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以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 探索共同富裕“许昌路径”

2021-11-16 11:33:37    来源:经济参考报

在河南省18个省辖市中,许昌市的面积排第14位,GDP却稳居第4位,是省内民营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许昌制造”名声响亮。近年来,凭借县域经济良好基础,许昌开启“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发展新篇章,推进城乡融合共同富裕先行区建设,以城乡融合引领乡村振兴,建立健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政策体系,探索共同富裕“许昌路径”。

“芯”上“谋新”:以创新破局农业高质量发展

在许昌长葛市石象镇种业基地,成排并联的温室棚内,一串串青辣椒压弯枝头,散发着果香的甜瓜一个个垂在空中,番茄、豆角、茄子等瓜果蔬菜品种,长势喜人。

“育种号称农业‘芯片’,我们一年试验的辣椒杂交组合有上千种,但最终能持证进入市场的成熟品种只有2到3个。”种业基地负责人、河南鼎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伟岭说,育种高投入,也是高收益,辣椒种子论粒卖,一粒卖5毛钱,7克就能卖500元。

当前,长葛正着力打造石象镇“种业小镇”,通过引入中国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和种业企业,在产业园内建设试验基地,强化新品种孵化,加强技术攻关,着力破解种业“卡脖子”难题。

目前,仅朱伟岭一家企业,拥有400亩的蔬菜育种基地,以土地流转和土地入股方式,建立了5000亩的小麦、玉米育种基地,另外托管2万亩耕地用于小麦、玉米制种,“育繁推”一体化,带动5000户农户增收,小麦和玉米种子销售覆盖黄淮海地区,蔬菜种子销售辐射全国。

朱伟岭介绍,以土地托管为例,公司统一提供种子、农资、植保、耕作等服务,让农民每亩少投入100元左右,由于粮种回收价高,每亩又多赚150元左右,连省带赚,合计每亩增收250元左右。

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霍新发表示,围绕“育繁推”一体化目标,许昌支持种业创新发展,全市持证种子企业29家,通过国、省审定的小麦、玉米、大豆主粮作物品种33个,小麦种子常年繁育面积超过22万亩,全市主粮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稳定在98%以上。

除了支持种业发展,许昌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推进高标准农田和集中连片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分别建成367万亩和116万亩。其中,在高标准农田区域内,整村整乡整建制发展优质强筋小麦100万亩,全部实现专种、专收、专储、专用。

“小”而“谋大”:以特色产业撑起小村小康梦

蜂王浆、蜂蜡、花粉、蜂胶等蜂产品琳琅满目,摆满货架,巢础、摇蜜机等蜂机具应有尽有……长葛市佛耳湖镇岗李村,一个地理区位并不突出的中原农村,如今,全村八成农户从事蜂产品和蜂机具的生产销售,产品远销海内外,一个村形成了年产值达7亿元的“甜蜜事业”。

1983年,作为村里最早一批走南闯北收蜂蜡的村民,河南省长兴蜂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满长创办了全镇第一家蜂产品加工厂。“目前,企业通过跨境电商,蜂产品已远销100多个国家,年出口蜂蜡3600吨,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李满长说。

据长葛市官方统计,在地方政府支持下,蜂产业已实现从点状起步到片状抱团发展,已覆盖2个乡镇,全市蜂产品企业200多家,规模以上的蜂产品企业37家,蜂蜡年加工量占全国总量的85%,是全国最大的蜂产品集散地。

长葛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刘世祥说,近年来,长葛正打造集生产研发、旅游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蜂业小镇”,打造产业集群,推动其从小变大、由散变强,已经带动本地10多个村3万人就业增收,实现年产值50亿元。

食用菌是许昌另一个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特色产业。在许昌建安区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珍稀食用菌液体菌种全自动化生产线、菌丝培养智能温室及灵芝等珍稀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车间,一派智能化生产的景象。

河南世纪香食用菌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彦增介绍,公司采用“企业+农户+基地”模式,在产前、产中、产后提供全过程技术服务,通过订单生产、保护价收购,已辐射和吸纳近6万人从事绿色食用菌生产、加工、包装、运输等工作。

建安区陈曹乡许东村就是这个产业链条上的一环,该村百珍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伟告诉记者,得益于“企业+农户+基地”,在订单农业模式下,合作社辐射周边5个村20多户的60多个大棚,种植平菇、白灵菇、香菇等食用菌,由企业提供种子、菌棒、技术指导,合作社主要投入土地和人工。

“以种白灵菇为例,一亩地一季收入3万多元,扣除成本之后,农户每季每亩地能收入1万多元。”李伟说,跟着龙头企业种食用菌,技术和销路有保障,收益稳定,今年参加合作社的农户将达30多户。

为满足蜂产业、食用菌产业等特色产业用地需要,许昌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燕介绍,许昌积极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搭建起全市统一的交易平台,2020年共交易12宗452.9亩,腾退并盘活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绿”中“谋游”:让偏僻村落吃上“文旅饭”

在有“钧瓷之都”美誉的许昌禹州市的神垕镇槐树湾村,这个过去的煤矿塌陷区,凭借好生态和古村落人文景观,吸引数十位陶艺创作者驻村创作,将破落山村变成了钧瓷创作、生产基地和远近有名的文化旅游特色村。

在村内一个院子里,记者看到,堂屋门前挂着“九品窑工作室”牌子,一个个雕工考究的圆形茶盘泥坯整齐摆放在院内,等待入窑素烧和上釉。

“90后”青年李峰是九品窑工作室负责人,他在2016年来到槐树湾村,租下空心院,开始钧瓷创作和生产,如今,一年销售钧瓷8000件,销售额50万元。

神垕镇党委书记田秀杰表示,槐树湾村的石洞、石楼、石房屋、石磨坊等古建筑群框架完整,村集体合作社回收村内空闲房屋作为集体资产,按照“修旧如旧”原则进行整修,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出租给陶艺创客建立工作室进行创作,村民通过房屋入股参与集体经济分红。

据统计,近年来,禹州市开展荒芜宅基地连片整治,把农户原有的宅基地置换或收回,整治闲置宅基地3600多处,实现一宅变游园、花园、菜园、树园,发展特色旅游,让山村吃上“文旅饭”。

许昌市市长刘涛表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必须以城乡融合为抓手,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目的,坚持产业、生态、文化“三篇文章”一起做,积极培育以农业为起点的“旅游+”“生态+”等新业态,实现有产业、有就业、可持续,促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许昌鄢陵县位于亚热带和北温带的过渡区,是“南树北移、北树南迁”的理想驯化基地。自二十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依托这一优势扶持壮大花木产业,逐渐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之一。

目前,鄢陵花木栽培面积近70万亩,花木主产区林木覆盖率达到80%,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清新空气标准10倍以上。花木产业转型催生出的生态红利日益显现。鄢陵县目前已拥有3个国家4A级景区和26个生态宜居区。一年的旅游人数达1000万人次,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超50亿元。这个北方平原县收获“中国花木之乡”“中国长寿之乡”等诸多称誉。

许昌市副市长汤超介绍,许昌城乡融合发展正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诸如佛耳湖镇蜂业小镇、石象镇种业小镇,鄢陵县花木现代农业产业园等建设,一个个产业园就是城乡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正成为“融通”城乡的产业之桥。对此,许昌正有效集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进行集中投入、打捆使用,加快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示范区。

2019年,许昌全域被确定为“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是河南省内唯一入选地级市。今年,《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河南许昌)实施方案》已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发文支持高质量推进许昌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

“许昌的县域经济各具特色、竞相发展,具备良好的基础。我们将协同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以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破冰引路,探索乡村振兴的‘许昌模式’。”许昌市委书记史根治说。

(杨明杰 孙清清)

关键词: 城乡融合 引领 乡村振兴 探索 共同富裕 许昌路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