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厦门这家食堂投用新机器 厨余垃圾当天处理没有异味

2022-04-14 15:30:28    来源:厦门晚报

厦门网讯(文/厦门晚报记者 戴懿 图/刘东华)厨余垃圾如果不及时清运,就会产生腐臭味。厦港街道和碧山派出所的食堂每天产生三四十斤的厨余垃圾,却不见有清运车辆来转运,那么这些垃圾都去哪里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每次用餐后他们是怎么做的吧。

记者看到,在食堂用餐的人们,餐后把剩菜剩饭倒在水池的过滤桶里过滤汤汁。等用餐人员都离开后,食堂的负责人杨启涛开始整理午餐的厨余垃圾。除了洗菜烹制等过程中产生的厨余垃圾,他还要把过滤桶的大骨头挑出来,再把剩下的厨余垃圾一起倒进一台机器。这台专“吃”厨余垃圾的机器就是厨余垃圾末端处理系统,是厦港街道和碧山派出所去年投入使用的。

厦港街道垃圾分类专职工作人员陈燕说:“以前食堂的厨余垃圾都是由鸿驿公司清运,去年试点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这台机器每天可处理25公斤厨余垃圾。从目前食堂经营情况来看,每天产生的厨余垃圾约20公斤,一个月需要处理600公斤厨余垃圾。这样,每天的厨余垃圾就能实现源头处理、就近处理、当日处理。”

机器24小时运转,贝壳、小骨头、鱼虾蟹壳、剩菜剩饭等厨余垃圾都可以处理。打开机器的舱口,一股热气扑面而来,里面只有一堆“黄土”,看不到平时常见的厨余垃圾,也没有异味。据了解,这台机器运作除了耗电,不会产生废水、废渣,投入的是厨余垃圾,最后产生的是有机菌肥。这套系统的公司每个月会回收一次有机菌肥,并添加新的微生物菌。陈燕说,通过系统处理,有效实现了厨余垃圾减量,菌肥还可以用于园林绿化、苗圃种植、蔬菜栽培等。

【征集令】

市垃圾分类中心联合本报启动“垃圾分类小故事”征集评选活动,向市民征集身边的垃分好经验、好做法、好故事。活动5月底将启动网络投票环节;6月中旬,由来自社会各界评委组成的评审团进行评审,结合网络投票结果,最终评出“垃圾分类小故事”各奖项:一等奖(1名)5000元;二等奖(3名)各2000元;三等奖(6名)各1000元(均含税)。

如果您或者您身边有这样的好做法、好故事,欢迎拨打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报料,或发邮件至ljfl5589999@163.com,也可以给“厦门晚报微服务”微信公众号留言。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