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两幅画里的澳头成长密码

2021-12-05 07:43:25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文/图 厦门日报记者 邵凌丰)来到澳头,从双清桥越过波光粼粼的怀远湖,穿过几栋民居,就到了沙塘里34号。这座百年闽南古厝的墙上,挂着两幅《澳头全景图》——这一栋古厝、两幅油画以及背后的一对父子,藏着澳头的点滴变化,也蕴着浓浓的乡愁。

两幅画的作者都是荷兰归侨蒋才裕,他也是这栋古厝的老主人,他的儿子蒋永泰现在管护着这里。

第一幅画略小一些,左下角标注着“一九四九年前景”。蒋永泰说,父亲上世纪三十年代归国之后,怀念儿时的澳头景象,用自学的画画技法留下了这样的记录。画中,红顶古厝连绵成片;好几座大小不一的桥搭在水面上,连起了村间道路;龙舟池里有两艘船在竞速前行,而外海上的帆船则朝外航行,这些船或北上或南下,记录着更早时澳头人冲破风浪驶向世界的历史,我国第一艘直通新加坡的货船,就是在1821年从这里驶出……

另一幅画尺寸更大,左下角标注着“于一九六三年四月作”。这是蒋才裕在第一幅画的基础上,逐渐补充、修改完成的——直到他2009年逝世,用了近50年时间,这幅画才完成终章。虽然蒋才裕当时并没有在澳头长住,但他隔一段时间总要回来一趟,把澳头一点一滴的成长与变化,慢慢加进画里。

红顶古厝依然有,但三层小楼也穿插着矗立起来了,栉比鳞次、密密匝匝,被海环绕的澳头烟火气更是浓郁;古渡码头建起了长堤,蜕变重生;海对岸的厦门岛五缘湾也有了更多现代的气息……那时的澳头,翔安乡村的寻常巷陌,搭配着怀远湖清澈的水,散发出恬淡与幸福的气息。

画的左下角海面上,一条长长白线标出了“海底隧道”四个字。“2009年上半年,隧道还没有完全建成,也还没有命名,但我父亲很激动,选择用这样的方式留在画上。”蒋永泰说,父亲终究是没能等到隧道正式通车的那一天,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但仔细观察这幅画的更多细节,就会发现蒋才裕其实悄悄做了展望:怀远湖上有两座凉亭,远处绿水青山的美好生态,海面上百帆竞逐的热闹画面……彼时尚未实现,都是老人家对澳头美好的愿景。

蒋永泰知道,父亲用两幅画,把澳头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画遍了,而他也继续着父亲的做法,与家乡一同前行——父亲用画布,他选择了用纸笔。无论是怀远湖清污、雨污分流,还是以文化艺术引领澳头的未来建设发展,蒋永泰都经过自己的考察与思虑,郑重写下建议书。如今的怀远湖湖光潋滟,鸟栖人欢,已经成为全区小微水体整治的一个范本;随着澳头的艺术氛围越来越浓厚,周末到这里来看展、观光、打卡已经成为不少市民游客的首选……蒋永泰欣喜地推动并见证着这些变化,而古厝在他的努力下,现在也已经成为“闽侨文史馆”,收藏了许多关于澳头的历史片段。蒋永泰知道,父亲留在画上的那些愿景正慢慢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图景,更添上了不少老人家未曾想见的变化。

画有最终章,爱无休止符。如今的澳头,正在成为翔安连接与观察世界的一个窗口。蒋氏父子始终把对澳头的乡情记挂在心上,跨越了近一个世纪接力前进,为家乡的发展倾尽心力,以特有的方式参与并见证了澳头的发展变化。这份思乡爱乡之情,就如两幅画左上角都有的那轮艳阳,永远明亮、充满希望。

关键词: 成长 澳头 密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