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业界 >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2019-07-04 15:54:28    来源:中华网河南

国画是中国的传统绘画形式,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笔动、墨出、线成,一气呵成间纸上映现山遥水远,彼岸花开,意蕴连连。杰出的绘画作品,用契合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直接赋予其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并表现出本身的表现力、感染力和冲击力。

唐海先生,生于郑州书画世家,自幼继承家学。唐海先生在绘画方面孜孜矻矻,诚恳进取,先后在中国美术馆、北京“荣宝斋”、新西兰举办唐海画展。现为荣宝斋画廊书画家、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理事、国防大学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河南中国书画协会副主席、郑州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郑州教育学院、新疆艺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州大学等院校美术系兼职教授、郑州市政协常委、河南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心性纯净择狐而画 仙风道骨始出逸品

“深山修炼渡千年,今朝脱骨成狐仙。半颦半笑炫秋水,一姿一态醉春山。”唐海先生擅于画狐,他笔下的狐狸,犹如狐仙在世,一双灵眸,天生媚骨,使人观之“不饮而自醉”。谈及为何选择狐狸作为作画意象,唐海先生如是说,“作画不仅仅是把心中所想呈现在画纸上,这一系列动作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哲学命题。画家选择什么事物来承载自己的艺术见解、情趣理念正是绘画中的哲学本源问题。”在唐海先生看来,狐狸是美丽与善良的化身,“她”美媚而不自矜,不畏权势,敢爱敢恨。画家在作品中倾注什么样的情感,会使作品的表达出现鲜明的个性。古往今来,浩如烟海的文学作品中,狐狸被赋予了或好或坏的含义。唐海先生却只愿将狐狸美好的一面通过自己的画笔展现给大众。这说明刻上他思想烙印的狐狸正是老先生内心真善美的真实映照——心性至纯至净,感情丰富细腻,艺术追求高雅。

世人称赞一幅好画,往往会说“神完气足”。指的是一幅画要清气往来,灵光四射,笔墨精妙,令人享受到一种新鲜而美的感觉,方称为“好画”。唐海先生作画即是如此,俯首对纸凝想,有得于心,抬头铺纸挥毫,行云流水。其间全神贯注,目无旁骛,全部思想,进入画里。老先生曾说,“对于画画而言,技法固然重要,但做到技法与灵魂高度统一,实现‘我手画我心’,达到无法胜有法的境界才成逸品”。唐海先生手中的毫笔徐疾有度,笔力千钧时稳如泰山,宛若游龙时风卷残云,其高超技法可见一斑。在泼墨挥毫,纸上纵横间,先生心静意定方寸不乱,面对着画案,淡定儒雅。现场观其作画,画面线条的起承转合及用墨的浓淡、轻重、快慢上始终有度,远看大势气韵,近看点线质量。“豪放不忘精微”,几笔勾勒,淡妆浓抹,恰到好处。先生心境看似平淡天真,却格高无与伦比。成画简洁生动,得之自然,无可仿效。

阅尽千帆厚积薄发 文思交融终成大道

“艺术之所以是思想的表达,都因为重要的不仅仅是艺术图像,而是艺术背后的世界观。”唐海先生始终认为对社会与人生缺乏感悟的人,是难以产生丰富的审美情感和强烈的创作欲望的,更不用说成为优秀的艺术家了。他说道,“灵感不是瞬时的爆发,而是来源于不断实践,是需要长时的研究和积累,厚积而薄发的。”唐海先生早年间在地质队工作,看遍祖国大好河山,阅尽千帆,提升了眼界和审美以及对社会人生的理解,为他的创作提供了不竭的灵感源泉与创作动力。他贴近客观自然,在观察分析、提炼取舍上下足了工夫,化景物为情思,使思想与意象相通,逐渐进入更高的审美创造天地,飘逸出尘。

艺术创作中有两个概念,曰“外师造化”而后“中得心源”。绘画是画家们通过对自然、对传统文化的深刻体悟所创造出来的视觉艺术,也是其注入了更多思想的情感世界。而感情的养成,与文化的积淀有着深厚的渊源。问及大师从何处入手创作一幅画作,唐先生这样说道:“艺术的发展离不开思想与文化的反应,没有文化就不能称之为艺术作品。”古人云,“书画同源”。先生出身书画世家,自幼学习诗词歌赋,从中研习吸收传统文化成果,这种文化底蕴使他的绘画艺术在保持其独特性的同时,更能达到表现内容与自然“天人合一”的节律。正如先生笔下堪称一绝的红狐,就是从蒲松龄《聊斋志异》中脱身而来。在一系列传统文化作品影响下,他深入自然现实,观察研磨狐狸情态,才创作出独具特色,展露狐狸绝代风华的“胡家七姐妹”图。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传授家学桃李不言 以身作则下自成蹊

家庭是每个人的第一所学校,宋代有苏门三学子以诗礼传家,成就举世盛名。现有画界唐派一脉传承,绘就画坛精彩。唐海先生从小爱好书画艺术,传承家学,并且积累弘扬家学,博收众长,冶炉自铸,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令唐家一派功建美韵的中国画风传续了三代。其父唐玉润先生是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书画家,他的花鸟画以牡丹著称,素有“唐牡丹”之誉。唐海先生不敢负于家学,倍加努力,在吸收唐派绘画精髓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创新与理解。比之“郑板桥画竹,齐白石画虾,李可染画牛,黄胄画驴”,其选择聊斋狐仙形象作画,终成画狐一绝,笔下红狐姿态万方,柔媚谐趣,形成了颇为鲜明的个人艺术风格。在他的推动下,唐氏国画正以开枝散叶,万紫千红的状态向第三代传承。第三代其子唐小山以其清新洒脱,豁达浑厚的艺术风格成为中原青年艺术家杰出代表之一。唐门家学传承在外看来是画技流派的传承,向内观之却是其文化与精神内核的继承。观之唐海先生与其子相处,皆用“您”、“请”、“多谢”等敬语,父子之间以礼相待,可见书香门第,家训教养极高。家学与传承,根深才能叶茂。唐海父子展现给我们的家庭门风、学识、内涵恰恰说明唐海先生不仅在绘画方面成绩斐然,在为人处世也是以高素养行事。

唐氏家学的传承不止是对内,唐海先生和其父唐玉润先生都是桃李满天下。作为绘画艺术领域传道授业解惑的领路人,唐海先生对唐派的发展这样说道,“所谓的派与系是自然生成,对于派系之分,我是不赞成的。但是对于真切师从我父亲的青年画家来说,我还是希望齐心协力,朝着一个方向走,首先继承好,才能创好新。”当谈到市场与艺术的关系问题时,唐海先生更加语重心长,“不只是对于年轻画家,可以说对于所有艺术家来说,不能忘本。无论处在什么环境下,必须得把画画好,用作品说话,要注重素质的提高。”唐海先生打破传统,达成了自我成长,特别是他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还能保持一份谦卑、崇敬、虔诚、持之以恒的信念。从老一代艺术家身上所学到的,已经真切体现在他的身上。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艺术的纯粹坚守、对艺术的破旧立新、对艺术的深究精进,对自成一格的坚持与追求,体现了其为艺术而艺术的美与真诚,其优良品质渐渐地变成了艺术后来者的楷模。

立足传统以文化为帆 个体创新为时代做传

中国画是以文化为基点的,其背后的兴衰荣枯,实质上是一种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折射。而随着时代的演进,文化发展的新陈代谢,反映在人们的主观意志上,就有继承与创新之间的争持和互动。高校执教的经历,让唐海思考了绘画领域中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唐海先生本人的作品大多不脱离本体民族文化,从中索取营养,向传统纵深超越。单是狐狸一个意象带来的灵感与激情都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而现代教育强调应试教导,对于如何更多的拿到分数十分重视,却忽略了艺术本身的内涵与精神。对于这个问题,唐老说道:“创新必须立足于传统,传统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学精神要求绘画‘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这些都需要深厚的文化底蕴才能融会贯通。诗词歌赋,经史子集一样不能少,‘不读书人,不足与言画’啊。”

艺术是人类精神文化的形式,一个时代的艺术高度,需要一个个杰出的有思想、有人文情怀的艺术家巍然耸立。谈到传统艺术的现代性问题,主张继承传统的唐海老师并没有回避“笔墨当随时代”的课题。他如是说:“所谓艺术作品时代性其实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东西,身处现代环境下的现代人所做的必然就是现代画。因为每个人都从个体认知出发,去探索创造,去进行对文化与所处时代所需的现代性构建,其作品的现代性特征是鲜明的。”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守艺中华】唐海:光风霁月绘唐风 海纳百川守国艺

作为一名艺术家,“心中有大义,笔下才有乾坤。”唐海先生认为,“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国家的强大,最后还是文化的强大。文化是十分和平,十分深入人心的。对年轻人而言应该坚持文化自信。”能够获得大众喜爱,深入人心的艺术作品,其必然是做到将艺术的本质与人的精神联系起来,将个人思想与民族精神联系起来,从平凡之中发掘出不平凡的意蕴。唐海先生不泥古,不趋时,不崇洋,同时不断开拓自己艺术表现的领域,不断实现对自我的超越,用细腻的笔触创作出独具风格的艺术臻品。但他并不局限在专业领域深耕细作,而是心怀大义,一肩挑起传统民族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任,用春风化雨般的教化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大力倡导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当下,正是有许许多多像唐海老师这样的艺术家笔耕不辍的创作,才会有源源不断的独具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产品问世,才能不断夯实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才能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关键词: 守艺中华 唐海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