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政策、资本等多重力量推动 生物医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2021-09-29 11:03:21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政策、资本等多重力量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多地均将这一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加码布局。在政策层面对于医药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创新药资本市场热度不减,上市药企近期竞相引入新药,提升创新能力。业界认为,引入新药模式可以快速扩充产品管线,但只有具备持续研发能力和真正创新实力的企业才会获得资本市场认同。

多地明确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9月以来,多个省份和城市相继提出未来几年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目标。

生物医药产业是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柱。数据显示,2020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超过6000亿元,创历史新高,今年上半年产业规模已超过3500亿元、增长22.8%。在9月26日举行的上海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市经信委主任吴金城表示,当前上海正立足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基础,加快建立“研发+临床+制造+应用”的全产业链政策支持体系,持续完善“1+5+X”生物医药产业空间布局。

江苏省近日出台30条措施促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江苏省政府官网9月26日公布的文件提出,到2024年,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产业发展规模保持全国领先地位。数据显示,2020年江苏省生物医药产业产值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 2021年上半年产值同比增长16.4%。

此外,南京市政府办公厅9月23日印发的文件提出,将重点打造“生物科技创新中心、生物医药产业高地、生物制造应用平台、生物农业转化基地”四大功能区,力争2023年生物经济产值达到4000亿元,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四川省近日也提出,到2025年,全省生物经济规模超过1.5万亿元。长沙市也提出,预计到“十四五”末,长沙市生物医药(含基因技术)产业总产值(营收)将达2500亿元,上市企业30家左右。

与此同时,资本市场对生物医药这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支撑和促进作用愈加凸显,越来越多国内创新药企登陆A股、港股。深交所总经理沙雁日前在第六届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上表示,我国生物医药行业正在向以自主研发创新为主导转型,生命健康是典型的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前沿领域,资本市场充分汇聚各类创新要素资源,在这一过程中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创新药“授权引进”模式走热

医改持续深化的过程中,政策层面鼓励医药创新的态度越来越明确。尤其是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就《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公开征求意见等释放出更加强烈的支持创新信号,进一步促进行业格局从跟随式创新向硬核创新升级。在这一背景下,上市药企近期频频引入新药,通过license in(授权引进)模式丰富产品管线,提升创新能力。

9月28日,信达生物宣布与UNION Therapeutics达成战略合作,引进用于治疗炎症性皮肤病的下一代PDE4抑制剂orismilast,信达生物将获得该抑制剂在中国研究、开发和商业化的独家权益,UNION公司将收到2000万美元的首付款,并有权获得累计不超过2.47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orismilast在中国年度销售净额的特许权使用费。9月中旬以来,海思科、云顶新耀、赛生药业等均引进了多款创新药,创新药龙头企业恒瑞医药也开始大手笔从外部引进新药。

据米内网统计,2021年至今,国内创新药license in项目已超过90个,其中超过30项交易金额突破1亿美元,14项超过3亿美元。

不过,监管层和市场对于license in模式态度谨慎。9月18日,上交所决定对海和药物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申请予以终止审核。科创板上市委员会审议认为,结合发行人已开展二期以上临床试验的核心产品均源自授权引进或合作研发,发行人报告期内持续委托合作方参与核心产品的外包研发服务等情况,认为发行人未能准确披露其对授权引进或合作开发的核心产品是否独立自主进行过实质性改进,以及对合作方是否构成技术依赖。

在业界看来,这意味着资本市场将着力于培育一批真正有创新能力的药企,尽管license in模式是扩充产品管线的一个便捷之道,但药企不能长期依赖于这种模式,具备持续研发创新能力的企业才会获得资本市场认同。

(记者 张小洁)

关键词: 政策、资本 多重力量推动 生物医药 高速发展阶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