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在家办酒会 掩护地下党员活动

2021-12-15 08:10:48    来源:厦门日报

公园东路76号。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袁舒琪 图/记者 林铭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舍生忘死,用鲜血铸就壮美山河。在思明区公园东路白鹤路一栋不起眼的老房子中,就有过一段红色往事。“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第十五站,记者与此站的红色守护人——市土地发展中心科员杨璐瑜走进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机关公园东路旧址。

历史:将党的机关安设在自家 指挥开展地下斗争

走过公园东路76号,如果不是附近矗立的石碑上记录着曾经的红色故事,大多数人都会以为,这只是栋不起眼的民房。

“当年这里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书记刘双恩的家。从1947年10月至1948年10月,这里也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机关所在地。”杨璐瑜慢慢讲述起发生在这栋建筑中的往事。

1946年12月刘双恩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放弃海关优厚待遇,回归母校集美水产航海学校任教,也开始了他的共产主义事业。1947年,刘双恩利用担任厦门港领航的有利条件,争取航海人士参加革命工作。同年,他担任中共厦门市工作委员会书记、中共泉州中心县委监察委员。

“最危险的地方就是最安全的地方”,刘双恩不顾危险,将党的机关安设在自家中。为掩特务耳目,他经常在家里举办酒会。他还通过关系为同志提供掩护身份,让自己从医的家人们为伤员看病,并利用海运,转送了许多物资和同志进入内地。

与刘双恩同住的还有组织委员郑秀宝、宣传委员梁明富,他们在这里指挥工委所属的基层组织和共产党员,在“白色恐怖”时期,开展地下斗争。

1948年10月,刘双恩接上级指示,赴香港执行任务,由郑秀宝代理工委书记,工委机关撤出公园东路76号。

现状:已安置腾退租户 将改造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

记者从相关职能部门获悉,公园东路76号是我市的直管公房,目前已无人居住。今年,相关部门对该房屋产权和租赁使用情况进行了细致调查,多方筹集安置房源和补偿资金,已经完成承租住户的安置和腾退工作,并移交给开元街道。目前,在思明区牵头下,将把此处改造成为爱国主义红色教育基地。“此举将让红色革命遗址得到更好地保护开发和利用。”杨璐瑜指出。

近年来,市资源规划局重视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传统村落和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市土地发展中心在实施旧城更新改造、组织项目建设和开展征地拆迁前,都会明确对改造或建设区域内50年以上的建筑进行普查甄别和认定公布,开展文化资源评估论证,提出保护措施。

改造活化形式多样,不仅可通过微改造,推动历史空间复兴,承担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功能,也可通过“修旧如旧”,因地制宜进行运营管护。通过物权转移和活化传承,更好地发挥历史文物、红色遗址和风貌建筑的社会经济效益。

建筑简介

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机关公园东路旧址位于厦门市思明区开元街道公园东路76号(刘双恩家旧址)。自1947年下半年至1948年,是中共(闽中)厦门工委机关所在地。

红色守护人说

市土地发展中心科员杨璐瑜:赓续红色基因,我们高度重视包括红色资源在内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的保护利用工作,让这些红色资源成为新一代厦门特区人接受精神洗礼、激发爱国热情、凝聚奋进力量的重要场所。

写在系列报道的最后

穿过历史的硝烟,在建筑中寻找红色记忆,在行走中学习党史。

在建党100周年之际,自七月份以来,市资源规划局与本报联合组织策划推出“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精选15处有特色的红色建筑,通过精心挖掘、走访,讲述它们为这座城市镌刻下的光荣与梦想,烙印进这座城市文化“活的记忆”。同时,以“一栋建筑,一个红色守护人”的形式,为您呈现市资源规划局及下属各分局、各单位,在推进我市历史风貌建筑、红色建筑的认定、规划、保护、修缮利用等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此组报道,也是市资源规划局让党史学习教育“实”起来、“活”起来、“亮”起来,真正入心入脑、走深走实、见行见效,融入真情血脉的重要举措,成为该局“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动力源泉。

截至今天,15个红色建筑的故事已经全部呈现,“历史建筑光影中的红色记忆”系列报道也将告一段落。希望这个系列的报道,能带给您一段特别的体验,不仅在建筑与时空的光影中,与历史对话,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也能让您铭记峥嵘岁月,重温红色记忆。

关键词: 红色记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