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我与特区共成长丨我是一名建港人

2021-12-31 13:10:57    来源:厦门日报

●赵恒章

东渡港,现在已成为美丽厦门的地标之一。每次走上山海健康步道,眺望美丽的东渡港,我都会想起东渡港的前世今生。

东渡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兴建,我们也算是东渡港的建设者,当然,更是东渡港发展的见证者。

1983年3月,我进了三航预制厂工作,而预制厂就是为东渡港专门生产预制品的。所谓预制品,就是老百姓口中的“四角块”,可用于铺设港口码头。当时的生产工具,是半人工半机械化的手推翻斗车和手动搅拌机。后来,手推翻斗车被改进成“扑扑车”,这种车用手摇柄启动时,会发出“扑扑、扑扑”的轰鸣声,跑起来一路冒着黑烟,驾驶座后置,前面顶着一个大大的方斗。如今已难觅踪影,我也多年没看见了。

制作“四角块”,是个辛苦活,尤其是拆水泥包。写到这儿,我不由得想起了梁乐贵等老一辈师傅们劳作的身影:手中攥紧一把小钩刀,先往水泥袋前端横划一道口子,然后双手大拇指和食指死劲按下去,牢牢抠住水泥袋,与此同时,双手用力,将水泥袋向上提起,一边拉一边快速抖动,把百斤重的水泥倒入混有砂、碎石的搅拌机中。搅拌机是下潜式的,口沿与地面齐平,施工中,人必须弯腰90度,相同的动作要不停歇地一遍一遍重复做,机器不停转,人就不能停,其中的辛苦可想而知。

我们三航预制厂最初叫“预制场”,地点位于寨上的大石湖。在厦门经济特区建设发展的浪潮中,随着东渡港、虎屿集装箱码头、象屿保税区码头、现代码头,以及高崎避风坞等的建设,我们单位也不断“长大”,实现了从“场”到“厂”的升级,从生产“四角块”到能生产500吨以上的沉箱,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企业也不断发展壮大。

2017年底,地铁1号线开通,厦门进入“地铁时代”。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也带来了企业的转型与发展,我们三航预制厂紧跟时代步伐,又配合厦门地铁建设上了两条“管片”生产线,继续为特区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

经过40多年的建设,东渡港已经成为现代化物流港区,我挺自豪,我是一名建港人,我是东渡港巨变的见证者。

关键词: 东渡港 预制厂 水泥袋 三航 搅拌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