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发掘同安人的海洋时代 记者讲“厦门籍清代水师提督”

2022-03-06 08:02:51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张觉尹 图/受访者提供)近日,厦门市图书馆举办了一场文史沙龙,由厦门晚报社要闻部首席记者黄文水为读者带来有关“厦门籍清代水师提督”的讲座。

讲座内容源自其专著《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这部专著创作历时两年,于去年12月首发。该书再现了同安先贤守卫海疆、经略海洋的开拓精神,印证了同安人走向海洋、耕耘海洋、拥抱海洋的伟大足迹,铭刻着厦门这座海洋城市的文明履历和不屈意志。

“今年是江南提督陈化成殉国180周年。自古以来,厦门就是梯航南洋的重要港口。历史上,大同安的海洋文化独树一帜。清代是同安人的海洋时代,却没有人对大同安的海洋文化进行过系统梳理。我在同安工作15年,积累不少素材,有意填补这个空白,这也是践行新闻人的文化担当。”黄文水说,书名“船过城桥不眠桅”是清人吟咏同安西溪的诗句。“眠桅”,指木帆船通过桥洞时放倒桅杆。古代同安西溪河床较深,海潮上溯同安古城城下,航运繁忙,船只过桥时甚至不必放倒桅杆。这句诗表明了,古同安县城,是一座滨海之城。

《船过城桥不眠桅——同安耕海史迹考》一书分五章:海国英杰、桥踪塔影、溯源穷流、拥海而兴、神缘一脉,涉及水师名将、航运往事、海洋经济、渔盐造船、海神崇拜等方面。讲座内容选取了书中的“海国英杰”篇,这是全书分量最重、着墨最多的部分,讲述了18位清代古同安籍(含今厦门、金门、漳州龙海区等)水师提督的生平事迹,包括吴淞口炮台抗英殉国的陈化成、缉拿海盗的水师名将李长庚、曾远赴东西洋的陈昴、陈伦炯父子等,有力印证了同安为何被称为“清代水师提督的摇篮”“清代武功最盛之区”。民国时期《同安县志·武功录》记载:“统计提督军务至二十余人,功烈之伟为全省冠”。黄文水介绍,自古以来,大批同安人以海为田,乘风破浪,驰骋海上。郑成功以金厦为抗清根据地时,很多同安人投身行伍,军功赫赫,带动清一代的同安人重视武科考试的风气,涌现出30多位武进士、数百位武举人。清代守卫海疆的,很多为同安籍水师提督、总兵和各级将士。

作为第一部对同安海洋文化进行系统梳理、挖掘的作品,黄文水的专著对留存同安耕海记忆,赓续同安人文血脉具有重要意义。这本书被业界认为是关注大同安水师提督的现象级作品,该书还梳理了见证同安人走向海洋的桥梁、石塔,商贸繁盛的津澳渡口,以造船、制瓷为主的经济产业,主要民俗及信仰等,包含了同安一地和海洋相关的历史人物、社会经济以及物质与非物质文化的遗存。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冯鹭评价该书:“极具史料价值和阅读快感。”“闽南的海洋文化研究,这几年来成了国内外的一门显学。地方文史工作者在文物遗址的发掘、文献整理等方面也做出相当的努力,但像黄文水这样的综合性著述还不多见。”厦门市博物馆原副馆长、文博研究员何丙仲说。

值得一提的是,得知水师提督专题讲座的消息,闽浙水师提督李长庚的后人专门从泉州赶来厦门参加,并带来了李长庚墓志铭等珍贵的拓本。福建水师提督吴鸿源的后人也联系上黄文水,希望进一步提供吴鸿源的相关史料。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