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白海豚珍稀鸟类和蛙类守护者 倾听他们的温暖故事
每年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是专为世界环境保护而设立的节日。旨在提高民众对于现有环境问题的意识,并动员民众参与到环保运动中,通过绿色低碳生活,改善地球的整体生态环境。
厦门是一座高颜值生态花园之城,白海豚、白鹭、栗喉蜂虎等国家级保护动物在厦门生活与栖息,它们频繁地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展现着厦门的环境保护成果和生态之美。
但致力于守卫这些美丽精灵的工作人员、志愿者,却鲜有人关注。我们走近他们,倾听他们与这些可爱生灵的温暖故事。当然,他们中有不少人是以大自然为“家”,所以本期家访不再局限于“小家”,而是我们共同生活的地球家园。
【关键词】爱鸟追鸟
珍稀鸟类在哪里
他们便出现在哪里
●出镜人物
林清贤,46岁,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助理教授、鸟类学博士,厦门市观鸟协会副会长;学生李享,24岁,从事教育工作。
●地址
翔安区前浯附近海边
●心愿
希望可以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保护鸟类的行动中来
记者房舒采访林清贤博士(右)及其学生李享(左)。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房舒 实习生 王伊朵 图/记者 卢剑豪)林清贤不好找,他总是在赶路,除了上课,很少出现在固定地点。但他也不难找,珍稀鸟类出现在哪里,他便出现在哪里。4月17日下午,跟着林清贤给的微信定位,记者驱车30多公里,在翔安区前浯附近的一处滩涂找到了他。
“我上去吧,你们过不来。”话毕,他带着一套“长枪短炮”麻利地手脚并用爬上旁边一座在建的大桥。身上、脚上到处是一块块泥渍,脸庞也被晒得黝黑,站在记者眼前的这位大学教授更像是一名“赶海人”。
“今天这片滩涂有黄嘴白鹭出没。”他如数家珍一般:“这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候鸟,每年4月到10月份会光临厦门海域。”林清贤说,只有在退潮的时候它们才会停在露出的滩涂上,因此他们同时也在跟着潮水的变化走。为了能近距离观测它们,他们当天清早就来了,等了两波潮水,终于拍下照片。
林清贤是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助理教授,也是一名鸟类学博士。根据资料显示,林清贤博士拥有超过20年的野外鸟类观测经验,审编《黄山鸟类》《君子峰鸟类》等多部鸟类专著,有着丰富的鸟类生态摄影经验与作品,他的镜头记录了大量鸟类的外观、生境及其捕食、栖息、翱翔等行为,为鸟类种类判断、生活习性和迁徙过程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资料。而他拍下的丰富影像资料也为研究鸟类的物种起源、生命过程、进化演变等提供了有力参考,为厦门乃至全国的鸟类和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
林清贤对鸟类的热爱,让“追鸟”这件事成为他生命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种热爱,也身体力行地带动着身边人。今年24岁的李享,是厦门大学绿野协会的会员,“追鸟”的热情丝毫不输给老师林清贤。记者留意到,这师徒二人,就连微信名都是“伯劳”和“鸠”两种鸟类。
在林清贤看来,对这些珍稀鸟类最好的保护,便是保护好它们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环境,让它们有充足的食物,有可供栖息的湿地,以及自由翱翔的天空。当然,这些都离不开人类和城市建设者们足够的重视,“所以我们尽己所能地将这些‘精灵’记录下来,展示给大家,呼吁大家不要让这些‘精灵’远离我们而去。”他说。
【关键词】夜寻蛙鸣
小学老师化身田野调查专家
他的发现引起不小轰动
●出镜人物
董国泰,49岁,小学教师;妻子刘群英,45岁,房产中介。
●地址
翔安区西岩路
●心愿
推动小朋友的自然实践活动转变为真正的自然观察。
记者刘少敏采访董国泰(左)及其妻子刘群英(中)。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少敏 图/记者 卢剑豪)“找蛙类和观鸟不一样哦,都是晚上出去,我担心呀。”周一晚上在家中客厅,妻子刘群英说起丈夫这个“新爱好”显得十分无奈。四年前,原本是观鸟爱好者的董国泰开始关注两栖类尤其是蛙类,下班后就经常直接往郊外密林钻,直到半夜才回家。
为何从观鸟变为关注两栖类?“一个是当时已经有很多人开始关注鸟类,观鸟爱鸟的气氛已经起来了。”董国泰慢条斯理地说,“第二个就是两栖类和环境的相关性更强,更需要被保护,却又同时最容易被大家忽略。”
2018年,董国泰和志同道合的好友“大斑”正式开启“八闽两栖类”的调查,而董国泰最上心的就是各种蛙类,当年一个冬天夜里,他到同安杉际内林场找潮州湍蛙。董国泰说,这种蛙很特别,它们的指和趾有发达的吸盘,喜欢依附在林间溪谷中直立的石壁上,隐蔽于湍流的“小瀑布”中,鸣叫声也被水声遮掩得七七八八,很难观测到。
董国泰说,当天他和两名伙伴戴上头灯、携带网兜等,傍晚6点多进林,在湍流间猫着腰来来回回找了三四公里,终于在一块石壁上发现了潮州湍蛙的身影。这一只小小的湍蛙引起了不小轰动,中山大学的科研团队次年春天专程赶来取样,经DNA分析,确定这是一种刚发现不久的湍蛙属新种潮州湍蛙。
“那天他可兴奋了,说是还遇到了一只什么角蟾?”妻子刘群英说着看向董国泰。“是戴云角蟾。”董国泰笑着说,那晚回来的路上他突然听到一阵尖细的蛙鸣,靠近用头灯一照发现在一株天南星科植株的大叶上趴着一个2厘米大小、十分扁平的小身影。“戴云角蟾此前在福建还未有人提交记录。”董国泰说,三年来他们在厦门山区开展调查时并没有发现它的新分布点,可见其对栖息地的要求非常高。
“你别说厦门山区了,经常是满福建地跑。”刘群英说着露出几分笑意,“福清和莆田一带的那个小腺蛙能成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他们的田野调查资料也给申请工作贡献了一份力量呢。”妻子刘群英说起董国泰的事情也很自豪。
刘群英说:“我就是怕他一个人晚上出去危险,要是没人结伴我就跟着去。看着他爱鸟、爱蛙坚持了这么多年,多少还是有些佩服感动的。”
【关键词】筑墙引鸟
堆土种地化身大总管
为栗喉蜂虎解决食宿
●出镜人物
段道清,42岁,厦门大屿岛白鹭自然保护区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母亲江进英,66岁,退休;儿子段奕朗,5岁。
●地址
思明区民族路
●心愿
今年能引来400只以上栗喉蜂虎,新堆的人造土墙也能赢得它们的青睐。
记者刘少敏采访段道清(左一)及其儿子段奕朗(左二)与其母亲江进英(左三)。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少敏 图/记者 卢剑豪)“栗喉蜂虎漂亮,也很有个性。”周二下午临近下班时间,段道清约记者先到厦门五缘湾栗喉蜂虎自然保护区见面。他说,栗喉蜂虎筑巢一般要挑峭壁,休息时一定要站在枯枝上,对食宿环境十分挑剔。
过去,保护区秉承尽量减少人工干预的原则,平时除了几名物业人员很少有人过去打扰。去年2月,为了加强保护力度,在厦门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森保处工作的段道清被派驻到保护区,成为第一个驻点工作人员。
为了摸清楚栗喉蜂虎的习性,段道清查资料、请教专家,还在不同的天气和温度下,带着相机和望远镜观察栗喉蜂虎的飞行、捕食、休憩、求偶、筑巢位置、活动频繁度等,通过对比总结来了解栗喉蜂虎的普遍习性,为做好保护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段道清从手机里翻找出一张插满各色旗子的照片说,为了迷惑天敌,栗喉蜂虎会给自己啄两三个洞做掩护。栗喉蜂虎离去后,他进行考察时就用不同颜色的旗子标识出哪些洞有鸟粪,这就是真正有鸟居住的;洞里有多少蛋壳,这就能算出这一年大概有多少幼鸟出生。说话间,他领记者来到骑马山峭壁前说,栗喉蜂虎离开后,施工队就得把洞里的鸟粪等清空再回填土壤,平整壁面。解决了“建房用地”问题,段道清又请来施工队,要把水塘里蓄满水方便蜻蜓等昆虫产卵,给栗喉蜂虎们“备粮”。
“我的目标是今年来的栗喉蜂虎比去年增加一倍,达到400只。”段道清笑着说,去年2只栗喉蜂虎“先头部队”是4月9日来的,今年则是4月10日,先是来了6只而后越聚越多,目前峭壁已经有30余个巢穴的雏形。
到下班时间,段道清载着记者回到家里。小儿子果果听见采访内容,立即举手发言:“我知道爸爸在保护的那个鸟,叫栗喉蜂虎。”听只有5岁的儿子说出“栗喉蜂虎”这四个字,段道清高兴地把儿子抱进怀里继续说,为了让更多的栗喉蜂虎来筑巢,他们正在进行试验——按8:2的砂土比例垒起人工峭壁,在水池边和人工巢穴土堆顶部插上了20余棵枯树,如果能成功,等于是把栗喉蜂虎的筑巢区扩容;还增挖一个水池给昆虫产卵繁殖,在步行道、山坡空地上撒播波斯菊,并种植各类果蔬树木等30余种,还养了两箱蜜蜂,既能传播花粉,也是栗喉蜂虎的口粮。
果果听着爸爸的描述,好奇地问:“保护小鸟这么麻烦啊?怎么又堆土又种地又养小蜜蜂呀?”段道清被他问得一愣,哈哈笑着说:“当然了,照顾小鸟也和照顾果果一样,要非常用心的。”
【关键词】守护海洋
媒体人变身海洋生物守护者
让更多人了解白海豚
●出镜人物
林宏杰,40岁,“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副主任、“不懂实验室”创始人;妻子洪婷,40岁,游戏编剧兼运营总监;女儿林一想,小学生。
●地址
莲前街道莲翔社区
●心愿
希望自己和家人踏踏实实,健健康康,始终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对生活充满想象。
记者杨霞瑜(右一)采访林宏杰一家。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杨霞瑜 图/记者 张江毅)“一定不能让海豚背部的呼吸孔碰到水,它就像我们的鼻子一样,进水了会呛到甚至窒息死亡,我们应该拿布浸湿后盖在白海豚身上,然后小心地给白海豚浇水,帮助‘它’保湿。”在林宏杰的影响下,女儿林一想对救护搁浅中华白海豚的流程如数家珍。
林宏杰笑着说,上周末才带女儿参加由他参与组织策划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宣传日的活动,现场由火烧屿中华白海豚救护繁育基地的老师依托白海豚模型,演示中华白海豚救护全程,女儿作为小学生志愿者之一,也体验了救护过程。
林宏杰曾是媒体人,2018年在机缘巧合下,接触了保护白海豚的科普知识之后,便成为其中一员。现如今,作为“70.8海洋媒体实验室”副主任及“不懂实验室”创始人,林宏杰正通过自己所擅长的传播方式,让更多人了解白海豚,同时吸引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保护中华白海豚的队伍之中。
说到如何做科普,妻子洪婷从客厅的抽屉拿出一份由林宏杰参与策划、制作的《中华白海豚救护总动员》手绘手册。“你看手册上有可爱的手绘图介绍中华白海豚,还有救护白海豚的正确与错误流程对比,都是他专门为孩子们设计的。”洪婷说,林宏杰简直是“海洋迷”,每天晚上都捧着专业书“啃”,起初以为坚持不了多久,想不到4年来,他仍每天不断地学习有关海洋的知识。
“只有把知识都‘吃’透了,才能更有的放矢,可以精准地向专家请教问题,然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公众科普嘛。”在林宏杰看来,厦门湾海域有近百只有“海洋精灵”之称的中华白海豚,需要多方合力,一起保护。
最近,林宏杰正忙于设计并制作以白海豚为主的厦门珍稀海洋物种科普文创产品。他将借助文创产品,在研学活动中向青少年科普保护中华白海豚和海洋生物多样性,呼吁大家共同守护海洋生态环境。
谈话间,林宏杰用手指了指书桌上女儿刚画完不久的《探秘潮间带》,在介于陆地与海洋之间的过渡带中,栖息在那里的潮间带生物在孩子的画作中栩栩如生。林宏杰夫妻俩满意地点了点头,欣慰地说道:“我们都是海洋生物的守护者。”
关键词:
相关阅读
-
如皋:推进“城乡居保转企保”扩面工作...
今年如皋市全力推进城乡居保转企保扩面工作,截至三季度,新增城乡... -
如皋市江安镇:深入了解人民群众迫切需...
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如皋市江安镇财政和资... -
仪征市交通运输局:充分落实企业主体责...
近日,仪征市交通运输局开展危化品道路运输企业安全培训,针对前期... -
海安市红旗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大清理...
按照市县统一部署,近日,海安市红旗村积极开展村庄环境大清理行动... -
宜兴:全面推进财政法治转型升级 努力...
近年来,宜兴市财政局立足自身职能定位,认真落实省财政厅法治财政... -
吴中区:整合知识产权工作资源 加大知...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示了2022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和优势企...
- 十八数藏引入新投资方,深度布局产业化2022-11-25
- 地铁逃生怎么下载(地团网)|要闻速递2022-11-25
- 女人在床上说的最刻薄的话_世界即时看2022-11-25
- 玉竹可以和什么一起泡酒?玉竹酒做法是什么2022-11-25
- 玉竹能放多久?玉竹食用方法有哪些?-全球2022-11-25
- 环球热消息:糖尿病人能吃玉竹吗?高血压患2022-11-25
- 玉竹可以降血糖吗?玉竹能增强抵抗力吗?:2022-11-25
- 焦点速讯:玉竹可以和红枣一起吃吗?玉竹有2022-11-25
- 玉竹可以治结石吗?玉竹可以治便秘吗?|天2022-11-25
- 当前滚动:玉竹生长环境是这样的?玉竹性状2022-11-25
- 世界视点!玉竹泡水喝泡多少?玉竹泡水喝有2022-11-25
- 玉竹粥怎么做?玉竹可以泡茶吗? 快资讯2022-11-25
- 每日消息!玉竹有什么功效?服用玉竹的注意2022-11-25
- 今日热闻!沙参玉竹汤怎么做好?沙参玉竹汤2022-11-25
- 三文鱼籽不适合哪些人群食用?三文鱼籽怎么2022-11-25
- 吃三文鱼籽有什么好处?三文鱼籽为什么受欢2022-11-25
- 鱼子酱怎么保存?鱼子酱为什么容易腐败?2022-11-25
- 全球速看:鱼籽怎么做没腥味?鱼籽有哪些营2022-11-25
- 天天微速讯:玉竹产地有哪些?玉竹茶能长期2022-11-25
- 玉竹泡水喝有副作用吗?玉竹功效与作用2022-11-25
- 鱼子酱常见搭配方法有哪些?食用鱼子酱需要2022-11-25
- 鱼子酱怎么做好吃?鱼子酱有什么功效?2022-11-25
- 鱼子酱好坏怎么看?鱼子酱怎么吃比较好?|2022-11-25
- 【环球报资讯】芜湖一女子被骗子洗脑执意转2022-11-25
- 上饶一家长带娃上门道歉反被对方家长打?警2022-11-25
- 两度下水拼尽全力救人,景德镇这位勇敢少年2022-11-25
- 瑞昌“张氏家族”24人涉黑案一审宣判_每日2022-11-25
- 南昌新力雅园小区业主:车位配建远低规定标2022-11-25
- 南昌青山湖区五联村2014年拆迁安置房至今未2022-11-25
- 飞行大会期间 南昌开通4条免费接驳专线:全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