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推进农业数字化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

2022-06-01 09:56:09    来源:江苏经济报

记者:当前,数字经济正成为发展热点,那么农业数字化的重要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曹丽虹:农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产业,如何筑牢这个基础,是我们农业农村部门必须思考的课题。

当前,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国家和省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作为数字经济的重要组成,在数字经济发展浪潮中必须找准发力点,奋勇争先。放眼全球,农业数字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高级阶段,是创新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我省由农业大省迈向农业强省的必由之路。特别是江苏人多地少、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局面长期存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尤为迫切。

推进农业数字化是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途径。当前,国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挑战和风险不断增多,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推进农业数字化,加快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和智能装备推广应用,可有效提高农业生产可控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升农业生产管理精准化水平,加强农业资源合理化利用,为实施“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重要支撑。

推进农业数字化是解决“谁来种地”问题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我省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种地农民平均年龄接近60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进城务工而不愿种地,农村劳动力缺乏问题日益突出。农业数字化能够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不仅可以大幅降低种地农民的农业生产劳作强度,还能以较高的经济效益吸引更多人才加入返乡下乡的队伍,破解未来“谁来种地”的难题。

推进农业数字化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先锋力量。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提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方针。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将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加快融合应用于乡村振兴的方方面面,对推动产业兴旺发展、培育新经济新业态、提升乡村治理现代化、促进乡村生态建设、实现共同富裕等具有强大的引领推动作用。可以说,推进农业数字化是建设数字乡村的重要内容,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的关键举措,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记者:江苏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农业数字化建设,目前具备哪些基础条件?取得了哪些成效?

曹丽虹:“十三五”以来,江苏紧紧抓住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等战略机遇,制定出台了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农业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全面推进“一村一品一店”建设行动计划、高质量推进数字乡村建设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意见,推动数字技术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各环节广泛应用,先后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电子商务试点省、农业农村大数据试点省、信息进村入户整省推进示范省和国家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点省。2021年,我省农业生产信息化水平居全国首位,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总体水平名列全国第二。

一、突出技术装备推广,数字农业新高地不断涌现。实施智慧农业升级赋能行动和农机装备智能化绿色化提升行动,在农业生产各领域加快数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累计建成全国农业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14家、省级基地174家,涌现了南京国家农创中心、农高区等一批智慧农业创新平台。在全国率先建成省级农业物联网管理服务平台,累计采集数据量近2亿条。我省研发生产的植保无人机、农用机器人、水产物联网装备等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有64项成果入选全国优秀案例,数量居全国第二。

二、培育创业创新动能,乡村数字经济蓬勃发展。2021年全省农产品网络销售额达1065亿元,累计开展农产品电商专项培训超过7万人。针对疫情突发情况连续3年开展“互联网+”帮扶助农行动,构建“苏菜直通”产供信息高效对接通道。打造“苏韵乡情”品牌,乡村休闲旅游农业综合收入突破900亿元。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确定部省试点县20个。各地累计开设农产品线上特产馆300多个,建成县级涉农电商产业园82个,淘宝镇、淘宝村数量居全国前列。

三、构建“数字三农”平台,大数据建设全国领先。创新设计“六个1+N”总体框架,建成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苏农云”,在全国率先构建省市县涉农数据“共享通道”,实现数据融合;打破全厅各行业业务系统孤岛,打造智慧种植、智慧畜牧、智慧渔业等“十大板块”,推动业务融合;初步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智慧动监、数字农药等一批大数据应用场景,推进服务融合。“苏农云”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案例、智慧江苏重点工程。

四、畅通线上线下渠道,为农信息服务覆盖全省。整省推进信息进村入户,累计开展服务8322万人次,发送惠农短信12亿条次。在全国率先建成推广省级农业科技服务云平台,汇聚省市县1000多名农业专家,免费提供农技指导服务,累计访问量逾1.5亿次。全省涉农地区行政村党务、村务、财务基本实现“云公开”,农村集体资产实现“云监管”,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问题举报和处理实现“一网通办”。

记者: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新背景、新要求下,请您谈谈下一阶段江苏农业数字化打算怎么推进。

曹丽虹:前不久,省里印发了《关于“十四五”深入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实施方案》,明确下一阶段全省农业数字化发展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到2025年,我们将建成100个数字化创新引领的智慧园区、200个智能化水平先进的数字化农场(牧场、渔场)、10个全程贯通的特色产业链数字化试点县、7个覆盖全省的农业农村大数据应用场景,奋力推动农业数字化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聚力推进农业产业数字化。以产业数字化为主线,坚持规模化、设施化、智能化、融合化、绿色化发展思路,打造一批示范标杆。一是围绕现代农业园区,在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建立标准规范体系、推动生产要素数字化、提升农业生产数字化水平、增强数字化公共服务能力、丰富数字化决策指挥手段等方面,全方位提档升级,打造一批主导产业突出、数字装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辐射带动有力的智慧农业园区。二是围绕现代农业基地,加大农业生产数字化改造力度,在种植业耕种管收各环节推动智能农机装备与技术广泛应用,在规模畜禽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中普及推广精准饲喂、环境实时调控、疫病防控等技术产品,在渔业生产上加强水体水质监测调控、尾水处理等技术装备应用,坚持以行业标杆导向,建设一批具备先进水平的数字农场(牧场、渔场)。三是围绕现代农业链条,以“延链、补链、强链”为关键,聚焦优质粮油、规模畜禽、特色水产、绿色果蔬等特色主导产业,打造一批“链通数融”的特色产业链,促进生产加工数字化、经营流通数据化、质量监管精准化、过程服务高效化、数据信息可视化。

聚力推进管理服务精准化。以江苏省农业农村大数据云平台“苏农云”为底座,打造一批全流程数字化应用服务解决方案,构建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新格局。一是构建农业产能数字化监测“一张图”。以主要粮食作物为重点,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实现农作物类型、耕作方式、种植面积、作物长势等动态监测,解决“种什么、种在哪、产多少”的问题。二是构建生产数字化解决方案“一条链”。加强数字农业关键技术攻关,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信息技术与农机农艺”深度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动态监测、智能分析与精准作业控制,解决“种得更好、效率更高”的问题。三是构建农业生产性服务“一平台”。集成建设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云平台,突破供需智能撮合、生产性服务标准界定、服务质量智能监管等难题,解决将来“谁来种地”的问题。四是构建农产品质量“一个码”。完善农业投入品数字化监管,打通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数据通道,打造融合全过程各环节信息为一体的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解决“信任消费”的问题。五是构建农业安全生产“一张网”。以提升渔业生产安全、农机安全作业、防灾减灾等数字化管控能力为重点,加强各类风险的早期预警、实时监测、决策指挥、应急调度,解决传统手段“跟不上、防不好”的问题。六是构建农村集体经济“一本账”。持续推进农村集体资产和“三地”管理数字化,强化农村宅基地、承包经营权审批与不动产登记发证等信息共享,促进农村财务、集体资产等“云监管”“云办理”,解决管理过程“不透明、难监管”的问题。七是构建“三农”金融服务“一中台”。依托市场主体基础信息和生产、经营、资产等多维度数据,推进农村信用评价体系建设,形成“三农”金融服务数据中台,解决“金融服务下沉难”的问题。

聚力推进社会协作高效化。农业数字化建设理念新、技术新、模式新,我们将紧密团结社会力量,不断壮大队伍体系,创新发展思路,推动形成多方参与的农业数字化建设新格局。一是构建创新联合体。充分发挥我省科创优势,采取“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形式,精准遴选行业内领军科研团队或创新企业,联合相关科研机构、涉农高校、农业企业等成立“1+N”创新联合体,促进“研发端”“生产端”与“需求端”精准衔接,加快研发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产品。二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加大对农业数字化建设支持力度。联合金融机构研究具有操作性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政策,探索农业数字化投入新机制,加大农业农村重大项目投资招引力度,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数字化建设,形成群策群力新局面。三是优化发展环境。定期开展全省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能力监测,组建农业数字化专家智库,举办数字农业品牌活动,推动数字化人才进乡入村,宣传推介典型案例和技术方案,通过一系列举措推动各地强弱项、补短板、增优势,形成区域间、行业间协同并进的发展格局。

(记者 王小琴 张韩虹)

关键词: 农业数字化 弥合城乡数字鸿沟 关键举措 乡村振兴 农业现代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