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汽车 >

是谁正在一步步,毁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未来_实时焦点

2023-03-05 20:38:32    来源:搜狐汽车

你是否觉得这篇文章的标题很危言耸听,如果汽车市场你好、我好、大家好,车企之间相处的其乐融融有如家人,那么这个标题确实夸张了。


【资料图】

但,有利益的地方就有竞争,正如你我所经历过的人生一样,会有人为了眼前的利益,损害更多人的未来利益,这些事情正在发生着。如果让我说出谁在一步步毁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未来,不需要指名道姓,就是拿着融资就要塑造高端汽车品牌的车企们。

想写这篇文章的起因,是我看到了特斯拉发布的神秘宏图第三篇章,这是特斯拉关于未来的展望,也是正在执行的目标,其中有几个关键数据:特斯拉下一代车型的操作员密度提高44%,组装成本降低50%,时空效率提高了30%,超级充电硬件和安装成本,比行业平均水平低20%至70%。

外行看热闹,觉得成本下降、车价下降,未来买特斯拉便宜了,买其他品牌新能源汽车应该也会便宜了。如果我只是想买一台车的消费者,那不会在乎究竟谁一家独大,我只在乎花出去的钱是否买回相应价值的汽车。但是作为一个汽车业内人士,特斯拉的这些成本控制,以及未来要年产2000万台汽车的目标,让我后背冒出了冷汗,因为这代表着特斯拉已经具备了更为完整、成熟的技术体系,是否先进和顶尖都已经不重要。

因为特斯拉的终极目标不是销售Model S、Model X这些高端车型,而是Model 3、Model Y以及更加便宜的低端车型。反观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如高合、理想、蔚来等车企,都在极力将自己包装(不是打造)成高端汽车品牌,比亚迪、吉利、长安等车企,也再推出自己的高端新能源品牌。

如你所见,真正适合主流消费群体的20万元内新能源汽车,在数量上已经远不及20万元上的新能源汽车,难道中国消费者都一夜暴富了么?在我看来,品牌向上的先决条件是产品向上,产品向上则在于技术向上,高端品牌不是谁册封的,而是建立在超脱于主流的尖端技术上,但前提是基础技术一定要稳如磐石。

但所有海外车企、第三方供应商正在研发自己的技术。你看到宝马、奔驰、奥迪的新能源汽车,现在表现不如理想、蔚来、高合,是因为它们都短视,看不到行业前进吗?我看到的是,这些车企早就开始大力投资研发自己的新能源技术体系,而不是单一的某个技术,所谓体系就代表着完整,包括我们知道和不知道的,人类所能想到的所有汽车技术环节,如宝马、现代的新能源方向重点早已放在氢动力上。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容量正在不断的扩充,仅中国市场去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就达到了688.7万台,如果没有意外今年还会大幅上涨。市场暴增背后不仅是机遇,也有巨大的既得利益,而我们所看到的是,很多新能源车企在机遇面前没有坚持自有技术体系的开发,只是盯着眼前的既得利益,并在限行、限购等政策影响下,迅速收割着市场红利,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成语——揠苗助长。

为了让前端消费者更容易接受,就催生出了“国产高端新能源汽车”,但真的高端吗?大量第三方海外供应商的技术涌入之后,就真是自己的高端技术吗?在我看来,中国汽车市场在一些国产高端品牌的纵容下,又一次成为海外汽车厂商的技术孵化池——用他们没有大量例证的技术,去拼凑我们的新能源汽车,在一次又一次研发和纠错中,新的专利壁垒就会由此而生。

很简单的道理,抄来的作业哪怕写得再工整漂亮,知识终究不是自己的。现在“选择国际优质供应商”的思路,其实和当年“以市场换技术”的思路,在本质上已经高度雷同,那么燃油车时代带给自主车企的教训,还不够吗?这也是我所说的,谁在坏掉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你可能会说,那些国产车企在智能化上,已经有了很多自己的专利,可在我看来,如果十几个摄像头和雷达,配上一套在互联网、人工智能领域并不顶尖的控制系统,就能代表新能源汽车的顶尖技术,那么这些技术不要也罢。汽车也罢、新能源车也罢,终究是一台工具属性的产物,动力系统、底盘调校依旧是不变的主题。

所有控制性的软件技术,都要建立在优秀的硬件技术之上,即便新能源汽车可以像电脑、像手机,但依旧无法脱离硬件上的支持。其实在我看来,国产新能源汽车更应该将目光落在20万内的消费群体上,通过打磨基础性硬件技术,并不断衍生更加尖端的技术体系,这才符合当代汽车行业的大环境,所以,让子弹先飞一会儿,不耽误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未来。

关键词: 汽车市场 新能源车 既得利益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