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要闻 >

破堵点解痛点攻难点 黄冈以改革攻坚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3-01-05 09:10:59    来源:湖北日报

黄冈高新区一侧鸟瞰。 (薛婷 摄)


(资料图片)

黄黄高铁开通,驶过浠水南站。 (薛婷 摄)

麻城市阎家河镇古城村村民在“共同缔造”修建的莲心桥上纳凉。 (薛婷 摄)

黄冈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茁壮成长。(薛婷 摄)

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

黄冈瞄准武汉都市圈同城化、优化营商环境、产业转型升级、园区和国企改革、要素市场化配置、社会治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堵点、难点、痛点,强力推进十大改革攻坚,集成推进38个方面245项改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支撑和体制机制保障。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如今,一批源自黄冈的改革成果,已形成全省性的影响力,创造了许多生动鲜活的经验。

对接共建武汉都市圈取得新进展

“对接大武汉、沟通大长江。”2022年5月1日零时,收费近20年的鄂黄长江公路大桥免费通行,改革红利惠及黄冈、鄂州两地千万群众。

黄冈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推进鄂黄长江公路大桥9座及以下客车通过ETC方式免费通行有利于优化武汉都市圈城际交通运营服务,更好实现交通一体、产业一体、公共服务一体和产城融合。

推动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是黄冈的机遇和使命。黄冈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大力推进规划衔接、交通互联、产业协作、民生同保、环境共治,形成同题共答、同频共振强大合力。

——推进交通同网,黄黄高铁建成通车,鄂黄长江大桥实现惠民免费通行,燕矶长江大桥及接线、武汉至红安高速建设全速推进。

——推进科技同兴,光谷科创大走廊黄冈功能区加快建设,武汉(黄冈)离岸科创中心建成并投入运营;推进黄冈高新区与武汉东湖高新区对接合作,高标准规划建设黄冈科技新城;引进武汉光电工业技术研究院落户,建立黄冈协同创新中心。

——推进产业同链,与武汉都市圈企业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7个;主动对接鄂州花湖机场,规划建设黄冈临空经济区,临空关联产业招商引资及项目加速落地;唐家渡一类水运口岸、进出口服务中心等开放平台相继建成。

——推进民生同保,实现410个政务服务事项自助服务互通互办,与武汉签署住房公积金同城化发展合作协议,累计办理职工住房公积金贷款2.41亿元、一站式户口迁移1.98万件。

——推进环境共治,团风与新洲建立道观河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实施道观河水源地环境问题共保共建;麻城、红安、新洲“两市三地”联合开展打击非法机制砂生产加工行动。

优化营商环境干出新气象

15分钟办完不动产抵押登记业务,团风居民黄艳连称“没想到”。

针对传统审批服务流程中“内部业务交叉、多人多级办理”等现状,2022年7月起,团风县在“不动产登记”“获得用水用气”“开办企业”等高频行政审批业务上,再造审批全流程、压减审批层级,首创“首席服务官”制度——遴选熟悉一线审批业务的专业干部作为首席服务官,打破行政职级,授予岗位相应的审批权,让企业办事从“逐项办”变为全环节、一个人、一次办,抵押登记业务比原来层层审批少花105分钟。

黄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来抓,撬动各领域各方面的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在黄冈没有难办的事”营商品牌。

——聚焦“办事更高效”,持续推进“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事联办、跨域通办”,市县乡村四级实现政务服务网全覆盖,实现与6省8市首批140个事项“跨省通办”;大力推进资源服务平台下沉,121个政务服务事项向基层延伸;在全省率先推出职业资格证书领取和市区义务教育就近入学报名“一件事”,创新推行不动产“黄冈通”市县同办;持续开展“无证明城市”创建,取消政府规章、规范性文件设定的证明事项341项。

——聚焦“经营更便利”,全面落实企业开办“2050”标准,建立“拿照即准营”工作机制;开展“降成本优环境”专项行动,制定支持工业企业降本增效若干措施,出台工业、交通、商贸、文旅、房地产等行业9个针对性支持政策,市本级投入4亿元助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

——聚焦“监管更规范”,全面推进招标采购全流程电子化,招投标“评定分离”改革扎实有效;推进涉案企业合规改革,规范适用“检察建议”和“合规监管”两种模式,健全第三方监督评估机制;全面推广“破产债权确认争议诉讼收费100元”模式。

——聚焦“服务更优质”,在全省率先开展营商环境大讲堂,创造性开展“市场主体评科长”活动,首创优化营商环境“首席服务官”制度。24个改革事项成功创建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先行区,麻城提升出口退税周转金使用效益等17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经验等在全国、全省推广。

产业转型升级闯出新路子

1月1日,湖北祥云(集团)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宣布,2022年产值达到105亿元。这是黄冈首家实现百亿产值的工业企业。

作为黄冈精细化工产业链链主企业,祥云股份在政府“链式”招商加持下,产业链条不断拉长补强。2023年初,总投资260亿元的祥云新材料产业园将在马口工业园开工建设,发展氟化工、精细磷化工、合成氨、磷酸铁锂等新型化工产业,“十四五”末产值有望突破300亿元。

黄冈地处大别山,是典型农业大市,长期面临“工业腿短”突出、产业层次偏低等问题。2021年以来,黄冈全力推进工业强市、产业兴市,以制造业产业链“双链长”制为抓手,落实链长、牵头单位、链长单位、链主企业四方责任,狠抓招商引资、工业投资、技改投资、进规企业、工业产值五项关键指标,制造业十大产业链规上企业1350家,产值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96%。

“穿新鞋,走绿道”。黄冈创新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出台磷石膏综合治理八条措施,制定16项任务清单,确立“以消定产”根本原则,引进鑫天宏等一批优质项目,形成前端减量、中端提级、末端应用的“黄冈模式”。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0.2%,超省定目标10.2个百分点。

园区和国企改革实现新突破

黄冈现有多个产业园区,分散布局于黄冈中心城区周边,产业集聚不够。如何优化产业园区布局,明晰各片区功能定位,统筹兼顾中心城区和产业园区协调发展?

出路在整合提升,市委、市政府果断决策,以黄冈高新区为主体,整合市区范围内黄冈产业园、黄冈化工园等5个园区,构建“一区多园”新体制。

目前,相关整合提升方案和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已分获省政府批准和省委编办批复。黄冈高新区规划面积扩大至131.3平方公里,形成“一心四园多点”产业空间格局。

大视野催生大平台,大平台催生大产业。放眼黄冈高新区,以星晖汽车为龙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晨鸣浆纸等为龙头的绿色循环经济产业,以伊利、中粮等为龙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以稳健医疗等为龙头的医药健康产业加快发展,成为新旧动能转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主力军。

做强做优做大,是新一轮国企改革的目标。黄冈市整合10户市属国企,新组建黄冈国有资本投资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构建“集团总部—专业公司—项目公司”三级架构,同步建立“存量债务化解机制、政府增量项目平衡机制、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机制”三个机制,做法得到上级肯定推介。

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创造新亮点

企业急需资金时,凭借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这块牌子,不用提供担保物,也能快速拿到贷款。这让湖北恒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周兵喜出望外。

恒祥科技地处浠水县散花工业园,主打产品是橡塑保温绝热柔性材料,去年跻身湖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周兵说,因为疫情等因素,下游客户账期不断拉长,公司资金一度周转困难,导致产能受限。前不久,邮储银行浠水县支行上门服务,为恒祥科技量身制定“科技信用贷”——无需抵质押物,通过纯信用方式发放500万元信贷资金。

为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黄冈建立企业融资纾困“白名单”制度,发放优惠利率、贴息贷款14.3亿元;创新设立信贷风险补偿金,推动科技融资担保体系市域全布局,面向重点产业链定制“蕲艾贷”“养殖贷”“板栗贷”等特色金融产品矩阵,引导知识产权质押、碳排放权质押等创新产品落地,拓展“信易贷”模式,累计线上放贷54.6亿元。

共同缔造扩面试点探索新经验

一砖一瓦皆显乡韵,草木田溪处处风景。走进全国脱贫攻坚和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示范村——麻城市阎家河镇石桥垸村,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秀美的水墨画卷。

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组织涣散、经济落后、环境脏乱差的贫困村。

变化从何而来?广泛动员群众参与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推动共同缔造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乡村振兴全领域全过程。

在麻城、红安等地试点基础上,黄冈全域扩面选取112个村(社区)开展试点,广泛开展共同缔造促环境提升、促乡村建设、促城市更新、促治理创新、促集体经济、促乡风文明等“六大行动”。

发展共建汇民力,众人拾柴火焰高。红安县推动实践主体由“为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组织方式由“专家决策”向“群众C位”转变,资金投入由“政府大包大揽”向“政府社会群众群策群力”转变,打造23个提质升级示范村(社区),探索出“低投入、见实效,拓内涵、见精神,管长效、建机制”的红安模式。

公共服务均等化达到新水平

既往病史也能保!2022年8月,黄冈首个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黄惠保”上线,对参保人不设年龄、健康状况、职业等限制,每人每年89元的缴费标准,全年享受260万元最高限额保障。

黄冈市医疗保障局负责人介绍,相比传统商业保险,“黄惠保”有两大好处:一是60岁以上、有既往病史、职业风险等级高的人员均可参保;二是把医保政策范围外用药和特殊药品的费用纳入报销范围,形成对基本医保的有益补充,据前期测算,通过“黄惠保”报销后可提高参保人医疗费用报销比例15%至20%。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老百姓最关心的是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等问题,改革就要从这些问题入手,把群众利益诉求作为努力方向,再难也要向前推进。

——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大幅增加,全市新增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万多个;规范民办教育成效显著,全市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占比降至4.89%;义务教育“双减”工作长效机制加快建立,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压减率达93.2%;在推进义务教育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基础上,启动县域教联体改革试点,10个县市区均有1个教联体被列为省级试点学校。

——公共卫生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全面重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公立医院改革稳步实施,大别山(鄂东)重大疫情救治基地(一期)传染病医院投入使用。大力推进市区医疗资源优化整合,积极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创建全国医保服务示范窗口,推进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药品和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提速增效,每年节约参保患者医疗费用约7.7亿元,节约医保基金4.6亿元。

——出台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黄金八条”,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模式。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改革带给人们更多的获得感,带去热腾腾的希望。

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取得新成效

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林长组织体系,明确14位市级林长、221位县级林长、2136位乡级林长、5750位村级林长,设立四级林长公示牌3567块,“山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责任体系更加健全。2022年6月15日,黄冈市林业局代表湖北省在全国林长制片区会议上作典型经验交流。

系统实施长江大保护“十大标志性战役”、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先后完成27家沿江化工企业关改搬转,完成607个长江入河排污口的整治,完成5处非法矮围整治,腾退水面10万平方米。

统筹推进龙感湖、太白湖、武山湖流域综合治理,《黄冈市武山湖、太白湖、龙感湖保护条例》通过人大三审。在巴河、“三湖”地区、白莲河库区流域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市、县两级每年落实3300万元,作为水质考核奖惩备用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编制《白莲河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创建工作方案》。

扎实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8个县市区成功创建“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面加强湿地保护制度和能力建设,初步形成了以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为主体、湿地自然公园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格局,湿地生态环境和鸟类等栖息环境不断改善。

探索改革品牌培育新机制

黄冈在全省首创设立改革项目促进资金

日前,黄冈市委深改委决定拿出230万元,对“市属国企重组整合”等15个改革项目和“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等10个改革课题予以资金支持,以促进重点改革项目取得突破。

2021年起,黄冈市设立改革项目促进资金,财政每年度安排300万元用于支持全面深化改革项目实施,包括国省改革试点项目、市级改革要点项目、基层原创性改革项目、重点改革课题研究、改革项目质效评估等,这在全省市州尚属首家。

黄冈市委改革办负责人介绍,此举旨在形成改革促进机制,探索以补代奖支持优秀改革项目的制度,激励各地加大改革力度,提高改革质量,培育改革品牌。

据悉,建立全面深化改革考评激励机制,鼓励各地拿出硬措施,加大改革质量评估,营造想改革、谋改革、善改革的浓厚氛围,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提出的新要求。《湖北省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条例》也明确要求。

2022年,有47个改革项目和30个改革课题,列入黄冈市改革项目促进资金支持培育的初选名单。通过加强过程管理,强化中期辅导和专家评审、深改委审定,最终“市属国企重组整合”“红安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构建全市应急管理一张网”“创新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团风矛盾纠纷多元化解”等15个原创性、突破性、示范性强的改革项目和10个改革课题得到真金白银支持。

撰文:黄冈市委改革办 盛飞泉 黄金海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武汉都市圈 公共服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