颈癌的精准治疗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Advanced Science》等国际知名期刊,部分研究成果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短短3年内,院士工作站获得国家级资助课题8项。

当“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武汉市中心医院分中心”“湖北省宫颈癌精准防治临床医学研究中心”落户该院时,田训感叹:“正是院士平台,国家级、省级医学中心才可能落户在市级医院。”

“前也管,后也管”降低疾病开支

2021年12月10日,在武昌医院心脏康复中心,52岁的葛北川正在“踩单车”,电子显示屏上,显示她的心率、训练时间、速度。3天前,她因三级高血压紧急入院,病情稳定后,医生要求她进行心脏康复训练。

“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要运动改善循环,但又怕运动带来猝死风险,越不动心肺功能越差,恶性循环下,病情无法改善。我们根据她身体的脂肪、蛋白质、肌肉耐力等,设置了安全心率,使运动强度在安全心率范围之内。”该院心血管二病区主任饶玲璋介绍。

在这个病区,一端是病房,一端是心脏康复中心。在病房结束治疗后,走进康复中心训练。全新的医疗模式,得益于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院士“防治康养”的理念。

疫情后,“胡大一名医工作室”在武昌医院设立。在胡大一指导下,武昌医院创立心脏康复中心,并通过国家认证复核。饶玲璋对胡大一所讲记忆犹新:“医疗技术越来越发达,但心脏病发病率却没有下降,因为我们只管治疗,不管预防和康复,‘前不管,后不管’,结果病人花费更多。”

在胡大一“防治康养”理念影响下,医院疾病管理模式发生变化。“以前对心血管疾病,医生只有两种手段,药物和介入手术。现在,我在关注处方之余,查房时都会问及病人的性格、生活习惯等,从中找出高危因素,开出的处方涉及药物、运动、营养、睡眠和戒烟限酒等,用‘前也管,后也管’的全程管理,实现病人生命长度和质量双重改善,降低疾病开支。”饶玲璋说。

“双心医学”刷新治疗理念

60岁的周木生(化名)曾患急性心梗、室性早搏而在心脏放置支架。术后,周木生总感到支架带来的异物感,并伴有心慌、胸闷,觉得生活无趣,对周围漠不关心。家人带其在武昌医院全面检查后,仍未发现异常。主治医生戴文琴很苦恼:“已经给了最好的治疗,却解除不了他的病痛。”

趁胡大一每月一次在武昌医院坐诊时,医院请其为周木生诊治。胡大一认为,周木生的症状并不是心脏的问题,而是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所致。开出的处方中,除了药物,还有“增加社交”。再次见到周木生时,戴文琴感觉自己的治疗理念被刷新:“他像换了个人,精神焕发,每天赶着去合唱团唱歌。”

长期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约四、五成伴随有焦虑、抑郁等。胡大一倡导“双心医学”,既要关注患者的心脏健康,也要关注心理健康。

武昌医院随即开设了“双心门诊”,饶玲璋坐诊时会学着胡大一识别病人:“有人拿着一堆检查,结果都显示‘阴性’,我就会多问几句,睡眠怎么样?家里是不是有操不完的心?然后用量表去为其心理程度评分。”

心内科门诊与精神心理门诊仅一门之隔,对于精神心理问题程度较轻的,心内科医生可以自行处理。程度中重度的,可随时请精神心理科医生共同诊治。一年来,“双心门诊”为200多名心血管疾病患者解除了心理疾病。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余瑾毅 通讯员 崔毅 马遥遥)

关键词: 患者 院士 医院 HPV 宫颈癌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