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集聚创新资源重新焕发生机的特色小镇

2022-01-17 14:16:41    来源:经济参考报

编者按

航空小镇、艺创小镇、时尚小镇、算力小镇……形形色色的特色小镇如同雨后春笋正在中国大地上拔节生长。这些兼具产业和文化特质的小镇,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正在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的热土,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成为创业创新的广阔舞台,昔日日渐空心化的乡镇由此重现生机活力。

芜湖:特色小镇错位发展各美其美

□记者 王菲 合肥报道

安徽省芜湖市把建设特色小镇作为推动供给侧改革、带动创新创业的重要突破口,紧扣“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优”等关键点,梯次培育兼具产业和文化特质的特色小镇,形成“一镇一特色、一镇一风格”各美其美的发展态势,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带动群众共同富裕。

“三生”融合新布局

殷港艺创小镇、芜湖航空小镇、陶辛荷花小镇、红杨汽车休闲运动小镇……在地处长江之滨的安徽芜湖,特色小镇凸显“小而精、精而美、美而强”的特色,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作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发力点,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是资源禀赋的独特性和唯一性,这也决定了特色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建设不能千篇一律。”芜湖市湾沚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围绕通用航空、水韵荷花、文化创意、运动休闲等具有发展潜力的特色产业和独特资源,芜湖市因地制宜谋篇布局,推动特色小镇错位发展。

产业是特色小镇的“立身”之本和动力引擎。芜湖将特色小镇建设与产业融合发展结合起来,聚焦“特”和“精”,强化特色产业培育,统筹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

在芜湖航空小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芜湖通航创新园综合部主任曲继全介绍,围绕通航产业不断完善航空产业链,最近两年航空小镇发展很快,现在这里不但是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试验基地,还是国家首批通用航空产业综合示范区。

“红杨镇汽车休闲运动小镇以‘汽车运动+’多业态融合发展为特色,推动全域旅游发展,小镇每年承办国家级重大赛事,打造长三角体育旅游目的地,带动当地老百姓共同富裕。”芜湖市湾沚区红杨镇党委书记华中刚说。

通过梯次培育、示范引领,殷港艺创小镇、芜湖航空小镇、陶辛荷花小镇先后获批安徽省级特色小镇。

“创业+创新”磁力场

“这个外表低调的航空电子系统堪称‘飞机制造业明珠’;这是钻石航空发动机公司自主研制的通航发动机;这款螺旋桨是卓尔航空公司生产的,卓尔的螺旋桨出口到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充满科技感的航空小镇客厅,曲继全充满自豪地向记者一一介绍来自小镇各家企业的创新产品。

特色小镇正在成为集聚创新资源的强磁场。

芜湖依托特色小镇的建设,搭建创新创业的平台和载体,助推特色小镇的良性发展,加大要素聚合力度,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利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科研资源优势,航空小镇打造由政府、高校、企业三方参与共建的通用航空产、学、研、用公共平台,瞄准关键技术,加快科研攻关,推动航空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中电科芜湖钻石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科技项目主管李春祥介绍,公司与航空小镇的上下游企业合作,围绕高端电子装备复合材料、新工艺、新机型开展研发攻关。航空小镇日趋完善的产业生态助力企业驶入发展的快车道。公司的二期项目将围绕飞行培训、航空娱乐、科普研学等进一步延长产业链。

记者了解到,目前航空小镇吸引了近90家企业入驻,芜湖市航空产业链逐渐走向成熟,基本实现航空整机及零部件制造、航空运输、航空培训等产业链上下游全覆盖。

芜湖为高层次人才居留落户、就医就诊、子女入学等开通“绿色通道”,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让小镇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艺术工坊、咖啡吧、步履匆匆的年轻创客……位于青弋江畔的芜湖殷港艺创小镇充斥着创新的朝气。

通过小镇文创项目孵化,“六好儿郎”“殷港印巷”“学豹欢乐总动员”“图优手绘地图”等文创品牌不断推陈出新。众多年轻创客在乡村找到创业创新的广阔舞台,昔日日渐空心化的乡村重现生机活力。

殷港艺创小镇的发起人、顶峰教育集团董事长夏云兴告诉记者,小镇通过艺术教育和文化创意两个核心产业,促进乡村与城市间的人才、资金等要素相互融通,激活乡村活力。小镇的主导产业产值已突破3亿元,孵化培育小微型企业100多家,吸引1000多人返乡就业创业。小镇常住人口也从最初的2000多人增加到近1.5万人。

探路新型城镇化

“六郎镇政府成立了小镇管委会,与小镇投资管理公司建立了常态化的沟通机制。特色小镇发展运营过程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上级职能部门解决的问题,小镇管委会负责提供一站式服务,随时协调解决。”殷港艺创小镇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行政部主任杨洋说。

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为原则,特色小镇明确投资建设主体,注重发挥市场作用,吸引民营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建设。

为促进特色小镇发展,芜湖引进总规模50亿元的安徽省军民融合产业基金落户航空小镇。针对特色小镇的不同产业,芜湖“量身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激活特色小镇投融资链条,引导金融机构对艺创小镇的文创产业、荷花小镇的莲子产业等实行定向支持。此外,通过人才团队政策,为特色小镇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股权投资,孵化特色小镇优质项目。

芜湖依托特色小镇建设,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构建“人与城”“产与城”“乡与城”融合互促的发展格局。

在芜湖市湾沚区花桥镇,清澈的汪溪河穿镇而过,宽敞平坦的柏油公路犹如一条丝带,将古朴的九十殿村、村博物馆、东草湖省级湿地公园、汪溪廊道串点成线。以打造特色小镇为契机,花桥镇的公共基础设施、生态环境等得到不断优化完善,并带动当地150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

花桥镇镇长崔平说,小镇按生态旅居区、低碳生产区、综合服务区和创新智造区四个功能板块进行规划,未来将打造“产、城、人、文”四位一体发展的特色小镇,带动村民融入到小镇建设中来。

芜湖整合美丽乡村、农业、水利、城建、文体旅游等各类专项资金,强化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不断完善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为城乡融合发展夯实基础。

在陶辛荷花小镇,每当万亩荷花盛开时节,各地游客络绎不绝。以“荷文化”为特色,莲子种植、加工、生态旅游全产业链不断延伸,带动创业就业人员600多人,当地农户亩均年收益3000元。

以航空小镇为载体,芜湖市快速推动航空产业发展壮大。记者了解到,芜湖市正在力争将芜宣机场列入国家“十四五”一类口岸建设规划,并适时申报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吸引航空临空型产业在机场周边集聚,带动芜宣两市经济增长和城镇化进程。以芜宣机场和三元通用机场作为通用航空功能核心承载区,积极承接通用航空器试飞验证,同步发展短途运输、通航旅游等多元业态。

深圳:时尚小镇极速踏浪数字化

□记者 印朋 深圳报道

“中国女装看深圳。”服装产业是深圳的特色优势产业。40年前,深圳女工踩着缝纫机为全世界贴牌代工生产各类服装成衣,如今深圳已有2500多家品牌服装企业,其中大浪时尚小镇成为深圳女装品牌的重要聚集地之一。踏着数字化浪潮,深圳大浪再次站到产业转型潮头。

时装企业也“玩”高科技

在数字化浪潮中,位于大浪时尚小镇的企业百舸争流。

“我要求公司的设计版房里不能有一张纸。以前,衣服打样都是纸做的。”深圳影儿时尚集团有限公司总裁俞淇纲说。这家成立于1996年的时装企业,如今已在深圳、上海、东莞等多地建有产业园区,在全国有1200多家销售门店。

女装长期以来形成的批量化生产模式,面临设计打版周期长、排产效率低、市场反应慢、库存积压大等问题。

数字化转型让女装“精益化”生产和运营成为可能——影儿集团的物流运输效率提高约20%以上,柔性生产响应效率提升约25%,各厂区之间互联互通。

从生产端纸样打版向数字化智能制造转型,到销售端实体门店运营与线上渠道并重,影儿集团依靠全渠道业务数据中台、数字化供应链、数字化会员管理等系统全面拥抱数字化。

“如果之前线上业务做不起来,今天笑都笑不出来了。”俞淇纲说,数字化转型凸显深圳企业自愿创新、敢于创新的特点,先行者虽然有风险,但也会享受第一波红利。

在时装企业歌力思,数字化正在全面优化物料管理和制衣流程。深圳歌力思服饰股份有限公司供应链总监欧伯炼说,以RFID(无线射频识别)应用为例,该技术让每一件女装实现防伪溯源和质量品控。

深圳市服装行业协会会长潘明说:“2020年以来,深圳市服装企业积极在危机中孕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行业生产和运行质量逐步恢复,品牌的创新能力和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

截至2021年末,大浪时尚小镇入驻时尚企业超600家,中高端女装产业的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

根据深圳市龙华区大浪时尚小镇建设管理中心统计,小镇服装产业已从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出口加工型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自有品牌型模式转变,ERP系统、CAD、三维设计、RFID技术等高新技术,在企业营销、生产管理、研发设计、生产监控、市场推广等环节得到有效运用,75%以上的服装企业将销售额的5%至15%作为研发设计经费。

鞋企追求“毫米级”品控

如果说服装的误差标准是厘米级,那么鞋子的毫米级误差就会带给消费者完全不同的穿着体验。

在丽荣鞋业大浪厂区,这里的人均机台日产出900对,整体效率提升300%。产量的突破主要来源于瓶颈业务——真皮缺陷检测及数字化切割的突破。

在丽荣鞋业的自动排版切割车间,给动物皮张规划排版的不再是资深人工师傅,而是智能算法。

“结合各个鞋款,系统会根据动物真皮形状和大小最大化利用皮料,自动实现排版,而且可以自动避开真皮的伤残部位。”广东省皮革协会会长、丽荣鞋业(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忠杰说。

丽荣鞋业是百丽国际旗下核心子公司,近年来自主研发的AI全自动真皮伤残检测系统、自动排版系统、数控切割系统,已经成为鞋履个性化定制和精益化生产的有力工具。

目前,百丽正在探索规模定制的商业模式,以采集脚型、脚型大数据研究为基础,对定制业务梳理和推广,最终实现供应链改造。“目前面向个性化定制客户的订单已实现15天出货,大规模批量定制量已达到50万对/年。”郭忠杰说。

打造“时尚科技”新名片

大浪时尚小镇拥有多张国家级名片。小镇先后获“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全国时尚服饰产业知名品牌示范区”“国家时尚产业集群区域品牌建设试点”“大浪·中国服装区域品牌试点地区”等荣誉。2019年,大浪时尚小镇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列为“第一轮全国特色小镇典型经验”向全国推广学习。

目前,大浪时尚小镇时尚街区已成为“深圳市十大文化特色街区”之一。这里是客家文化、红色文化、时尚文化的交汇地。这些文化元素的富集,为大浪时尚小镇的创新创意提供独特的人文底蕴。

深圳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局长余锡权说:“数字化转型给深圳时尚产业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深圳时尚产业应立足本土时尚和科技产业的优势,协同湾区、放眼全球,推动数字经济和时尚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创意之都,打造大湾区‘时尚科技’新名片。”

杭州:算力小镇培育数字经济发力点

□记者 吕昂 杭州报道

算力作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的数据处理能力,被业界视为未来经济发展的基础资源,引来国内多地纷纷加快算力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布局。近日,中国(杭州)算力小镇正式开园,彰显出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杭州抢抓算力产业新机遇的明确方向。据悉,该小镇将引领浙江省算力产业发展,目标是打造长三角地区算力产业的行业应用端枢纽中心、全球一流算力产业创新区、长三角算力应用端枢纽中心。

谋划数字经济新增长极

中国(杭州)算力小镇位于杭州市临平区,占地面积138亩,总建筑面积46万平方米。通过产业基金运作,小镇重点招引以研发为主、估值1亿到10亿美元之间的创新企业。目前,算力小镇已签约算力科技、联芯通、图灵算力研究院等19个项目,另有创新载体8个、储备项目近200个。

据介绍,在算力小镇“研究院、平台、产业、基金、合作机制”五位一体的总体架构下,重点强调“算力云平台”和“技术转化平台”两个概念。前者广泛面向全国、重点聚焦全省,整合已有或在建的算力设施,如云计算数据中心、“乌镇之光”等,为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创新企业提供低成本优质算力资源。后者则主要孵化研究院早期项目,为研究中心、联合实验室的创新技术打开产业化通道,并以产业反哺技术研发,形成互促循环体系。

“算力产业将是数字经济未来发展的引爆点之一。”临平新城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小镇拟重点实施浙商数字产业园、算力科创产业综合体、华夏芯总部项目、京东方数科总部项目等11个产业建设项目,计划到2023年投资约30.67亿元,其中特色产业项目投资占比100%。根据产业项目的投资运营分析,预计到2023年,小镇算力及关联服务业年税收收入达到5亿元。

展现强大聚合辐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杭州)算力小镇所处位置,是杭州新设立的临平区,在杭州“一核九星”的发展格局中被赋予浙江制造中心、杭州东北门户的功能定位,以及融杭桥头堡、都市网络新中心、北部拥江新支点、转型发展引领区的发展目标。目前,围绕在算力小镇周边的阿里巴巴云计算数据中心、阿里supET、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浙江分院等高能级产业平台,正展现出强大的聚合与辐射能力。

据悉,算力小镇将围绕人工智能、芯片、数字经济、大数据、量子信息等科学技术重要发展方向,规划建设世界一流算力研究院、一流算力产业、一流算力论坛、一流算力人才、一流算力基金,而这些要素加快集聚,共同构成了对小镇众多入驻企业的吸引力。

曾担任中兴通讯集团副总裁的温卓明,如今是小镇入驻企业地卫二空间技术(杭州)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地卫二致力于AI卫星的研制,以及智能遥感星座的投资和运营,由原中兴通讯国际市场团队、独角兽公司连续创业者与金融人士、浙大微小卫星中心教授团队联合组建,在商业航天的国际化能力、智能卫星平台化能力方面业界领先。

在温卓明看来,商业航天的关键在于集成,而身处沪嘉杭G60科创大走廊、杭州城东智造大走廊和钱塘江金融港湾交汇关键节点上的算力小镇,有望成为长三角地区算力产业的行业应用端枢纽中心,算力资源在这里汇集、发散,将激活新的市场空间,能够为当地制造业带来新动能、新增量。

算力产业布局加速落地

据IDC与浪潮联合发布的《2020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算力指数平均每提高1点,数字经济和GDP将分别增长3.3‰和1.8‰。在乌镇智库理事长、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张晓东看来,所谓信息技术,本质是算力,第四次工业革命以来,小到手机、笔记本,大到超级计算机,这一切都离不开算力的支撑。

“算力的大小代表着对数字化信息处理能力的强弱,也是衡量数字经济活力的关键指标,更是支撑数字经济持续纵深发展的重要动力。”张晓东表示,“未来算力将会以何种形式呈现目前难以下定论,也许是脑机接口,也许是现在大火的‘元宇宙’,但如果没有算力,一切数字技术无从谈起,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就没有本质的支撑。”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算力发展指数白皮书》显示,截至2020年我国算力总规模全球占比约为31%,保持55%的高增长,高于全球增速约16%个百分点。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正与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一起成为推动网络强国建设的重要力量,也支撑着我国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

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明确提出布局全国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启动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构建国家算力网络体系。2021年5月,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明确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国家枢纽节点适当加快新型数据中心集群建设进度,济南、天津等8个超算中心相继成立。

据悉,北京此前已提出,到2030年培育成为人工智能算力枢纽、先进节能技术应用高地。山东提出要在3到5年内,打造成为全球算力产业新高地、数据汇聚共享新典范。浙江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全面深化数字化改革、打造全球数字变革高地,省会杭州此番将算力产业作为数字经济发展的新抓手,在业界看来也是一种必然。

“一个以数据流为导向的新型算力网络格局正在全国铺开,算力之于数字产业化发展的带动效应也将更加凸显。”张晓东表示,在需求与政策的双重驱动下,大力推进算力技术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及算力应用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也是国内数字经济发展的新赛道,具有技术、产业基础和优势的地区都想“抢跑”,各地有关算力基础设施和产业发展的布局预计将会加速落地。

关键词: 集聚 创新资源 重新 焕发生机 特色小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