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倾听吴家后厨的故事 解码诚实守信家风魅力

2022-04-17 08:45:38    来源:厦门日报

【关键词传承】

记者刘少敏(左一)采访吴民祝(左二)、吴思航(左三)和小孙子陈慕羽。

“坚守古早味,严把质量关,精打细算,让顾客吃得起。”

“只有把后厨的基础功夫都琢磨透了,才能真正掌勺。”

“一开始总觉得地方小吃没什么发展前景,后来才明白,地方小吃也是一种精神寄托。”

陈列窗里摆满了新鲜的食材。

●出镜人物

吴民祝,64岁,“吴再添小吃店”品牌传承人;儿子吴思航,33岁,“吴再添小吃店”经理;小孙子陈慕羽,2岁。

●地址

思明区美湖路

●心愿

希望儿子早日接过担子,把手艺传承下去。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刘少敏 图/记者卢剑豪)近日,厦门老字号、福建餐饮业十大小吃品牌“吴再添小吃店”品牌传承人吴民祝入围“中国好人榜”中的“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做小吃做成了“中国好人”候选人,这是吴民祝从来没奢望过的。4月13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个64岁的老手艺人朴实地笑着说,“我高兴啊,这是对老爷子一辈子信念的认可!”

1947年,吴民祝的父亲吴再添用13块大洋起家,用诚信经营一步步打响“吴再添小吃店”的名号。2005年吴民祝正式从父亲手中接过担子,传承诚实守信家风。如今,吴家第三代——吴民祝的儿子吴思航也已经走入后厨,用更年轻的方式,守护这份“厦门味道”。本期家访,记者走进吴家,听一听吴家后厨的故事。

让顾客少花钱吃好料

采访当天,记者来到位于美湖路的吴再添小吃店门口。吴民祝说,他的住所不过是个睡觉的地方,店里才是他的家。

每天清晨5点多,吴民祝就往店里赶,每一道工序他都要盯着,晚上9点半店员们下班了,他还要算账和列出第二天的进料单,妻子和儿子都在店里帮忙。

相比名声在外,记者发现,门店招牌不如隔壁店的“气派”。吴民祝说,老字号讲的可不是气派,讲的是实实在在。他笑着看向旁边的儿子吴思航说,很多人劝他扩大店面,甚至是直接开分店,儿子也是这个想法,“可这么干就需要成本,成本高了顾客就得多花钱,老爷子当年就立了规矩,不能干。”

吴民祝刚接手小吃店时,有一年芋头的价格从不足3元一斤涨到了10元一斤,一斤芋头也就能做8个芋包,当时一个芋包也才2.5元。“我劝老爷子涨价,可老爷子就是不肯。”吴民祝模仿起父亲吴再添当年的语气说:“今天芋头涨了就涨芋包,明天猪肉涨了是不是就涨肉粽?人家来吃你的东西,价格一天一个样,哪还会有老主顾?”就这样,店里硬是倒贴着卖了一年多的芋包。

“坚守古早味,严把质量关,精打细算,让顾客吃得起,老爷子就认这个理。”吴民祝说,后来他把这种家风传承总结成为自己的经营理念——诚信为本、薄利多销、服务大众。

做生意的细节很讲究

吴民祝回忆起父亲常说的一句老话:善买还要善卖,善卖还要善管。就是说,要买得实惠,才能卖得实惠;要会吆喝,“多销”才有资格“薄利”;最后这个“管”字就更难了,食材食物怎么保存?做坏了怎么抢救?该如何采买?……每个细节都是一门很有讲究的学问。

吴民祝拿了两新一旧三片叶子,双手一拢便折出一个粽子的形状,问道:“你们知道老师傅包粽子,为什么要放一片旧叶子吗?”记者一脸疑惑,儿子吴思航解释说,因为新粽叶会把粽子的油汁吸走,放上一片已经吸饱了油汁的旧叶子,既能锁住粽子本身的脂香,又不影响新叶的香味沁入粽子里,还能节省成本。

听到儿子的解释清楚明白,吴民祝的笑意更深了。在厨房里,他又举了很多例子,如包子皮裂开了,可以重新发酵来挽救;做萝卜糕一定要等菜煮烂才能下米浆,否则无法黏合……

“当年我求老爷子教我打鱼丸时,老爷子把我的手一拍,让我先去学洗桶,就是这个道理。”吴民祝边对记者说,边看着儿子吴思航。他说,后厨的真功夫不是手艺好就行,只有把这些基础功夫都琢磨透了,才能真正掌勺。

让人们记住家乡味

“这小子主意可比我多。”吴民祝指了指点餐的档口,2013年儿子留学归国时就劝他搞线上支付,可当时他和老爷子都觉得不靠谱。直到2017年国庆黄金周,眼睁睁看着很多客人因为无法手机支付离开,吴民祝那时开始意识到:时代不一样了!在儿子的提议下,2019年店里进行翻新装修,2021年外卖业务上线,营业额增加了15%左右。

如今吴思航又在折腾“标准化生产”的事情,吴民祝说:“我是搞不懂,肉要过磅,面粉要过磅,油温、水温都要测,跟做实验似的,哪里像做饭啊?”吴民祝嘟囔着,“这小子打小就嫌厨房油烟味重,如今肯泡在里头钻研,我很高兴!”

到了午饭时间,儿媳带着两个孙子到店里吃饭,吴民祝热情地邀请记者留下尝一尝店里的虾面。说话间,吴思航的妈妈过来招呼大家,她经常到店里搭把手。吴思航说,小时候因为父母忙着店里的事,自己是由外婆和小姨带大的,每天也就是到店里吃早饭时才能看见父亲。

吴思航告诉记者,那时他总觉得地方小吃没什么发展前景,自己在新加坡留学期间,看到很多南洋的华裔已经忘记了家乡的文字语言、饮食文化,他才逐渐明白地方小吃也是一种精神寄托。这几年,他经常接受幼儿园、学校的委托,在店里开展公益厦门小吃课堂,就是为了让大家记住家乡的味道。

到店里帮忙后,吴思航越发体会到后厨经营的学问很深,也渐渐明白爷爷传下来的“诚信为本”对于自己一家人而言已不只是经营理念,而是一种家风传承。这次,父亲吴民祝能够入围“中国好人榜”中的“诚实守信”好人候选人,这对于吴家三代人的坚守来说,是一种最好的肯定和鼓励。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