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我与特区共成长 | 推肥车推出的好日子

2022-02-11 10:35:22    来源:厦门日报

●楚娟

1981年,读初中的我懵懂之中听说了塘边外婆家隔壁村湖里开始建特区了,但这和我关系并不大。我更关心的是,每天下午放学后要及时赶到金鸡亭坡下,等父亲从老市区载肥回来,帮他推车上坡。

说起载肥,相信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禾山孩子没人不懂吧。分田到户后,大部分禾山人以种田种菜为主,农作物需要肥料,大家都想方设法去老市区载肥。那个年代,老市区公厕屎尿掺水不多,“质量”上乘。载肥的人常常到公厕争抢好的粪尿,就得比谁到得早。

父亲从小在老市区外婆家长大,对大街小巷都非常熟悉,对哪里有公厕了如指掌。那时的父亲40岁出头,一身力气,勤劳肯干,家里四个孩子,四个书包都要钱,父亲一刻也不敢歇下来休息。每天凌晨一两点父亲就出发了,用自行车驮上三个大木桶去老市区载肥。

一车三个桶,装上粪水大概300斤重,还要骑车,既是体力活更是技术活。正当壮年的父亲非常有能耐,总能把三大桶满满的粪水稳稳当当载回家。父亲回来吃个早饭马上又得进城,这回载的是三大筐青菜,因为和二市一个菜贩子阿梅说好了整车直接批发给她,这样省时间,赶回来还可以干很多农活。

到了大中午,父亲还得第三趟出发去老市区,继续去载肥。父亲和我约好,傍晚我放学后赶到金鸡亭长坡下等他,帮他一起把载肥车推上坡。那时城区的柏油路只铺到双涵,剩余的都是漫长的沙石路。父亲一天跑了三趟老市区,拉了两趟肥车,就算体力再好也会累。

我帮父亲推肥车,得一手扶着自己的自行车,一手从后面扶着父亲的肥车往前使劲推。金鸡亭坡又长又陡,路面坑坑洼洼,我一个小姑娘所有的力气用来扶着两辆自行车,我觉得自己能发挥的作用并不大,但父亲却说,我帮他这样一推,他真的轻松太多了!

后来,二妹三妹幼弟陆续长大学会骑车后,四姐弟轮流帮父亲推肥车。等父亲的期间,我们就在自行车后座上做作业背单词。我们几个孩子也很争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特别是二妹还是学校的中考状元,直接被厦门师范提前录取。

就这样,父亲用他力大无比的大手握住车把,小小的我们拼尽力气奋力往前推,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起来!父亲应该也没有想到,帮他推肥车的三女儿长大后就在坡顶的中学当了副校长,还成了学生们喜爱的专家型教师;二女儿年纪轻轻就能在他所熟悉的老城区的一所小学当了校长;最小的儿子不仅没被宠坏,还成为成功的企业家;而我作为大姐,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移民官。

作为厦门经济特区建设最直接的受益者和亲历者,我们真的很感恩。那些年在金鸡亭的长陡坡上留下我们四姐弟帮父亲推肥车的勤奋身影,是我们这个小家用力拼搏好日子的印记,也是千千万万厦门禾山人拼搏过上好生活的幸福缩影。

关键词: 厦门 江道 大厦 厦门经济特区 父亲 我与特区共成长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