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厦门音乐艺术40年来探索多元创新 并通过网络传播走向世界

2021-12-21 19:33:26    来源:厦门晚报

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林晓云)厦门音乐界“宝藏”丰富。除了世界知名的音乐家如郑小瑛、殷承宗等,还有更多来自民间的音乐人活跃在大小舞台和赛场上。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厦门的音乐艺术也随之走出福建、走向世界。一些优秀的合唱团犹如“夜空中最亮的星”,经过网络传播,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厦门好声音”,如厦门六中合唱团,因其充满青春活力的正能量,频频受到央媒的关注。

18日,“不散场”厦门吉岛合唱团2021流行合唱专场音乐会在厦门嘉庚剧院举行,音乐会融合了经典和流行合唱艺术,探索多元的音乐风格。该合唱团艺术总监徐聪,也是厦门六中合唱团的编曲及制作人。

探索创新

合唱爱好者组成团队每年举办两场音乐会

厦门吉岛合唱团是一支由厦门青年音乐人和来自各行各业的合唱爱好者组成的混声合唱团,于2017年4月成立,探索多元的合唱表演方式。合唱团每年举办两场专场音乐会,包括爵士合唱专场、音乐剧主题专场、新世纪风格专场、流行合唱专场等主题音乐会。

18日晚上的演出曲目,包括《给我一双翅膀》《大鱼》《回到拉萨》《夜空中最亮的星》等。徐聪说,音乐会主题之所以叫“不散场”,是希望疫情结束后大家能回归剧院。作为厦门本土的合唱团,他们一直坚持创新。身为艺术总监的徐聪,在传播音乐艺术上做了很多探索,但其实他并非音乐科班出身。

徐聪说,无论是流行合唱还是古典合唱,都需要传播。如今网络发展迅速,各种视频平台成为最好的传播途径。厦门六中合唱团、吉岛合唱团等,完成了录音和后期拍摄制作后进行推广,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我们希望让合唱音乐从音乐厅走到现实生活中。”他说。

“网络传播给合唱艺术增加了很多的可能性,因为后期有巨大的视觉、听觉创意空间,用视频语言制作具有想象力的作品,比现场的表演艺术更加丰富和多元,不受空间场地的限制。”徐聪说,这是目前音乐人不断尝试和探索的新传播方式。

“视频创意很重要,需要多团队配合。”他说,合唱看起来是一群人在表演,其实是用这样的方式创作多题材的作品,结合表演、视频语言和音乐语言,通过丰富的创意角度传达更透彻的音乐理念,“其实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情”。

传承传播

打造“音乐厦门”文化品牌本土音乐人才辈出

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年以来,伴随着经济规模的快速腾飞,文化艺术领域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2015年推出的“音乐厦门”这一文化品牌,尤其鼓励和推广原创音乐作品。

12月6日,2021厦门音乐季在鼓浪屿音乐厅落下帷幕,涵盖了弦乐、钢琴、打击乐、吉他四大主题音乐周,共举办了45场次的音乐艺术活动,累计4.7万人参与;组织了2021厦门钢琴公开赛暨青少年钢琴比赛、吉他弹唱大赛、第一届全国爵士鼓大赛三大赛事,为市民带来了高水准、多元化的音乐文化享受。

音乐已成为厦门这座城市的“基因”之一,从厦门拥有众多的剧院、音乐厅就可以看出厦门人对音乐艺术的热爱。鼓浪屿音乐厅于1987年2月建成,多位世界顶级音乐家曾登上这个舞台,这里举办过多届鼓浪屿钢琴节、鼓浪屿四季音乐周等,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爱好者,在这里欣赏到高质量的音乐会。

此外,闽南大戏院、沧江剧院、嘉庚剧院、宏泰音乐厅、五缘音乐厅等演出场馆,丰富的演出节目不断。

厦门不仅拥有剧院等“硬件”,更拥有无数音乐人才的“软件”,让音乐艺术传承、创新和发展,活跃在世界舞台上的优秀音乐人有小提琴家黄茜卡、青年钢琴家牛牛、音乐剧演员李炜玲等。

除了本土艺术人才,还有越来越多音乐人选择到厦门发展艺术事业。其中最著名的有指挥家郑小瑛,她从北京来到厦门,成为“新厦门人”,组建厦门爱乐乐团、推广歌剧、建立郑小瑛歌剧中心,吸引了更多音乐人加入。另外还有来自台湾的第一代校园民谣创作歌手杨慕,他创作的《厦门亲像一首歌》在2017年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欢迎晚会上唱响。

关键词: 厦门 音乐 合唱团 合唱 音乐会 特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