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遏制人工智能“说谎”
如何遏制人工智能“说谎”?需要技术完善与规制,也需要系统性治理。多名受访专家表示,要完善法律规范和部门监管,推动形成多方联动的共治格局。
亮明法律底线,增强对“AI谣言”的威慑力
近日,借AI造谣燃气涨价的广西网民郑某受到行政处罚;一批传播“AI谣言”的网络账号被网信部门责令禁言或依法依约关闭;向用户传授如何利用AI“一键去衣”“换脸换身”的账号、公开售卖相关软件的网络店铺,受到网信、公安等部门联动惩治……
依法惩治的背后,是近年来AI相关法律法规的不断健全完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人工智能生成合成内容标识办法》等出台,向AI使用者和平台管理者亮明了法律底线,为执法提供了法律依据。
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清望表示,“AI谣言”违法成本过低的问题仍然存在,要对不法行为严加惩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威慑力。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许小可建议,针对生成和传播虚假信息的高风险领域,通过司法解释等法律形式,明确各方义务边界,制定科学合理的AI侵权责任认定指导标准。
与此同时,“AI谣言”案件取证难,困扰着办案机关。“解决涉‘AI谣言’案件取证难,需构建一套适应AI技术特性的证据收集与认定系统。”杨清望建议,通过建立完善案件证据的司法认定规则与标准,将不涉及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的平台算法透明化,以此破解证据与责任认定难题。
一些地方公安机关已经在监测和识别“AI谣言”上有所探索。“我们与科研机构、企业密切合作,进一步提高对恶意‘深度伪造’信息的监测预警和快速识别能力,与相关部门合作建立网络谣言巡查监测、核查反馈、会商研判、线索移送、打击处置的闭环机制,对于通过AI等方式合成的虚假信息,第一时间依法依规处理。”辽宁沈阳市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支队民警杨永志表示。
加固技术堤坝,斩断“AI谣言”的传播链
有网友发现,一些网络平台上,AI生成图片、视频发布时“疑似AI技术生成”的提示语出现并不及时,给了虚假信息传播的时间。
“为了维护自身发展和利益,平台更应自觉治理‘AI谣言’,斩断‘AI谣言’的传播链条。”杨清望认为,发现AI谣言后,平台应立即采取下架、删除、辟谣等措施,尤其是面对重大事件、敏感话题,要加强图片、视频的真伪核查,及时消除谣言带来的负面影响。
如何加强真伪核查?
重视网民反馈。“建立便捷的举报和投诉渠道,对于网民反映的疑似谣言信息,要及时予以查证处理。对于多次利用AI造谣的用户,可以采取列入黑名单等禁止性措施,规范用户行为。”杨清望说。
“进行AI识别,还需要有力的技术保障。”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怀胜表示,技术上,可以通过算法识别、大数据分析和区块链溯源等手段,识别和阻断谣言传播。例如,利用AI系统检测,通过自然语言处理和图像识别技术,自动标记可疑内容并减少推荐。
“监管部门还可以引入‘动态可追溯责任链’机制,使用内容显式标识和隐式标识等,探索开展‘AI谣言’的内容倒查和动态追责。”许小可说。
提高辨别能力,看清“AI谣言”的真面目
数数手指,AI可能生成“六根手指”;寻找阴影方向,AI也许把太阳挂反;看看面部表情,AI生成画面可能眼嘴不协调……AI谣言真假难辨,但仍可发现蛛丝马迹。
提高警惕,是提升“AI谣言”辨别能力的第一步。
看到“网友爆料”“独家内幕”的字样,或是发现信息逻辑存在漏洞或矛盾,就要注意了——它很可能经过了篡改或杜撰。“要谨慎分辨,尽量找到权威信息核实;也可以通过交叉印证的方式,验证信息真伪性。”许小可说。
还要增强法律意识,防止在“无意识”中助力谣言传播。
“有些人可能主观上并无造谣意识,只是将AI合成内容发布在网络上,结果被大量转发,从而产生负面影响。”李怀胜说。
对此,李怀胜提醒,AI生成内容可能存在事实性偏差、逻辑漏洞或时效滞后问题,使用过程中应保持审慎态度,不要直接公开发布未经核实的AI生成内容,防止无意间误导信息传播。
在媒体责任方面,专家认为,媒体平台应提高内容审核能力,通过官方渠道和权威信源核查信息真实性;自媒体从业者应增强法律意识,真实、准确、客观发布信息。
防治“AI谣言”,知识普及不可少。许小可认为,通过发布典型案例,引导人们了解“AI谣言”的生成机制、传播逻辑、话术套路和识别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看清“AI谣言”的真面目。
AI技术发展迅速,学会“智慧”地运用“智慧工具”,才能让AI更好服务人们的生产生活。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如何遏制人工智能“说谎”
制造出的虚假信息更具迷惑性,AI(人工智能)幻觉带来一本正经地胡... -
让技术迭代与治理升级同频共振
乘网约车出行,联系司机告知准确定位,拨打电话发现不是常见的1开头... -
新型工业化迎来更多金融活水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 -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工业智...
 推动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培育一批工业智能体,以工业... -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看点解析
8月19日下午,力箭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东风商业航天创新试验区发射升... -
上证记者说|时隔129年,“首届”人形机...
8月17日,世界首届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16个国家、...
- 如何遏制人工智能“说谎”2025-08-23
- 饮用水级聚合氯化铝商品报价动态(2025-08-2025-08-23
- 让技术迭代与治理升级同频共振2025-08-23
- 新型工业化迎来更多金融活水2025-08-23
- 【播资讯】五金交电排行榜-TOP10五金交电上2025-08-23
- 今日看点:3家木材企业股票龙头名单(2025/82025-08-23
- 深圳市内免税店在试营业期间迎来首单成交|2025-08-23
- 观点:正己基硫醇商品报价动态(2025-08-23)2025-08-23
- 通光线缆:2025年上半年净利润1769.03万元2025-08-23
- 玻璃抛光题材一文了解清楚!(2025/8/22)_2025-08-23
- 2025年A股碳化硅龙头股票,名单整理(8/222025-08-23
-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工业智能2025-08-23
- 一箭七星!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发射看点解析2025-08-23
- 上证记者说|时隔129年,“首届”人形机器2025-08-23
- 瞭望 | 北航航空航天工程:定义世界空天2025-08-23
- 瞭望 | 中国学科集群崛起2025-08-23
- 青岛科技大学师生赴招远市蚕庄镇开展爱国主2025-08-23
- 瞭望 | 哈工大仪器学科:挑战尖端 仪器报国2025-08-23
- 瞭望 | 武大遥感技术:太空之眼照见未来2025-08-23
- 41.6亿年前!嫦娥六号月壤样品研究首次精确2025-08-23
- 我国科学家首次精确测定月球阿波罗盆地形成2025-08-23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公布2025-08-23
- 新华访谈 | 机器人“通小舞”是如何实现2025-08-23
- “人工智能+制造”行动走深走实 工业智能2025-08-23
- 嫦娥六号月球岩屑揭示太阳系撞击历史2025-08-23
- 新“膜”法让动力电池更强大更安全2025-08-23
- 红外隐形眼镜开启人类新“视”界2025-08-23
- 中国科技馆2025年“科学方法特训营”夏令营2025-08-23
- 中国援助的超算中心助力津巴布韦数字化转型2025-08-23
- 《BOE解忧实验室》第四季第二集震撼来袭2025-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