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走进四名新闻人家中 倾听他们在新闻路上的故事

2021-11-07 09:10:49    来源:厦门日报

他们是“编辑夫妻”,一个上夜班一个上白班,多数时候只能在午饭和晚饭时见面,在他们的合力打造下,家里也浸染了“新闻”气息,布置得像“编辑部的故事”茶话会;他们是新媒体新人,一个入职一年一个工作三年,都在今年抗疫的关键时刻展现新闻人的责任与担当,或在同安一人包揽采访拍摄剪辑写稿,或全副武装深入探访方舱实验室。

在11月8日第22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本期家访走进本报四名新闻人的家中,说说他们工作背后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和心里话。

一个白班一个夜班

夫妻俩虽是同事 通常只在午饭和晚饭时相聚

厦门日报记者林路然(左)采访李一扬(中)及其姐姐。

关键词

成长

●出镜人物

李一扬,24岁,厦门日报新媒体中心主播;姐姐李一弘,35岁,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高级投资经理。

●地址 思明区湖滨北路

●心愿希望家人身体健康,“猫肥家润”,自己的台风能越来越稳健,受到读者观众的喜爱。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林路然 图/记者 张江毅)“啾宝,快来!”听到李一扬的招呼,小猫啾宝一路小跑,欢快地扑入她的怀抱。走进李一扬的家,猫爬架、猫窝、猫咪通道等一应俱全,俨然是一座猫乐园,她养的几只小猫趴在阳台晒太阳,享受惬意的生活。“工作之余,和它们一起玩耍,我会很放松。”李一扬抱起小猫,宠溺地说。

“我的专业是金融,成为主播是因为兴趣。”李一扬自我介绍时还有所保留,却一下被姐姐李一弘驳回:“其实她有很多隐藏技能。”紧接着姐姐开始连珠炮式报料。原来,李一扬在大学期间就爱好音视频制作,她悄悄攒钱买下一整套专业录音设备,从唱歌到录制,再到MV演出、剪辑,自己包揽全部工序,就连多个声部的配唱也是独立完成。“她还差点被选拔成为偶像团体的练习生。”听到姐姐报料个没完,李一扬羞涩起来,忙抱住姐姐,请她嘴下留情。

李一扬还记得,一场在集美举办的半程马拉松活动是她第一次站在镜头前,“我都不敢再看回放,只记得声音一直在抖。”随着后来出镜次数越来越多,她在一场场活动中得到磨炼,镜头前的表现越发沉着冷静。今年,她在九八投洽会上与外宾愉快交谈,在疫情防控期间全副武装探访方舱实验室,无疑成为厦门日报新媒体各平台上最活跃的主播。

今年5月27日,“超级血色月全食”直播长达两个多小时,吸引了超过100万网友在线观看,许多网友更在评论区热烈点赞互动。而只有李一扬和同事们最能体会成绩背后的“意外”。李一扬说,尽管直播流程排练了多次,但当晚人数骤增导致信号变弱,与天文爱好者的访谈不得不临时取消。李一扬和同事迅速转换直播地点,决定在木栈道上随机采访“追月”市民。“当时我一边串场,一边观察周围,找到了一群带着摄影设备专程从岛内赶来的阿姨,她们非常热情,很乐意分享拍摄故事,这让直播变得更有趣,也让评论区热闹起来。”李一扬说。

“平时爸爸妈妈在泉州老家工作,每次妹妹有直播和节目,我们全家都不落下,认真收看,还要点赞转发收藏‘三连’。”李一弘笑着说,尤其是今年疫情防控期间,妹妹第一时间探访方舱实验室,并多次播报厦门日报评论,更让家人见证了她的成长,为她骄傲。“亲戚朋友都在朋友圈刷屏,夸妹妹表现优秀,但也是在那时,爸爸妈妈才知道她进了方舱实验室。”听到姐姐说起家人的担忧,李一扬说,她没有提前告诉爸爸妈妈,就是怕他们担心。解释过后,他们都能理解,不断嘱咐她要注意防护。“记者就是要站在新闻现场最前线,我们会支持她这份热爱,既是她的忠实粉丝,更是她的坚强后盾。”李一弘握了握妹妹的手说。

关键词: 记者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