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帮忙挂号取药陪同看病问诊 陪诊员这个新群体市民看好吗?

2021-10-28 09:11:07    来源:厦门日报

厦门网讯 (厦门日报记者 柯笛)陪你出入医院,帮你挂号取药,送你看病问诊……随着陪诊员这一新兴职业进入大众视野,在一些二手交易平台与本地论坛上,也出现了厦门地区的陪诊员接单广告。陪诊员从业者表示,这份工作时间相对灵活,但收入并不理想,相关市场仍待开发;市民则认为,在老年人、残疾人等有特殊需求的情况下,会考虑找陪诊员,但对安全心存顾虑,希望由正规机构进行专业管理……同时,记者了解到,目前厦门多家家政公司暂未推出该项服务,对此本报请来业内人士与专家学者分析陪诊员这一工作的市场前景。

从业者

感兴趣的人不少 但谈成的订单不多

在闲鱼等平台搜索“厦门陪诊”,会出现提供陪诊服务的信息:“如果家中老人看病没人陪护,对就医流程迷茫,或者一个人漂泊在外,小手术需要陪护,又或者孕妈就医没有陪同担心出意外,都可以找小雅帮忙!”发布该信息的陪诊员小雅表示,普通门诊陪护150元起,手术陪同238元起,提前一天确认碰面的时间地点后,她将全程陪同就诊,直至看诊结束。

“我以前是医疗行业从业者,对医院熟悉。”小雅说,她平均每月接4-5单,最多的时候有15单,平均每单收入120-150元。

作为家庭主妇,小雅特地找了这份时间相对灵活的兼职,不过目前来看,收入并不理想。除了就职平台推送的顾客,小雅也在闲鱼、小鱼网等挂出广告,但至今没能谈成一笔订单,在她看来,这个职业认可度还不高,“感兴趣的人不少,但在咨询过后,总因为时间、价格等原因,最终没有选择购买陪诊服务。”

市民

老年人等特殊群体有需求 希望能放心购买服务

针对陪诊员这一新兴职业,市民如何看待?记者随机采访多位市民,了解他们的看法。“请专人陪护去医院看病也太棒了,感觉很多人像我一样有这方面需求。”市民王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家人都在外地,上个月只能独自去做一个小手术,就医全程都比较紧张,如果有专业人士陪伴,不仅能放松情绪,她也可以不用操心就医的各项流程。她认为,像老年人、残疾人、孕妇等特殊群体,在就医时有专业人士陪伴将更加便利。

但在部分市民看来,陪诊服务仍然存在一定风险。“之前没听说过这个职业,如果没有正规机构专门管理,感觉财产等安全得不到保障。”市民房小姐认为,需要陪护的一般是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或者病情相对严重、需要做检查的患者,很难放心托付,“万一对方带着我的手机跑了,报警都不利索。”市民姚先生也表示,既然社会存在需求,陪诊服务出现也有好处,希望能形成更专业、规范的行业准则,让人放心购买服务。

专家

陪诊行业有一定发展潜力 需专业带领形成行业准则

对此,记者咨询了小羽佳、好慷在家等家政公司,得知暂未在厦门地区推出陪诊及相关服务。家政行业资深管理者、厦门市家庭服务业协会名誉会长谢赳告诉记者,就医陪诊的市场接受度还不高,如果长期患病,不少人会选择护工、保姆。他表示,在厦门,单次就医陪诊项目还有待开发——了解一定的医疗专业知识,熟悉就医规则和程序,并与相关医疗机构建立协作关系,才能在就诊全程提供更专业的服务,使陪诊员区别于一般陪护,形成更加专业化、系统化和规范化的行业准则,让这一新兴职业得以良性发展。

作为医务与精神健康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学者,厦门大学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工作系郑思明博士分析,人口老龄化加剧、群众对优质医疗服务需求增加等因素,都是陪诊员出现的原因。

郑思明表示,在一些一线城市,陪诊行业已经有所发展,有由商业平台请来具备医护专业资质的人员担任陪诊员,并提供健康专项服务,也有由医院医务社会工作者一对一提供困难人群就医的全程陪护,或培育志愿者队伍开展专业服务。“这方面的市场潜力不小,如果家政服务行业、健康服务行业涉足,也应当设立一定门槛,并由相关部门进行市场规划和价格指导。”在郑思明看来,如果由医院负责主导培训、联合相关行业提供更规范的普惠型服务,或许有机会让更多人受益。

关键词: 市民 看好 群体 陪诊员这个新群体 市民看好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