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集美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昨日开幕 解读集美区政协工作亮点

2021-12-27 08:58:23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 (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桂桢 通讯员 罗春林 图/集美区政协提供)昨日,政协第九届厦门市集美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开幕,总结过去五年政协工作,展望今后工作目标。

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连续五年居全市六区第一,首次搭建高校委员季谈会协商新平台,首次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和部门工作“双评议”,首次开展“委员基层行”系列活动……会场里,一组组数据新鲜出炉,引发委员们的热烈讨论。

过去五年,集美区政协紧紧围绕全区工作大局,在资政建言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为促进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建诤言献良策,为推进集美高质量发展超越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数据

集美区政协八届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协委员提出提案1034件,经审查立案636件,提案按时办复率100%。其中列为重点提案16件,通过意见反馈,委员对提案的办理结果满意率达到99.2%。

集美区政协委员调研安仁产业园项目。

围绕中心履职献策 推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有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促进杏林湾金融产业集聚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在集美区政协助推下,集美区政府多次实地走访调研,建立了“直接投资+引导子基金”的模式,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管理方式,通过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本参与产业投资。

如今,杏林湾金融聚集区已汇聚466家股权投资类企业,注册资金1095亿元。区产业引导基金荣登“2021年中国政府产业引导基金50强”榜单,位列第22名,跻身全国区级同类基金前3强。

“党政中心工作推进到哪里,政协工作就跟进到哪里。”五年来,集美区政协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任务,尤其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务实协商议政,主动建诤言、献良策,推动辖区经济社会发展。

为助推高素质城市发展、高颜值城市建设,集美区政协重点就推进水环境治理、提升城乡融合度、海岸线景观带建设和优化创新发展环境等专题进行常委会、主席会协商;先后就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紧密产学研体系、培育发展健康产业、促进人才引进与经济贡献更紧密融合等议题,召开高校委员季谈会开展协商议政,集中多方智慧和力量,所提的许多意见建议得到集美区委、区政府的重视与采纳。

深接地气广纳民意 聚焦民生办实事

前不久,集美区召开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公布了一组喜人的数据——五年来,新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43所,新增学位34440个,该区获评首批省级“教育强(县)区”。

斐然成绩的背后,也有集美区政协的一份功劳。多年来,区政协委员提出了《关于补齐教育短板的建议》等多份提案,并专门召开高校委员季谈会,征集了诸多具有可行性的建议。区政府高度重视,把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列为补齐民生短板的主要任务之一,着力改善教育资源供给。

这是集美区政协情系社会、聚焦民生办实事的典型案例之一。多年来,集美区政协本着“深接地气、广纳民意”的初衷,组织委员先后对新城慢行系统建设、社区书院建设和农村幸福院建设等25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相关工作进行视察,为改进工作、促进发展提出意见建议,发挥积极作用。

此外,集美区政协把反映社情民意作为政协委员和党派人士参政议政、建言献策的重要载体,健全信息工作机制,设立镇街社情民意工作站,组建特邀研究员、信息员队伍,强化信息工作。五年来共编撰社情民意专刊99期500余件,被上级政协采用80余件,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连续五年居全市六区第一,并在全省政协信息工作会议上作经验发言。

拓展委员履职平台 协商民主更深入

近年来,为营造畅所欲言又理性有度的协商氛围,集美区政协首次搭建高校委员季谈会协商新平台,首次开展重点提案办理和部门工作“双评议”,形成以全委会协商为龙头,以政协常委会专题议政性协商和高校委员季谈会为重点,以双月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和部门工作评议,以及专项民主监督为常态的协商格局。

集美区政协积极拓展委员履职平台,首次开展“委员基层行”系列活动,创新打造了“委员社区讲堂”“委员社区医疗服务站”“委员法律服务站”“委员志愿服务队”等委员服务品牌。五年来,共举行协商议政活动40次,组织专题视察40次,开展专项民主监督11次,推动协商民主向基层延伸和党建引领政协履职的经验做法得到省政协肯定。

此外,支持和保障党派在全体会议、常委会议、视察调研、协商监督等议政平台中的主力军作用,安排他们优先发言、重点发言,尊重他们的意见建议。五年来,区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提交大会、常委会发言96份,撰写集体提案120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138条,完成课题调研82个,86人次各界别委员参加党委政府开展的监督评议活动,广泛团结凝聚协商民主的力量。

【委员风采】

●连明富:推动建设闽台特色文化公园

“今年,我准备提议在集美西滨片区创建一个大型的闽台族谱博物馆。”政协委员、福建省连横文化研究院理事长连明富为两岸文化融合发展献计献力,提出诸多卓有建树的建议。他说,对远离故土的人而言,族谱是一个家庭历史的延续,闽台族谱博物馆如果落成,将吸引大量台胞来寻根问祖。

一直以来,连明富都有一个愿望——在集美区打造一个闽台特色文化公园。在集美区委区政府推动下,这一设想即将变成现实。相关部门将利用辖区日东公园的闲置空间、管理用房,引进闽台历史文化研究院并设立分院,以乡音、乡缘、乡情、乡愁、乡味、乡望为主线,打造一个特色鲜明的闽台文化公园及两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逢传统佳节,公园将开展歌仔戏、南音、木偶戏闽南传统公益演出;定期组织台商、台青和辖区居民开展文化活动,如心灵讲座、书画讲座等。”连明富介绍,公园还计划引进猪脚面线、肉圆等闽台风味美食,用乡味连结两岸人民,让公园成为集美(杏林)两大台商投资区台企台商们守望相助、共叙乡情的特色文化交流场所。

●徐干远:发挥特长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五年来,集美区第八届政协做了很多实事,极大地调动起我们参政议政的积极性。”政协委员、厦门鑫永安会计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干远说。

近年来,徐干远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良莠不齐,他发挥自身财税专业特长,为企业开展业务培训、咨询等公益服务,提升财务管理水平,进而促进企业良性运转和发展。

作为党委政府与群众间的纽带,徐干远总是第一时间向企业、百姓宣传最新的惠企政策、税务优惠政策,并积极收集企业和群众的心声,通过提案、反映社情民意等形式汇报给政协。他的多项提案、社情民意信息方面的建议,得到国家、省、市、区的采纳,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荀山英:灵活引才提升医疗服务质量

“近年来,集美区人口数量剧增,但医护人员增幅较小。”政协委员、集美区杏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荀山英作为医护人员,尤为关注集美区医疗事业发展。她建议,相关部门可以根据辖区人口变化,采取购买服务、特殊人才引进计划等灵活的方式,提高医护人员配比,优化医护人才结构。

荀山英说,另一方面,建议构建平战结合的医疗应急体系,科学利用信息化手段,有效利用大数据提升医疗服务质量,让群众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五年展望】

提升工作质量 倾力服务发展大局

今后五年,集美区政协将把强化政治引领作为“主轴”,把服务发展作为“主线”,把提升工作质量作为“主调”,不断完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内容、形式和程序,为集美高质量发展超越、更高水平建设“两高两化”示范区提供新思路。

倾力服务大局,聚焦抓经济促全局、深化改革开放、推进跨岛发展、创新基层治理等攻坚突破任务和重点,有效开展专题协商、对口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紧盯全区重要部署的落实情况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民主监督;深化“人民政协为人民”理念,更加聚焦重点民生议题,持续助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团结民主,进一步加强与各党派团体、各阶层在政协的合作共事,发挥政协联系广泛的优势,加强对外联谊交流,积极为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牵线搭桥,为增进集美人气、商气、文气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 集美区 政协 协商 委员 提案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