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蓝汽车杜长虹:以超级增程技术赋能品牌发展 进一步降低电动化成本
面对当下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杜长虹在采访中表示,深蓝汽车在纯电、油电增程和氢能增程三条技术路线上同步发力。特别是在油电增程领域,目前深蓝超级增程2.0已集成原力超集电驱、原力智能增程和金钟罩电池三大技术群。“我们主打的标签是超级省、超级爽、超级安全,原力超集电驱就是超级爽,原力智能增程就是超级省。同时,我们的电池非常安全,从2020年开始新生产的电池,没有因为电芯或者电池本体的原因导致热失控的。”杜长虹说。
谈及电动化、智能化趋势,杜长虹表示,“我们要进一步降低电动化成本。目前深蓝汽车的产品性能高效且稳定可靠,同时成本还很有竞争力,这些都为智能化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从而能够快速实现智能平权,为深蓝的用户提供高品质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出行体验。”
另一方面,相较于当下新能源汽车普遍采用的液态动力电池,固态电池有机会具有安全性更高、能量密度更高、温度使用范围更广等诸多优势。“我个人判断,从今年开始,全固态电池在某些领域开始应用,比如3C产品。而汽车规模化搭载全固态电池的起始时间或许是在2030年。届时,我们一定会走在行业发展前列,并将领先技术应用到相关产品上。”杜长虹说。
如今,增程式技术的价值不仅在于解决续航焦虑,更在于通过“油电协同”“车网互动”“燃料升级”优化能源消费生态。随着技术迭代与相关政策支持,增程式汽车将为实现“双碳”目标做出更大贡献。对此,杜长虹说:“深蓝的逻辑是用增程技术去解决用户的里程焦虑问题,用超快充能力解决补能效率的问题。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增程路线将和插混、纯电路线并存,共同为用户提供适应自身需求的汽车产品和出行体验。”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深蓝汽车杜长虹:以超级增程技术赋能品...
在前不久举行的2025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期间,深蓝汽车动力平台... -
北汽集团与首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北京...
4月7日,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汽集团)与北京首都创业... -
第20万辆整车下线!岚图汽车再迎高质量...
 4月9日,岚图汽车再次迎来高质量发展的里程碑,第20万辆整车-... -
正力新能即将赴港上市 “零碳征程”迈...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大力发展... -
东风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与汽车业务前...
秉持对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坚定信心,东风公司积极支持控股上市公司... -
奇瑞汽车混动之夜官宣:2025年推39款混动产品
奇瑞汽车混动之夜暨开源计划发布会在安徽芜湖顺利召开。活动以中国...
- 深蓝汽车杜长虹:以超级增程技术赋能品牌发2025-04-12
- 北汽集团与首创集团签署战略合作 北京越野2025-04-12
- 第20万辆整车下线!岚图汽车再迎高质量发展2025-04-12
- 正力新能即将赴港上市 “零碳征程”迈向发2025-04-12
- 东风公司坚定看好中国经济与汽车业务前景 2025-04-12
- 奇瑞汽车混动之夜官宣:2025年推39款混动产品2025-04-12
- 零跑B10正式上市:续航600km 售价9.98万-12.98万2025-04-12
- 一季度开门红!北汽集团一季度销量同比增6%2025-04-12
- 公募基金披露2024年经营“成绩单” 资产规2025-04-12
- 大家人寿为老年群体提供长期稳定的医疗保障2025-04-12
- 壮大耐心资本 多地探索国资创投容错机制2025-04-12
- 中央汇金再次增持ETF2025-04-12
- 逾两百家上市公司“真金白银”增持回购2025-04-12
- 多部门积极表态 稳股市举措密集出台2025-04-12
- 中国银行普惠金融活水 精准滴灌小微企业2025-04-12
- 大资金主攻龙头宽基ETF 风险偏好进一步修复2025-04-12
- 各路资金持续流入 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增强2025-04-12
- 新“国九条”实施一周年:资本市场生态持续2025-04-12
- 积极担当“耐心资本” 平安人寿支持实体经2025-04-12
- 多品牌战略再升级 安踏集团宣布收购德国狼2025-04-12
- 高校团队在介电储能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2025-04-12
- 今年全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2025-04-12
- 金价为何坐上“过山车”2025-04-12
- 外资金融机构纷纷看好中国市场 全球投资者2025-04-12
- 海南洋浦区域国际集装箱枢纽港首个20万吨级2025-04-12
- 福建漳州成立低空技术校企合作联盟2025-04-12
- 上海多举措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2025-04-12
- 消博会“黑科技”提前看:海南“车路云一体2025-04-12
- 第五届消博会开幕在即 中外展商紧抓“消博2025-04-12
- 财政部:加强产权交易机构开展金融机构国有2025-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