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走遍老街旧巷守护城市记忆 厦门知名文史专家郭坤聪辞世

2022-02-17 08:51:04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路然 图/家属提供) 他是奔走于厦门老街旧巷的民俗学家,为文化遗产保护倾尽心血,他是收藏1700多部电影说明书的铁杆影迷,见证金鸡奖评选1983年初次来厦到如今长期落户……2月14日,厦门知名文史专家郭坤聪去世,享年85岁。

昨日,不少文史专家、文史爱好者向本报记者回忆与郭老交往的点滴,他们心中的郭老风趣诙谐,博学多才,是一脉老厦门的源泉活水。每次有人突遇文史民俗方面的难题,急急忙忙打去电话向郭老请教,郭老总是有求必应,百问不厌。

“这几个月,他躺在病榻上,依旧惦记着工作,想着约稿和书籍编纂。”郭坤聪的儿女们说。父亲虽然走了,但他倾囊而授、灿烂多彩的思想火花会永远留存下来。

他是涉猎广泛的杂家

身上总挂着录音机收录趣闻轶事

郭坤聪当过多年记者,他与文史专家彭一万的初识源于1980年的一次采访。彭一万回忆,当时他任厦门双十中学老师,郭坤聪来采访学校的历史。他注意到,郭坤聪很有记者的敏感度,身上总挂着一部录音机,既能面对面采访赵朴初、刘海粟等名人名家,也实时收录街头巷尾各种趣闻轶事,以及老人口中的古早传说。

彭一万说,郭坤聪是多才多艺的杂家,从节庆习俗到宗祠历史,从姓氏源流到地方戏曲,郭坤聪总能引经据典,且见解独到。最近一次交流是在去年,朝宗宫举办妈祖文化研讨会,两人针对妈祖文化的传承发扬各抒己见。事实上,郭老对于朝宗宫的复名和保护也做出巨大贡献。

从厦门破狱斗争旧址、明古城墙的保护,再到中华片区、营平片区的旧城改造,都有郭坤聪踏勘走访的身影。彭一万说,郭坤聪研究文史带有“记者”属性,他喜欢亲身采访,实地考察。另一好友林良才也提到,一次郭坤聪为寻找环岛路白石炮台相关遗迹,走遍了附近多个山头。山上没有路,他就独自往上攀爬,树枝刮破了衣服,茅草划破了皮肤,他也没顾上收拾,忍痛继续往上爬,一口气来到一处大石壁下,但见石壁上四个大字“聊固吾圉”。每个字有一米见方,大约是明清年间的石刻,意思是固守边防。当下郭坤聪忘记一路辛苦,欣慰地抚摸石刻上的字迹,思索体会古人落墨运笔的意韵。下山后他立即整理石刻情况,汇总成新闻线索,而这一发现也成为厦门文史资料中的重要一笔。

他是不拘小节的文史专家

讲解雅俗共赏极具烟火气

郭坤聪谦逊随和,与许多年轻晚辈私交甚好。厦门大学人口研究所研究生导师、土耳其中东大学孔子学院创院院长郑启五与郭老是良师益友,两人十分投缘。“郭老长得一脸苦大仇深,内心却很柔软,性格非常好。”郑启五说,尽管差了辈分,但他在郭老面前常常没大没小,郭老也从不生气。

最令郑启五佩服的是郭坤聪讲述文史的功力。他认为,郭老是最接地气的文史专家,讲解总是深入浅出,雅俗共赏,极具烟火气息,而不是简单地掉书袋子、讲大道理。郭老常带着市民一边走街串巷一边寻根老厦门,在生动的文学讲述中,描绘出一幅极具理性思考的人文地图,足见其文史造诣。半年前的一次读书活动是郑启五最后一次见到郭老,他第一次把自己写的书送给郭老。他说,郭老从未送书给他,他便“主动出击”。10多天前,郑启五又托人送去新书《厦门文坛纪事》,其中收录《民俗大佬郭坤聪》。没想到,这之后,郭老再也不能回赠书予他。

文史爱好者李世伟年纪较郭坤聪小了十多岁,但同为铁杆影迷,经常在电影交流论坛和片场相遇,两人也成了老友。李世伟记得,电影《归宿》在厦门取景拍摄时,郭坤聪勤跑片场,就连大夜戏也不放过,跟着剧组一宿一宿地熬,只为写出最新鲜的拍摄动态,精神令他十分佩服。李世伟说,郭老对厦门电影历史研究极深,但从不摆架子,即使别人提出不同观点,他也会听取采纳。

他是博学的铁杆影迷

共收藏1700多部电影说明书

郭坤聪从小喜爱电影,七八岁时就把父母给的零花钱拿来看电影,10岁起开始收集电影说明书,至今已攒了三大包、1700多部电影说明书。收藏电影说明书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7年前后。而他也把对电影的爱好浸润到家庭生活中。

他与妻子戴珍华是青梅竹马,年轻时约会两人就常去看电影,从思明电影院看到鼓浪屿延平戏院。《一江春水向东流》《青春之歌》《柳堡的故事》……戴珍华对两人看过的片子如数家珍。她说,鼓浪屿申遗期间,延平戏院修缮,相关专家来征求他们的意见,以还原戏院最初的模样。去年,他们还带着孙女一起去看了《长津湖》,从晚上10点看到凌晨1点。看完后,郭坤聪一直称赞电影拍得好,真实再现波澜壮阔的抗美援朝战争。

戴珍华回忆起与丈夫的过往,禁不住伤心地抹起泪来。郭坤聪的女女们说,父母的感情极好,“父亲一辈子都没对母亲大声过,有一口吃的就想着分母亲一半。”而他对待儿女们也极为民主,没给他们施加任何压力,让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过人生,他们常直呼他“大哥”。

(1937-2022)

【生平】

郭坤聪,厦门人。曾在厦门日报社、厦门人民广播电台从事新闻工作,曾任民盟厦门市委副秘书长、组织部部长,厦门市民俗学会副会长,厦门市通俗文艺研究会副会长。出版有《厦门老街故事》《流动的厦门》《那些电影人》等著作。

关键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