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我与特区共成长 | 梦圆软件园

2021-12-09 10:49:58    来源:厦门日报

清漾

1986年夏末,美丽的厦大校园像往常一样,又迎来了一批充满朝气的青春学子。一位名叫江新华的年轻人就在这群新生中,他是刚入学的研究生,并且是第一次来厦门,对未来,他充满期待。

两年后,江新华研究生毕业,他放弃了去一线大城市的机会,选择留在厦门,进入一家事业单位工作。那时的厦门,被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焕发出勃勃生机,原本贫穷封闭的海防前线小城,成了经济特区,各种机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工作几年后,和很多“弄潮儿”一样,江新华也满腔激情地“下海”经商,投身厦门经济特区发展的浪潮中。

江新华在电子城租了个摊位,开始销售PC机之类的电子产品,他一个人,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但这不是他的目标。几年后,江新华到帝豪大厦租了写字楼,成立了科技公司。公司成立伊始,只有几个员工,但他们干劲十足。随着公司一点点进步,江新华萌生了入驻软件园的想法,对一家科技企业来说,“软件园”三个字就是最好的名片。

那时候,软件园一期已建成使用,但江新华的公司还不具备入园条件,他不气馁,暗暗给自己鼓劲:过几年再看看!经过几年发展,江新华公司的员工达到了四五十人,那时软件园一期已无法满足厦门日益增加的科技企业的需求,软件园二期便应运而生。江新华的公司已拥有高新科技企业资质,他果断地申请购买了软件园二期的写字楼。软件园二期园区配套设施完善,江新华的公司顺利入驻。当时软件园二期入园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走在园区还有些冷清的观日路和望海路上,江新华踌躇满志,因为他的公司入园后享受了软件产品增值税即征即退、技术贸易合同免税并奖励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厦门经济特区为吸引人才而实施的人才入户、购房等优惠政策,给公司引进人才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江新华的公司经过多年的努力,逐步发展成拥有一百多名员工的高新科技企业,2013年,成功在新三板上市。

此时的软件园二期,早已是创业热土,高新科技人才聚集,写字楼的停车位都“一位难求”,而上下班时间,观日路和望海路常常拥堵。而同样如火如荼的,还有厦门的科技产业,于是又有了软件园三期,位于集美新城的“软三”规模更是远胜“软二”。

这是一个平常的早晨,江新华站在办公室的窗前,阳光照射在他的身上。看着窗外川流不息的人流,他思虑着,是不是应该去“软三”再买个写字楼?过去的岁月,他有幸见证了厦门的沧桑巨变,更有幸的是,他作为一个追梦者还参与其中。四十年的特区建设和积累,将会使厦门经济特区的前进的步伐迈得更大、更坚实,他希望继续追随这样的步伐勇往直前。

关键词: 软件园 新华 厦门 二期 经济特区 写字楼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