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我与特区共成长 | 我家厨房的变迁

2022-02-09 09:05:05    来源:厦门日报

●吴国良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走过40年,城市的面貌日新月异,对于长期生活在厦门的老百姓而言,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都发生了巨变。我是个比较恋家的人,闲暇时,总喜欢张罗点小菜犒劳犒劳家人,因此,我对小家厨房的“建设”更是上心。特区建设让厦门人的生活越来越美好,而我家厨房的变迁,也算是其中一个小小的缩影吧。

1970年底我应征入伍,原在漳州工作,1987年,我来到厦门,有幸能够参与特区建设。刚到厦门时,爱人单位分了一间小屋子,我们算是在厦门简单地安了家。那时,还没有独立的厨房,我们只能在走廊上摆上煤球炉,三餐做饭、炒菜、烧水,都在煤炉上。在煤炉上炒菜做饭,那基本就是“人急炉不急”,常常是我心急火燎、饥肠辘辘,可煤炉却“温火依旧”“轻炖慢熬”,一道菜折腾许久还煮不熟,我却拿煤炉一点办法都没有!煤炉不好用,起火难度大,还得不时添煤,更麻烦的是,煤球供应紧张,且不说自己拉板车到煤球站排队买“蜂窝煤”既耗时又费劲,还得凭煤球票才能买到呢。

1991年,我们单位分给我一套房,两房一厅,我们终于有了独立的小厨房。厨房里有大、小两个柴火灶,做饭要烧木材,灶台后设有烟囱直通楼顶。柴火灶炒菜方便,但做饭煮菜的烟火会漫入所有的房间,厨房四壁都被熏得黑乎乎的。最让我们发愁的是,在市场上很难买到烧火的柴禾,我们经常要承受“断火”的压力。

好在没过多久,1994年我们就在厨房装上了煤气灶,购买煤气罐做饭。一开始,我们也遇到了煤气供应紧张的问题,要持户口簿去煤气公司申请开户,还得交押金、写保证,才能在指定的煤气站租用一个煤气罐。因为用上了煤气灶,我们不得不对厨房里的柴火灶进行改造,打掉灶台,砌成一个小平台放煤气灶,另增设了一个洗菜池。煤气灶做饭方便,但购买煤气,扛煤气罐上楼,成了我的沉重负担。

1997年,我们分得了一套拥有产权的“房改房”。最让我们惊喜的是,新楼房的厨房装有管道煤气,从此我再也不用扛煤气罐上楼了。

享受快乐下厨的好日子还不止于此。随着厨房电器的不断普及,我们的厨房里又增加了许多“新式武器”:微波炉、电饭煲、电磁炉、电水壶、电炒锅等。厨房逐渐走上了“电器化”的道路,方便适用的煤气灶倒“难得一用”了,毕竟功能先进的厨房电器使用起来比煤气灶更环保、更卫生,也更方便!

如今,我们家的厨房又进行了升级改造,我拆除了厨房的隔墙,让厨房变成了眼下最时髦的开放式厨房。厨房的“现代化”改造,让我更爱下厨做饭了,做饭、炒菜不再是枯燥无味的家务负担,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征文启事】

●征文内容:紧扣主题,通过见闻、经历,记录见证厦门的发展变化,讲述奋斗者、建设者的故事,也可以分享个人、家庭在特区的成长、收获,或为厦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尤其欢迎附有新老照片对比的征文。

●征文要求:题目可自拟,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篇幅1000字左右为宜。作品须是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征文时间: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15日

●征文邮箱:征文作品请发送到邮箱zfk@xmrb.com,注明“特区40年”字样,并留下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各奖励1000元;二等奖6名,各奖励600元;三等奖10名,各奖励3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200元。

关键词: 厨房 征文 煤气灶 做饭 煤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