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时代主题、现实题材和传统戏曲的有机融合——滇剧《一湖春水》专家评议会在汉举行_全球观热点

2023-05-22 21:01:07    来源:湖北日报

5月22日,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参演剧目、滇剧《一湖春水》专家评议会在武汉举行。此前,5月21日晚,《一湖春水》在武汉临空港大剧院首次公演,精美华丽的舞台效果结合传统滇剧唱腔,收获掌声阵阵。不少武汉观众表示,“传统戏曲也能如此时尚。”

评议会上,主创单位玉溪市滇剧院(团)介绍了剧目创演的相关情况,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研讨和点评。

融合:现实题材融入滇剧传统美学


(资料图片)

《一湖春水》以云南抚仙湖周边生态移民搬迁工程为大背景,讲述了外乡女水莲一家三代与仙湖生死相牵的故事。该剧艺术化阐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探讨精神信念以及自强不息精神对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

“新戏首次公演便来到戏曲重镇武汉,对我们来说是一次考验。”《一湖春水》编剧潘勇坦言,“这部戏创排颇为不易,前后经历了8次重大修改。其中,怎么将时代主题、现实题材和传统古典戏曲有机融合,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难题。”

潘勇介绍,经过多方考虑,该剧初版最终选择回归传统中国戏曲线性结构。同时,在剧情呈现和场面安排上,以当代时空场景为主,结合现代歌舞元素,丰富叙事形式。“我们努力实现现实题材和当代生活的诗意提炼,寻找一些能够与古典戏曲融合的戏剧场面。所以剧中营造了水上行舟、搏击风浪等现实中的行为动作。这些戏剧动作能够较好的与滇剧传统美学程式相融合,强化戏曲的诗意和虚拟意象空间。”

此外,主创聚焦水莲、湖生、老队长、若男等人物情感和命运的刻画,通过小人物视角提炼出仙湖儿女与碧水生死相依、和谐共生的哲学命题。

创新:现代舞台科技再塑传统戏曲艺术

“《一湖春水》剧情时间跨度大,主旨多义,内容丰富,展现出玉溪滇剧院在创作现实题材作品时作出的探索和努力。”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谢雍君表示,“《一湖春水》是有象征性的,也很有诗意,在贴近时代主题,与剧作家、剧团创作风格之间寻找到了链接点。”

谢雍君认为,主演冯咏梅的表演十分精彩,充分体现竹派唱腔的魅力。在塑造人物时,如水莲丧夫的悲痛,以及面对村民迁湖村的矛盾,都能从其唱腔中感受人物情感变化。

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研究员张刚表示,这出戏的“三个结合”做得很不错:把水莲的人物命运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题的思考结合;把滇剧传统表演艺术和当代审美结合;把现实性表演和意象化舞台装置结合。“特别是该剧的音乐和唱腔设计,既保留传统韵味又贴近人物情感表达,给演员留下了非常好的表演空间。”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伟明表示,该剧舞美和灯光效果烂漫唯美,视觉冲击很震撼。其中贯穿的多段现代舞戏恢宏大气,群演仅凭丰富的肢体语言就将风高浪险的场景表现了出来,能看得出主创人员在舞台艺术和场景打造上的精益求精。

探索:小人物折射出大时代

研讨会上,专家学者们各抒己见,对剧本结构及人物性格塑造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改进建议。

湖北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原院长、一级演员吴培义认为,该剧主题宏大,舞台感染力强,但在剧本结构上,还有精进的空间。“剧中时间跨度大、主题多元,涵盖爱情、致富、搬迁等多个内容。因此在剧情衔接处理上,非常考验主创团队的功底。”

原湖北省艺术研究所所长、一级编剧胡应明表示,剧中两场水戏令人印象深刻,舞台造境和环境设定可圈可点。“舞台效果是为剧情和人物服务。”胡应明给出建议,“后半场在表现仙湖儿女搬迁矛盾中,群演戏较多,焦点分散了。可适当给主人公‘加戏’,更多聚焦水莲一家在时代背景中的人物命运,这样或许更能打动观众。”

著名文艺评论家郦国义表示,现实题材创作难度大,该剧初舞台的表现已超出自己的预期。“‘两山’理论是一个宏大的主题,是对如何科学看待人和自然和谐关系的大课题。传统戏曲艺术想要阐释好时代精神,一定要从人的视角来展现时代的进步,让观众真正从我们的戏中感悟到敬畏自然的重要意义。”

“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舞台给予了这部新戏一个很高的起点,感谢专家们的真知灼见和意见建议,我们将会团结一致,把这部戏打磨得更好,助力滇剧走向更广阔的舞台。”玉溪市滇剧院院长、梅花奖得主、该剧主演冯咏梅表示。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严芳婷)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