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我与特区共成长 | 从书信到微信

2022-01-17 09:05:12    来源:厦门日报

1981年,我北上福州邮电学校求学。因为家中数我最小,加上身体不好,妈妈要求我每周必须写一封报平安的信回家,因此每周六我都要写信给妈妈,周日发出,住在鼓浪屿的妈妈通常周二早上就能收到。一到周三,妈妈要是没收到我的信就会坐立不安,猜想我病了,还是出了什么事,然后就焦急地吩咐姐姐上邮电局打长途电话给我。姐姐不得不花很多时间去排长队打人工的叫人电话,好不容易排到了,但往往听到邮电局工作人员无情地回复:电话打不进去,销号!可怜的姐姐白白浪费了好几个钟头。有一次好不容易打通了,传达室老伯在宿舍楼下高喊我的名字,说厦门来电话,我双腿发软,以为家里出了什么大事。

邮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在厦门海后邮电局电信班工作。日复一日,看到用户在营业窗口排长队打人工长途。那个时代,私人家中装有电话,犹如凤毛麟角。当时,一般只有生意人才会安装电话。家里装电话的实在令人羡慕,可谓是“贵族阶层”。电信班组若有急事找我,班长就得打电话到我家附近的公话亭,公话亭的店主还得跑到我家通知我,我得一路小跑到公话亭接电话。

记得有一次我下班前发了一份银行电报,最后一字为“45482”,我打成“45428”,回家路上突然记起,必须马上通知更正。我找了半天才找到一家公话亭,打通电话通知班组的同事发公电更正时,已经超过时限。为此我被记了一次差错。吃过没有电话的苦头,多么渴望家中能早日安上电话啊。

1985年1月,厦门正式开通万门程控电话,随着管线的建设,邮电局上下一条心,展开一场“攻坚战”,逐片上门为待装户安装电话,电话的供需矛盾得到了解决,我家也安装上了电话。进入上世纪90年代,厦门市致力于厦门信息港建设,加快和完善通信基础网络建设,光缆进入了高层大楼、生活小区和乡镇,我家也安装了宽带,家人也都拥有了手机。很快,我的手机也不断更新换代,从小灵通变成现在的5G智能手机。

2021年,一天深夜,妈妈突然出血,我急急忙忙跑到楼下找药店,可是有的药店关门了,有的买不到妈妈要的止血药。我急得团团转,突然手机“嘀”了一声,原来是在北京工作的儿子给我发微信。我把情况告诉他,儿子安慰我不用着急,只需一会儿,会有人送药上门的。我还不相信,十多分钟后,美团送货员把药送到家,这真的是太神奇了。

40年前,妈妈等我从榕城寄来书信要三四天,现如今儿子从北京给我发微信只需1秒。这在40年前谁敢想呀?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从书信到微信,这不是神话,也不是幻觉,而是我亲身经历厦门40年的通信巨变。

征文启事

●征文内容:紧扣主题,通过见闻、经历,记录见证厦门的发展变化,讲述奋斗者、建设者的故事,也可以分享个人、家庭在特区的成长、收获,或为厦门经济特区未来的发展建言献策。尤其欢迎附有新老照片对比的征文。

●征文要求:题目可自拟,要求内容真实,情感真挚、语言生动。以记叙文、议论文为主,篇幅1000字左右为宜。作品须是署名作者自己所写、首发,严禁抄袭,文责自负。

●征文时间:2021年12月1日至2022年2月15日

●征文邮箱:征文作品请发送到邮箱zfk@xmrb。com,注明“特区40年”字样,并留下真实姓名、地址、联系电话。

●奖项设置:一等奖2名,各奖励1000元;二等奖6名,各奖励600元;三等奖10名,各奖励300元;优秀奖10名,各奖励200元。

关键词: 电话 征文 公话 40 厦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