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激光雷达「逆势而上」,70%理想新车主的选择就是最佳答案 环球今日讯

2023-05-16 09:33:01    来源:搜狐汽车

眼下,年初的整车降价潮带来的负面影响,还在发酵。对处于增长周期的智能驾驶赛道来说,受终端车型销量不确定性、白热化竞争带来的降本压力以及定点交付的备货现金流紧张等因素影响,可以说是对整个行业的巨大挑战。

首当其冲,就是去年进入规模化上车的激光雷达。尤其受到车企降本影响,对于短期前装上量,不少机构存在疑虑。


(相关资料图)

一方面,其他传感器,比如视觉BEV模型的优化,4D成像雷达的交付,让车企看到了降本的曙光。另一方面,激光雷达到底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对于智驾安全和体验的升级,是否可以让终端买单,也是一个未知数。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考虑到大部分车企仅仅是顶配车型配置或选装激光雷达,蔚来则是标配(车型价格较高),理想旗下多款车型(L8、L7)的Pro(不带激光雷达)和MAX(标配激光雷达)就成了市场的风向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从去年11和12月的实际交付量来看,理想L8车型Pro和Max版本(带激光雷达)的交付比大概是6:4。不过,这个数字在今年一季度出现了较大的变化。

今年1-3月,理想L9、L8、L7三款车型的交付数据显示,MAX版本的交付占据领先优势,与Pro版本的交付比接近7:3。这意味着,消费者对于激光雷达配置的关注度,还在持续上升。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从去年理想L9上市,到今年一季度,理想多款车型实际交付激光雷达已经超过8万台,预计今年交付规模将有机会超过20万台。

“激光雷达对安全性作用巨大,且对训练的数据有所帮助。”理想汽车智能驾驶副总裁朗咸朋表示。实际上,纯视觉感知能力的增强(激光雷达可以辅助做真值系统)+不完全依赖高精度地图,是当下的技术升级趋势,而激光雷达同时兼顾新车营销和安全冗余的作用。

「消费者仍然会倾向于购买更昂贵的配置,因为期待未来的更高阶智驾功能。」这是禾赛科技CEO李一帆的判断,「如果你(新车)有激光雷达,而你的竞争对手没有,这实际上是一个很大的卖点。」

不过,难题并不小,比如,产品毛利率,成本下降空间。

而对于激光雷达公司来说,想要逐步提升盈利能力,除了扩大规模,增加订单、产品以及供应链保障,更重要的是要在感知层面有所突破,与主机厂客户积极加强合作开发,推动激光雷达的感知输出信息能够进一步参与车上的智能驾驶功能层面,只有明确让终端消费者感知到激光雷达上车的价值,才能真正掌握打开市场大门的钥匙,迈进量产需求的大门。

这也意味着,激光雷达赛道的争夺战,正在被市场驱动,从纯粹的硬件设计、制造转向软件和系统能力的构建,从而帮助车企进一步降低上车成本。

比如,在早前禾赛的招股书中,除了激光雷达专属芯片,对于算法研发也是重点的布局方向,涉及到感知算法、即时定位与高精地图构建、感知数据管理平台等。同时,相比于L4赛道(自动驾驶公司选择自研),高级辅助驾驶领域对于激光雷达配套软件的要求更高。

典型的案例,就是多传感的感知融合算法。事实上,在汽车前装赛道,即便是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的前融合,也还处于优化阶段;相比而言,无论是车企还是Tier1,对于多传感器时间同步与空间标定、数据级前融合感知方案与对象级后融合感知,仍然还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同时,随着数据闭环驱动开发模式成为主流,基于深度学习的激光雷达感知算法如何实现从监督训练到无监督模型、软件在环与硬件在环、以及如何保证感知算法在常规场景与复杂场景的可靠性、一致性都还处于早期阶段。

比如,今年5月,亮道智能成功赢得北美汽车厂商感知系统量产开发项目,包括:高精度感知真值、AI感知数据训练工具套件等,加速智能驾驶功能开发量产交付进程。

在该公司看来,基于激光雷达感知的智能驾驶功能开发需要算法的持续优化,而算法的卓越度则取决于数据闭环的效能。与此同时,超大规模的数据量在多云平台与跨云平台的存储与调度以及多系统无缝集成,也是目前各家主机厂商需要解决的难题。

此前,亮道智能已与长城汽车、长安汽车、上汽集团、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Continental、Magna、CARIAD等多家汽车行业巨头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相关的产品及服务,包括量产车型所搭载的激光雷达感知能力测评验证,快速训练感知算法软件优化迭代。

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对于激光雷达来说,表面上来看是硬件成本的增加(对于整车和系统来说),实际上是巨大的隐性开发成本(包括软件、验证、测试)。实际上,到今天为止,真正在量产释放功能中启用激光雷达的(更多还是摆设),仍是极少数。

这也是为什么Luminar公司把未来盈利机会,押注在激光雷达系统和软件,尤其是不同层次的软件和服务扩展,以创造真正有价值的收入。相比而言,激光雷达硬件中长期来看,BOM成本几乎是透明的。

而在一年前,Luminar还招募了前特斯拉自动驾驶软件总监CJ Moore出任公司的软件副总裁,领导软件开发团队,这在汽车激光雷达行业并不多见。

此外,Luminar还收购了一家名为Civil Maps的高清地图初创公司,目的是围绕激光雷达打造全栈的系统方案。实际上,不管是早期的合作伙伴沃尔沃(双方联合开发系统),还是后来的奔驰,定点合作均涉及到软硬件系统。

软件可定义的激光雷达也被视为下一个周期的关键竞争点。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看来,除了部分企业在自研定制化芯片,供应链的逐步完善甚至是被过度开发,会很快导致硬件层面的同质化。尤其是整机生产代工,正在成为跨界玩家的争夺焦点。

比如,以永新光学为例,该公司在核心光学元部件方面,与禾赛、 Innoviz、 Innovusion、北醒光子等多家激光雷达公司保持深度合作关系,去年激光雷达相关产品实现收入近3,000万元,同比增长超 100%。后续,该公司还计划将产品从以零部件为主扩展至激光雷达整机代工。

海创光电是一家为车载激光雷达行业提供光源模组、激光雷达接收模组、激光雷达光学元器件的公司,该公司激光雷达业务收入由2020年的1,222.67万元增长至2022 年的30,870.46万元,是公司收入增长的最主要来源。

不过,该公司2022年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因激光雷达业务主要应用于车载消费领域,毛利率相对较低。如果将来激光雷达业务收入占比进一步提高,可能会进一步降低毛利率。同时,随着批量交付规模增加,公司可能下调相关产品的价格,其毛利率存在继续下滑的风险。

这意味着,激光雷达公司需要寻找新的商业模式,尤其是软件及系统能力的增强。而相应的硬件部分,则会进入白热化的竞争。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