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国贸新老地标 融入厦门经济特区“城”长

2021-11-10 12:11:01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文/厦门日报记者 林露虹 图/国贸控股提供 除署名外)对于许多老厦门人来说,厦门国贸大厦在心中的位置是抹不去的。这座高168米、共45层的建筑,曾是“福建第一高楼”。尽管后来厦门的“天际线”不断被刷新,但国贸大厦始终被视为城市的地标、时代的符号。在“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征集活动中,国贸大厦屡屡被市民提及。

作为国贸大厦的“主人”,国贸控股集团及旗下投资企业,正是成长于改革开放、发展于改革开放的企业缩影。这家与厦门经济特区同龄的企业,从7位员工、两部自行车起步,发展为营业收入超4000亿元的“世界500强”企业。而国贸控股集团如今的总部所在地——国贸中心,作为两岸金融中心首个启动项目,也已成为厦门的新地标。

从国贸大厦到国贸中心,岁月流转中,新老地标交织成经纬,呈现出国贸控股集团改革创新发展历程,也是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的生动演绎。

国贸大厦

上千吨连廊升上百米高空

在翔安隧道口筑起“厦门之门”

从一开始,国贸中心就坚持高标准,以国际眼光、厦门特色来推进设计。聘请国内顶尖设计单位广州设计院进行工程主体设计、知名设计师郭明卓担纲主创设计。

项目设计方案几易其稿,最终确定了“门”的建筑形态。“门”的灵感,源自“厦门之门、国贸之门”。国贸方面希望人们借由这扇“门”,把握时代脉搏,感受厦门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可仰望,可远眺。如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国贸中心这扇“门”都不失壮丽。这蕴藏着设计师的巧思——利用项目地块与翔安隧道出口、远处海景成一轴线的特殊地理优势,使这扇“门”既作为从海上望向整个两岸金融中心片区的首要地标建筑,同时成为翔安隧道出口处的第一视觉焦点。

当然,使“门”字建筑成型,难度不小。国贸中心由两栋超高层塔楼及顶部的连接体组成,塔楼间的跨度达40.2米,空中钢结构连廊的重量达1000吨以上。这意味着,施工方需要把上千吨的连廊“爬”至百米高空。

面对挑战,团队迎难而上,勇于创新。在设计上,采用钢结构大跨度桁架的形式,把两栋塔楼连接在一起;在施工上,则采用“裙楼屋面拼装、液压整体提升”的技术。经过为期半年的准备,项目于2015年年底启动空中连廊提升工作,现场出动了16台液压缸、650吨履带吊车等“大家伙”,最终在施工人员有序、严密的操作下,历时两天圆满完工。像这种重量和高度的提升工程,当时在国内并不多见。

幕墙内开窗设计

“会呼吸的大楼”美观又新潮

好的建筑,不仅有高颜值,更有以人为本的“温度”。秉持这样的理念,国贸中心下足功夫,在结构设计上,摒弃了市场上常见的中心核心筒布局方式,采用板式建筑选型,提高办公舒适度。

对于玻璃幕墙建筑来说,如何做到既有自然风进楼,又能保证外立面的美观?为了破解这一难题,国贸团队携手施工单位多方取经,最终决定采用幕墙内开窗设计:一方面,将大楼立面设计为玻璃幕墙加竖向造型立柱,有效遮挡直射阳光、噪声;另一方面,巧妙利用造型立柱,在上方设置穿孔铝板,并在立柱内设立开启扇,通过建筑外立面竖线条进行自然风导入。

“幕墙内开窗,这个设计即便在今天看来也让人觉得很新潮,不久前还有单位特地来参观学习。”国贸控股集团有关人员还特别提及一个细节,“在大楼内办公,经常能看到绿植在风的吹拂下摇摆,心情也跟着美丽起来。”

绿色循环建设理念贯穿于整个项目过程中。国贸中心也因此荣获第四批全国建筑业绿色施工示范工程,以及二星级绿色建筑。国贸中心投用后,绿色依然是关键词。就在今年10月,国贸中心还成为我市首个“零碳大厦”。

从国贸大厦到国贸中心,地标更迭中,国贸控股集团规模、效益稳步攀升,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行稳致远,公司连续5次上榜“世界500强”,今年更是跻身世界500强前200位。

【背景】

创造多个第一 引领开放之先

如果说建筑可以阅读,那么国贸大厦、国贸中心这两本书的底色便是改革创新。因为改革创新,国贸控股集团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引领开放之先:第一批地方贸易企业,发行厦门第一批股票;特区最早的一批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全省第一家中外合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成立厦门市首家市级教育集团;成为厦门市首批入选国务院“国企改革双百行动”的企业;成立福建省规模最大的汽车集团;设立首个由厦门市属国企发起的产业基金;旗下投资企业开创厦门市属上市国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的先河……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向“十四五”,国贸控股集团将在战略指引下,在供应链、城市建设与运营、消费与健康、金融与科技四大赛道跨越前进,以数字化创新驱动,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与特区同成长、共进步。

关键词: 融入 地标 特区 国贸 地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