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打造旅游文化慢道 吸引八方宾客到来

2022-02-15 08:31:31    来源:山西经济日报

灯笼是喜庆吉祥的象征,是对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每年元宵节来临之际,长治市潞城区辛安泉镇西流北村和西流南村的村民们都要将手工制作的纸灯笼高高挂在彩灯文化艺术街上,一盏盏创意独特、构思巧妙的花灯,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待,这样的传统延续了40多年。

西流南村的刘庆琳每年农历正月初五过后,就开始忙碌起来,买彩纸、扎架子、做灯笼。今年也不例外,元宵节前夕,记者来到刘庆琳家看到,她和村民们正围坐在一起赶制着今年的灯笼。

看似简单的灯笼,做起来却并不简单。不大的房间里,到处摆放着各式各样做灯笼的工具和材料。刘庆琳的七大姑八大姨齐上阵,她们各司其职,忙得不亦乐乎。刘庆琳的任务是制作点缀灯笼的纸花,她拿着一沓裁好尺寸的红纸,不一会的工夫,一朵纸红花就做好了。“糊花灯有六个步骤,扎架、缠柱、糊纸、剪花、挂花、挂穗,我现在正在扎花,把花灯装扮得更漂亮,预示着今年有一个好兆头,希望大家都能平安健康幸福。”刘庆琳一边忙活一边说道。

另一旁的大妈们三两结伴,先给扎好的灯笼架糊一层红纸,再用金条纸加以修饰,光是这步“缠柱”工作就要耗时两个小时。这期间,村民李云兰也在忙不迭地把薄如蝉翼的红纸剪成各式图案。她还兴奋地说:“花灯上的装饰一般以荷花、孔雀为主,我现在剪的就是孔雀,糊到灯上特别好看。”

大家有说有笑,不一会儿,一个个简单的原材料在一双双巧手中被制作成了盏盏花灯。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手工灯笼逐渐被五花八门的塑料灯笼取代。因此,西流北村和西流南村一代代手工艺人坚持制作灯笼的习俗就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夜幕降临,近千只花灯照亮了村子的整条街巷。其中,有一盏“冰墩墩”样式的灯笼特别引人关注。传统的纸灯笼上还印着北京冬奥的logo,这样一古一新的搭配,让不少观灯的人都会与之合影。制作者张李婷说:“冬奥会开幕,吉祥物冰墩墩迅速‘火’了起来,我在网上想买个冰墩墩,但是一‘墩’难求。正好我们村有糊花灯的习俗,我就将冰墩墩的形象和花灯元素巧妙地结合了起来。年年岁岁做灯笼,岁岁年年灯不同。我们不仅要将制作花灯的习俗传承下去,更要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发挥出新的魅力。”专门从邻村来看灯的石国义欣喜地说:“手工灯做得真好看,而且很有新意,让大家不仅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也感受到了时代的气息。”

这个春节,手制的灯笼、闪烁的彩灯,将静谧的小山村装扮一新,成为一道别致的风景线。

火红的灯笼,照亮了好日子。

近年来,西流北村和西流南村致力于传承历史文化、突出产业特色、提升整村风貌,依托“塞上小江南”的美誉,举办了桃花节、丰收节,并打造了旅游文化慢道,吸引八方宾客纷至沓来。

未来,他们将努力把村庄建成特色鲜明、风景靓丽、文化浓郁、产业兴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典范,继续“点亮”乡村振兴的万家灯火。

(记者 冯毅松)

关键词: 打造旅游 文化慢道 吸引八方 宾客到来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