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59岁大学教授“定制”个性化教育

2023-08-29 08:24:09    来源:楚天都市报

调研团队在西藏珠穆朗玛峰国家公园合影

吴开松带队赴西藏吉隆口岸调研 受访者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狄鑫 实习生 李祥菲 通讯员 龙华


【资料图】

37年来,他始终不离三尺讲台,用情用智用心育人不倦,教学科研耕耘不息。近10年间,他每年带领一支团队到民族地区走访调研、倾听民声、汇集民意、资政建言……师生足迹遍布湖北、西藏、新疆、贵州、青海等地。

59岁的吴开松是中南民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首席专家、国家民委首届教学名师、湖北省政府专项津贴专家……他有诸多身份和称呼,但他看得最重的,是“吴老师”这一称呼。

他的课前排座位最“紧俏”

自1986年从教以来,吴开松一直扎根在教学第一线全力琢磨教学。他主讲的《政府危机管理》《城市社区管理》《公共管理学》都是有口皆碑的金课。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胡新丽介绍:“吴教授理论功底深厚,授课风趣幽默、擅长剖析案例,学生上他的课都是提早进班,主动前排入座,课堂上也看不到‘低头族’。”

公共管理类课程具有强应用性和强问题性的学科属性。为此,吴老师的课堂不仅在教室,他还想方设法带学生去实际生活中开展教学。街道、社区、交管大队,他把解决实实在在的“疑难杂症”设置成课堂环节,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还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听证会、辩论会、新闻发布会等场景,开展情景教学,学生主讲,老师点评。“我的课上,100个学生来听课就对应100个案例,每个学生都应当参与进来。”吴老师说。

王潇是中南民大公共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也是该学院的在读博士生。她记得当年吴老师教专业课《政府危机管理》时很少用到PPT,也不曾干巴巴地灌输知识点,更多的是接地气的案例分享、情境互动,分享他在社会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在一半案例一半理论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深的认识,有学生说:“在吴老师的课上,时间总是感觉过得很快。”

不仅如此,年轻老师感觉棘手的理论课程,吴开松在处理完繁杂的管理工作之余也会主动“挑担子”。同事方付建教授说:“吴教授平时事务繁忙,但工作中他永远饱含热情,十分敬业,甘于奉献。”

期末为每个人“定制”试卷

“不同阶段,吴老师总能给我不同的启发。他引导启发我们读书做学问的方法和态度,对我影响深远。”2022级博士生朱厘说。

朱厘介绍,研二学习吴老师的《西方行政学名著选读》时,每个人都有对应的书目清单,吴老师不仅会检查同学们的读书笔记,还会根据自学情况制定不同的期末试题。两个年级近20名同学,竟没有一份相同的试卷。“我的阅读书目是约翰·克莱顿·托马斯的《公共决策中的公民参与》,吴老师给的试题是让我们基于书中的理论谈谈在城市里共享单车的停放问题。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设问,让我意识到读书要带着问题意识,只有将书本知识内化为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是真的学到位了。”朱厘说,这次考试令他印象深刻,此后他时时以此来鞭策自己。

任教多年来,吴开松坚持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他坚持与学生交流,公开个人电话、微博、微信号,与学生交心交朋友,也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开展社会实践,还免费给同学们提供学习资料,不定期给予困难学生生活补贴。他在教学和生活中特别关注这些学生,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的温暖。

获藏族毕业生敬献哈达

生活中,吴开松如父亲一般关怀、爱护、教导学生,学生们给吴老师起了个“爹爹”的爱称。吴教授的一位藏族博士生小彭,求学之路坎坷不断,因毕业论文没有着落,临近毕业时一度想放弃学位。吴老师得知情况后,马上联系小彭,用心用情引导,鼓励学生完成学业,更逐字逐句指导其修改博士论文,在吴老师的耐心辅导下,小彭最终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并获得学位。

小彭在博士论文的致谢中特意表达了对吴老师的感激之情,称他“就像父亲一样”,给予了极大的帮助。毕业前夕,小彭特意准备了洁白的哈达,双手敬献给吴老师,以表达内心的尊敬和祝福。

中南民族大学由多民族学生构成,吴开松所在学院的少数民族生源主要来自新疆、西藏、青海、宁夏、广西等地。其中部分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为了使他们快速成长,吴开松积极倡导教学改革,分三套培养方案,因材施教,快速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能力素质,如来自民族地区的学生数学、英语等课程的基础普遍较弱,学校对此进行分类教学,做到有教无类。

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胡新丽表示:“在吴教授倡导下,由我们学院主导开设的‘西部行政管理人才班’吸引了本学院乃至兄弟学院的学生参加,这个项目设置了学业预警机制,能对落后学生给予帮扶,对计划考公、考研的学生,也能提供指导,它帮助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回到家乡,为民族地区建设作贡献。”

基层调研跑遍八省区

近10年来,吴开松坚持每年带领一支团队到民族地区基层农村进行社会实践,开展社会调查,总结民族地区发展成就,把智慧与知识献给民族地区发展。足迹遍布西藏、新疆、贵州、青海等八省区。

2012年,吴开松带队前往贵州瓮安、黄平、黎平县进行10多天的调研,通过与当地基层干部座谈、参与式观察、发放问卷等方式开展社会调查,并以贵州为例,探讨地方层面社会管理创新实践进程,撰写的相关报告引起政府部门重视,中央有关部门出台相关政策吸纳其建议。2013年,吴开松一行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4个县市12个乡镇进行了调研,深入分析民族地区基层政权的职能状况、工作强度以及待遇状况等,并根据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政策建议。

2016年,吴教授带领50多名学生再次前往恩施咸丰县和宣恩县,进行扶贫评估工作,调研了10多个乡镇。胡新丽介绍,吴教授每次带队调研时,前期的准备工作都非常细致,每天的日程安排充实,会协调安排好学生老师吃住行各方面。“吴教授在调研中是极具人文关怀、使命担当的,他不断向省、国家民委呼吁,只为让民族地区得到切实的发展。”胡新丽说。

博士生王潇曾多次跟随吴教授进行民族地区基层调研。去年暑期,师徒一行七人前往西藏日喀则市及其所辖吉隆县、聂拉木县、定结县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探索调研,其报告获得了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三等奖。然而这一路并不轻松,一路上多名学生出现高原反应,吴开松一边耐心照顾学生,一边有条不紊推进调研工作。王潇说:“吴老师去各地开展社会调查并非只为产出学术成果,而是发自内心希望帮助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得更好,为民族地区发展贡献力量。每次走访到村委时,吴老师会热心询问当地是否需要开设理论讲座,他可以免费提供帮助。他的热忱一直感染着我们。”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