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南音《阮兜红砖厝》喜摘丹桂奖 主演许达妮是"95后"

2022-03-20 14:53:59    来源:厦门晚报

-许达妮曾主修唱腔,兼修琵琶和三弦。

-许达妮被观众评价为“有仙气”。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龚小莞)第四届福建省曲艺“丹桂奖”近日揭晓,厦门市南乐团南音《阮兜红砖厝》获节目奖一等奖(第一名)。主演之一许达妮出生于1996年,这个“95后”被观众评价为“有仙气”,毕业六年来已收获众多省级专业比赛奖项,还入选福建省文联“十四五”时期“文艺英才计划”。

入校时“看天书”进团后很快成为“小台柱”

许达妮是晋江人,受奶奶的影响,从小喜欢搬小椅子到村头看戏,也喜欢和奶奶一起听高甲戏和南音。她记得给奶奶买的第一张磁带,里头有南音经典曲目《直入花园》,这大概是她和南音最早的缘分。

2011年,厦门艺校南音班招生,同是“南音人”的姑姑鼓励许达妮去试试。声音好、形象佳的许达妮顺利通过初试、复试,从一百多名应试者中脱颖而出。进入艺校后,南音工尺谱一度让许达妮惊叹“简直就是天书”。

南音曲子根据难度分为叠拍、一二拍、三撩拍、七撩拍四个难度等级。当时,班上许多同学从小唱南音,有不错的基础,而她是从零开始,学一二拍的《孤栖闷》就已经快崩溃了。但她逐渐摸索出一套学习方法——老师念文字时,她注音;老师唱,她就用MP3录下来。她反复听录音反复练,日复一日,渐入佳境。第一次参加学校南音比赛,她一举拿下第一名的好成绩。

在艺校期间,许达妮勤学苦练,主修唱腔,兼修琵琶和三弦。因表现出色,她毕业后顺利进入厦门市南乐团,且进步迅速,很快成为“小台柱”。2018年初,南乐团推出精品剧目《金石吟》,许达妮出演女主角李清照,要在几十分钟内演绎其一生,从少女到老年,跨度很大,最大的考验是要表现出李清照在丈夫死后心境转变。为了更好地领会人物的性格、情绪,许达妮读了许多李清照的诗词,尽可能贴近人物的内心。她说,南音没有程式化表演,主要靠演唱中情绪的变化,以及一些简单的眼神和手势来表达,演出时她将自己完全置于人物的情绪中,不停地找感觉。她的表演得到了观众的认可,有观众看得感动流泪,还有人因此专门去买李清照的诗词全集、人物传记等。

南音表演突破“四菜一汤”

讲传承讲创新吸引更多人

这次获奖的南音《阮兜红砖厝》主要是展现闽南风貌,包括建筑和人情,比较欢乐,也有更多的表演成分。对演员的气息要求也更高,特别是开头和结尾的两句吟唱,只有一把洞箫。“老师要求我开头跟结尾有不同的情绪处理,开头明亮、甜美一点,像唱山歌的感觉,结尾悠扬一点。”许达妮说,整首曲子基本从头唱到尾,还要全场跑动,再加入念白,必须有足够的气息去支撑,为此需要反复打磨。

福建省文联“十四五”时期“文艺英才计划”从全省各地挑选出二十名曲艺方面的人才进行培养,为期三年。目前是第一阶段,邀请全国知名曲艺大师开讲座,接下去也会让演员参与一些重要演出,在演出中进一步学习。

除了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专业水平外,许达妮还积极参与南音传承工作。“我的使命感来自对南音的热爱,也来自身边前辈们的榜样作用。他们不仅技艺超群,更将南音传承当成使命。希望以后也能像他们一样,学生们想学什么,我刚好都会,也能教给他们。”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厦门市南乐团向北京师范大学海沧附属学校等学校输送优秀师资进校园授课,许达妮就是其中一名。

许达妮说,南乐团组织了许多进校园、进社区的演出,很受欢迎,也有非常多年轻人走进剧场看演出。现在南音的表现形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四菜一汤”——唱者站中央,乐器在四周,还加入南音清唱剧、无伴奏合唱等形式,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让更多人接受和喜欢。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