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我心目中的厦门地标”活动火热开展 海底隧道成市民推荐高频选项

2021-11-01 09:17:16    来源:厦门日报

千禧年后,厦门驶入高质量发展快车道,随之而来的是日渐增大的跨岛交通压力。特别是肩负西向进出岛功能的海沧大桥,已超负荷运行,出行高峰期拥堵时有发生。

2016年3月28日,厦门再次向海借路,动工兴建海沧隧道。该线路全长7.1公里,隧道部分长6.3公里,跨海域宽度2.8公里……海沧隧道是继翔安隧道之后,又一条具有建设难度的海底隧道。用“两隧”项目负责人,厦门路桥工程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学斌的话说,海沧隧道就是3.0版本的翔安隧道——工程难度翻番。

开车通过海沧隧道,最快只需5分钟,每一分钟车程,在王学斌的眼中都是近一年的心血——长达5年的主体施工过程中,建设者们以“翔安隧道经验”为基础进行创新,连连攻克“治水”、临近密集建筑群复杂环境等一系列工程“顽疾”,为项目节省施工成本500多万元。

2021年6月17日,海沧隧道试通车,它与翔安隧道构成了特区东西向的海底交通线,成为连接岛内外之间的海底大动脉。

从此,厦门跨入了“四桥两隧”时代。作为撑起跨岛发展“扇面”的第六根“扇骨”,海沧隧道打开岛内通往海沧区的新门户,对构建全天候立体交通格局、完善“两环八射”交通路网、构建市域范围“半小时”交通圈具有重要意义。数据显示,隧道开通首月,跨岛日均车流量增长了4.74%,海沧大桥进出岛的拥堵却得到缓解,拥堵指数均出现下降。

地铁2、3号线过海段 跨岛出行海底大动脉

地铁2号线全长41.64公里,其中过海段长2.8公里,乘地铁通过仅需3分多钟。

为了实现这3分钟的便利,施工团队整整用了1137天。

2014年12月30日,厦门地铁2号线过海段工程开工,如何贯通本岛西侧海域的“地下城墙”是建设者面临的首要难题——受火山喷发等因素影响,海底隧道段含有孤石群、叠落石、基岩突起,岩石层叠形似城墙。其中,孤石群多为长达1.2米左右的岩石组成,盾构机难以掘进。

液压割锯“切小”岩石、人工进仓清理、海上爆破处理……历时五个月,施工队成功穿越孤石群,清理孤石超3500立方米,作业量在国内隧道施工史上罕见。

地铁3号线过海段地质更为复杂。本岛东北侧海域风化槽众多、围岩变化频繁、大范围透水沙层……面对施工难点,建设者们反复研讨,决定采用矿山法加水泥盾构对打施工的方式,投用新技术、新设备,逐个啃下“硬骨头”。

今年6月25日,地铁3号线开通运营,厦门轨道交通线网由“十字交叉”变成“环状放射”,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进一步释放市民跨岛通行需求。据统计,地铁3号线开通首月,轨道交通日均跨岛客运量20.7万人次,比开通前一月增长35.9%,跨岛客运量占轨道出行总量43.9%,即地铁乘客中,近一半是跨岛出行。

关键词: 海底隧道 发展 特区 见证 厦门地标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