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时尚 >

以勺为笔以糖为颜料 糖画艺人勾勒非遗技艺

2022-02-10 08:53:06    来源:泉州日报

一个电磁炉、一个普通的锅、一把勺子、一块冷却板、一把起刀,随着勺子在冷却板上来回穿梭,勺子里的麦芽糖像被赋予了生命般在冷却板上跳跃着。不一会儿,活灵活现的龙、憨态可掬的金鱼就在他手上“诞生”了。这位糖画艺人名叫陈学珍,家里已有五代人传承这项技艺。昨日上午,记者在市区金鱼巷见识到这项技艺。

一气呵成 十几秒制作一只老虎

正月初八,节日热闹的气氛还没有散去,市区金鱼巷依然人来人往。巷口处,陈学珍的糖画摊前,不少小朋友正在他的指导下进行创作。只见他将麦芽糖加热融化,用勺子舀起一勺,将勺子在锅沿擦拭干净,拉着小朋友的手,在冷却板上画起了画。勺子在冷却板上如行云流水,十几秒后,一只栩栩如生的老虎就出现了。陈学珍拿起一根竹棍,在竹棍上涂上麦芽糖,将竹棍贴紧老虎,再用起刀小心翼翼地将老虎从冷却板上取下来,装进袋子。围观的市民不时发出惊叹声。

“除了各种动物,有时还会制作佩奇、KT猫等卡通形象,还有坦克、枪等。最快的十几秒完成,难的一两分钟,制作花篮这种立体的则要十几分钟。”陈学珍坦言,制作糖画最难的在于起落笔,因为糖画必须一气呵成,因此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结束就必须先构思好,这很考验创作者的空间想象能力。

“用自己熬煮的麦芽糖作为‘颜料’。”陈学珍介绍,麦芽糖的制作有严格的工序,制作一次要一周左右。

一脉相承 一家五代学习糖画

陈学珍1960年出生于南平,他介绍,爷爷就是以糖画为生,父亲也跟着爷爷做糖画。“按照老人的说法,我们家族的糖画传承应该超过十代,但因为一些历史原因,有几代在族谱中并没有记载。”陈学珍10岁左右就跟着爷爷学做糖画。在爷爷的严格要求下,他12岁时开始独立摆摊做糖画。高中毕业后,他到厦门、汕头、广州、泉州等地摆摊。1993年,他在泉州定居下来。

儿子、女儿出生后,陈学珍按照祖训也让他们学做糖画。遗憾的是,儿子大学毕业后自己创业,从事糖画的机会不多。女儿如今嫁在福州,也只是偶尔做一做。好在儿媳陈华芳则将这个老行当继承了下来,孙女、孙子出生后,也开始学做糖画。孙女如今在读高中,学业比较忙。孙子目前在市第二中心小学就读六年级,中午、晚上作业完成后,有空都会练练手,偶尔也会在学校展示。

对于传承的问题,陈学珍表示自己并不担心,家族中有儿媳、孙女、孙子从业或者在学。更重要的是,泉州各级相关部门对这种古老的技艺都比较重视,出台各种措施进行扶持,让他们在各种民俗活动场合进行展示。此外,各相关部门还积极推动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让广大市民走近非遗文化,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促进非遗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记者 吴志明)

关键词: 以勺为笔 以糖为颜料 糖画艺人 勾勒 非遗技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