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从绿皮车到和谐号,2023年春运是她们最后一班春运岗 70后动姐亲历30年火车“变形记”

2023-02-20 07:14:15    来源:楚天都市报

朱敏在老式绿皮车上 (上世纪90年代初)

朱敏在列车上工作 (1998年前后)


【资料图】

肖三英在列车上工作 (2009年)

肖三英(前)和朱敏在列车上工作(今年春运) 通讯员供图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潘锡珩 通讯员 肖冬桂 田峰 代好

“今年春运是这三年来最繁忙的,我又找到了春运的感觉。”2月15日,今年春运最后一天,武铁武汉客运段乘务员朱敏对记者说。她今年将满50周岁,这是她站的最后一班春运岗。

说起铁路乘务员,不少人想到的都是二十出头、年轻靓丽的“动姐”或者“动少”,很少有人注意到,在帽檐、护目镜和口罩的遮挡之下,有一些乘务员已年近五旬。

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他们,有的人即将退休,刚刚过去的春运是他们职业生涯中最后一个春运。30多年一线客运工作中,他们经历过绿皮车、高铁动车等不同车型,见证并参与了铁路的大发展。日前,极目新闻记者走进武铁武汉客运段,聆听两位70后“动姐”讲述轨道上的青春故事。

人手一把铲子上车 烧锅炉扫地连轴转

上世纪90年代,经济社会开始蓬勃发展,人们远距离出行需求大增,但受铁路运力限制,绿皮车不但条件十分艰苦,行驶速度也很缓慢。70后武汉客运段乘务员朱敏打了个比方:现在武汉到宜昌只要一个多小时,但在上世纪90年代,要整整一个晚上。

“那时候有票的、没票的,都拼命地想挤上车,丈夫从窗口给妻子递孩子是常事。尤其是南下方向的列车,趟趟爆满,连座椅下面都睡满了人。”朱敏1990年进入铁路工作当乘务员,那个年代,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下,每年都有大量旅客在春节后南下打工,春运的列车一票难求。

车上没有空调,夏天靠开窗通风,冬天靠烧煤取暖。因此,每位乘务员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围着锅炉打转。“上车前我们要自己找点火的引子,比如枯树枝、报纸、纸壳等,然后人手拿着一把铲子上车。在车上要不停地铲煤加进炉子,鼻孔、脸上经常有煤灰。”朱敏说,他们还要时刻关注锅炉的炉火情况,火苗太大了容易蹿出来有火灾隐患,火太小了则容易熄灭。她打趣道:“实在是一段灰头土脸的回忆。”

除了烧锅炉,朱敏印象最深的是乘务员要自己做卫生。“那时候乘车时间长,旅客人数又多,在车上吃东西会产生很多垃圾。我们只要有空就会拿着扫帚和撮箕做卫生,像陀螺一样在车厢里来回转,不带停的。”

从绿皮车干到动车 乘务工作从头学起

千禧年前后,武汉铁路部门陆续开行大量的“Z字头”直达车,夕发朝至开往北京等大城市。列车硬件条件变好了,服务标准也相应提升。给卧铺席位叠出高标准的被子,是许多乘务员记忆深刻的一个服务细节。

朱敏回忆道,夕发朝至的列车一般傍晚出发,但他们吃完午饭就要赶到车间提前做准备,一张张床单被套都需要他们铺陈一新。“我们的要求是被子要叠出棱角,向部队的标准看齐,旅客才有更好的体验。”

再后来,继绿皮车、蓝皮车、红皮车后,全身雪白、拥有流线型车头的和谐号动车诞生了。2009年,合武客专、武广高铁先后开通,武汉铁路步入高铁时代,同为70后的肖三英成为武铁首批登上和谐号的乘务员。

“那时我是很自豪的,因为只有经过层层选拔,才能到动车工作。”肖三英说,刚上岗时觉得一切都那么新鲜。当然,全新的工作标准也颠覆了她多年的习惯:仪容着装、服务礼仪、站姿坐姿、服务用语都有了新要求,工作内容也发生了变化,于是她一项项从头学起。

肖三英举例说,以前乘务员负责车内卫生,现在则由保洁员完成;以前乘务员要负责开关车门,现在由随车机械师和司机操作。“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到了细致服务旅客上。”

经过考核,肖三英后来当上了列车长,她带的许多学徒中,有二三十人也成长为列车长。她常常跟徒弟们讲述她当年的工作经历,感慨道:“现在的乘务工作环境变好了,但服务的标准也更高了。”她表示,各个乘务组都在争创示范班组,比如她就自己准备了“便民服务包”,内有充电宝、针线包、老花镜等物品。遇到旅客有需求,就及时给予帮助。

有了掌上智能助手,查票“悄无声息”

“在没有实行售票实名制的时候,查票是我们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列车长带着车厢列车员一起行动,一个车厢一个车厢地推进,特别是卧铺车厢,要提前提醒旅客到站下车,避免睡过头。”肖三英回忆,一节车厢查票下来,无论哪个季节都是一身汗。有的旅客不理解、不配合,质问“进站检查过一次,为什么车上还要再查一次”,这个时候就要耐心细致地做好解释工作。

后来,随着电子客票的推行,旅客再不需要取票,刷身份证、刷脸即可方便地进站,还不用担心车票遗失,“查票”这项传统工作也有了新的形式。

肖三英告诉极目新闻记者,随着智能化手段的逐步完善,现在乘务员有了“聪明”的查票助手——手持交互系统终端机。看上去和普通手机无异,却功能强大堪称“列车百事通”。哪个座位已售票,售出的是哪个区间,哪个座位目前无人,后续会在哪站有旅客……海量信息全部轻松掌握。查票也不再需要轰轰烈烈地“集体行动”,只需有针对性地查看即可,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减少了对旅客乘车的打扰。

记者看到,现在乘务员随身装备形成标配:耳朵上有对讲耳机、胸前别着巡视记录仪、腰间挎着斜挂包……朱敏说,现在车上呼叫同事方便多了,不管在车头还是车尾,也不管是找保洁还是乘警,打开对讲马上就有回应。但回到20多年前,找人基本靠喊。

年近五旬的乘务员,服务充满爱的温度

今年,肖三英49岁,朱敏将年满50岁。采访中两人都表示,多年乘务工作中,“年龄”有时是一种微妙的优势。

有一次,肖三英值乘从南昌到汉口的列车。刚上车不久她就从随车乘警处得知,要帮忙寻找一个离家出走的初中女生。原来,女生与母亲发生争执后,瞒着家里来武汉见网友。孩子母亲查到她上了肖三英的这趟车,于是通过警方辗转联系上了列车乘警和肖三英。女孩并不在她购买的座位上,肖三英一节节车厢、一排排座位地找,在列车快到庐山站时,终于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蜷缩在座椅上的她。一开始,女孩拒绝沟通,什么话都听不进去。而肖三英的儿子正巧也是刚经历青春期,她十分懂得怎样与“叛逆”的年轻人交流。于是,从庐山到武汉,肖三英一路陪伴她、开导她,最后帮她买了票,把她送上了回家的列车。

还有一次,朱敏在车厢里发现一位母亲独自带着两个孩子出行。便主动上前关心了几句,没想到对方啜泣起来。朱敏端来一杯热水,抽出一张纸巾递过去。对方见她是年长不少的大姐,于是吐露了内心的委屈。原来,女子是与婆婆吵架后,负气带着孩子准备离家出走。“婆媳关系是一门大学问,姐是过来人……”朱敏拉着她的手交心许久,终于解开了她的心结。

武汉客运段相关负责人表示,如今高铁动车上,绝大多数乘务人员都是20多岁的年轻“动姐”,但该段也有一批乘务员年近五旬依然奋战在一线。她们工作经验、社会阅历更丰富,一直努力把年龄变成自己的独特工作优势,他们的服务更加有温度。

关键词: 新闻记者 离家出走 武汉铁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