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厦门近两万名环卫工人为“两高两化”城市建设持续贡献力量

2021-10-26 12:10:49    来源:厦门日报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环卫事业发展,推动垃圾分类末端处置能力再上新台阶。图为东部固废处理中心。(环能公司供图)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吴海奎 谢嘉迪 通讯员 李文林 林时蔚)平常时期,他们每天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为城市“美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千家万户的洁净;非常时刻,面对疫情,他们挺身而出,深入最危险的地方,从事最脏最累的活,为打赢疫情防控歼灭战做出突出贡献……他们,就是厦门的“城市美容师”。今天,我市近两万名环卫职工迎来属于自己的节日——环卫工人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也是厦门经济特区建设40周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市政园林局、市环卫中心团结带领环卫战线广大干部职工,牢记职责、勇担使命,推动厦门城市洁净水平稳居全国前列,生活垃圾“三化”水平及餐厨垃圾管理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垃圾分类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国第一梯队,为更高水平建设高素质高颜值现代化国际化城市、不断提升市民生活品质贡献环卫力量。

有担当

勇当逆行者筑牢“后防线”

今年9月,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度打乱厦门人的生活节奏,城市运行管理也面临着严峻考验。

涉疫垃圾激增,怎么处理?面对未知的风险,如何防护?我市环卫部门迅速应对,科学指挥。广大环卫工人化身“橙衣战士”,勇当逆行者,冲在疫情防控第一线,用智慧和勇气化解涉疫垃圾处理难题,用洁净环境筑起坚实的“后防线”。

针对疫情较为严重的同安区,环卫部门第一时间发出战疫号召,组织广大干部职工,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共派出11支突击队、400多位志愿者、49台车辆,深入同安区多个封控管控区域,承担卫生保洁、涉疫垃圾收运、防疫物资转运等急难险重任务。在厦门市第三医院,由市环卫中心党员带队的突击队队员每天连轴转,搬运防疫物资、送检核酸样本、做好院区保洁,全力守好医院的“大后方”。

涉疫垃圾处理对个人防护、作业规范、垃圾倾倒、车辆消毒等都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强化管理,确保无害化处置。作业时,垃圾收运员要穿上防护服,戴好防护帽、N95口罩、防护面罩和手套,全副武装,乘涉疫垃圾收运专用车,按规定线路沿线收运垃圾,一连几个小时下来,收运员全身早已湿透。

末端处理厂及时调整作业线,启动应急预案,做到专线、专车、专人、专区接收处置涉疫垃圾,通过“11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焚烧+干法烟气处理+布袋除尘+湿法脱酸”的处理工艺,彻底杀死垃圾中的细菌、病毒,确保涉疫垃圾日产日清、无害化处理。

据介绍,本次疫情防控期间,我市每日按规范严格处置200多吨涉疫垃圾,每日收运厨余垃圾和餐厨垃圾1000多吨,严格做好垃圾分类,全力做好涉疫垃圾转运和无害化处理,不仅从源头加大阻断病毒交叉传染的可能性,也从末端切断疫情扩散渠道。

有力量

用辛勤换取市民幸福指数

环卫工人用专车收运废弃口罩。(记者张江毅摄)

10月12日,受台风“圆规”影响,厦门刮起了强劲的大风,地面上尽是枯枝落叶。第二天早上五六点,当许多市民还在睡梦中,许多身穿橙色工装的环卫工人,早已出现在街头巷尾,挥着扫帚和汗水,为市民工作生活创造洁净环境。

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环卫工人始终是这座城市辛勤的“美容师”。

早上,当交通早高峰已经过去,一辆辆橙黄色、绿色、蓝色、红色等不同外观颜色的垃圾收运车,纷纷开上路,穿梭在城市大街小巷,将千家万户分类出来的垃圾,点对点收运,运输至末端处理厂分类处理。

今年以来,在市环卫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我市相关区积极调整垃圾收运作业时间,实行“错峰直运”,有效减少了对市民正常生活的干扰。环卫工人们用他们的辛勤指数,换来了市民的幸福指数。

我市进一步强化生活垃圾分类全过程规范管理,今年修订了新一版《厦门市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设备配置导则》,规范投放点和收集容器的维护管理;全面推行定时投放和错峰直运,目前全市1436个小区已实行定时定点投放,设置726条直运线路,对3848处接驳点进行错峰直运,岛外部分农村推行上门收运。

厦门“城在海上,海在城中”,海洋环境是高颜值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今年4月1日起,我市海上环卫站对胡里山炮台至马礁、杏林湾、翔安澳头等60平方公里海域进行常态化保洁,至此,我市海域保洁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厦门岛及周边内湾海域保洁全覆盖。我市海上环卫机制被国家发改委列为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改革举措和经验做法,全国推广。

我市垃圾分类末端处理水平也跃上新台阶。去年9月,随着东部(翔安)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等建成投用,厦门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4350吨/日,在全国大中城市率先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每年的发电量约为5.8亿度,可供大约1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为“双碳”目标做贡献。今年,我市还将开工建设厦门生物质资源再生项目(一期)、东部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三期)和瑞科际厨余垃圾处理设施等,进一步提升处理能力。

有关爱

落实爱心行动改善住房条件

环卫工人在爱心驿站歇脚。(记者吴海奎摄)

关爱环卫工人,就是关爱我们的环境。近年来,我市深入开展“爱心厦门”建设,用心用情关爱环卫工人,着力提升环卫工人的幸福感归属感。

今年春节前,部分环卫工人收到了一份礼物——宽敞明亮的空间,一厨一卫的精心配备,温馨便捷的爱心驿站……在思明区莲岳里,首座由清洁楼改造的环卫公寓正式启用,11名环卫工人及其家人顺利入住,舒心过年。

今年8月,市环卫管理部门连同市住房局统筹安排部分直管公房给环卫工人居住,其中,思明区57套、湖里区83套、集美区2套。

环卫工人在外租房也有了补贴。2020年12月,我市出台《厦门市城市道路环卫工人、公路养路工人住房租金补贴实施方案》,对符合补贴发放条件的一线道路环卫工人每月补贴280元,核实后按年发放。

为了让环卫工人“冷天有地方取暖、热天有场所纳凉、渴了有热水供应、累了有站点歇脚”,市环卫部门联合相关部门、单位,大力推动“爱心驿站”的建设。目前全市共有521座爱心驿站,这些驿站主要具备环卫工人歇脚、热饭、取水、急救的功能。每个驿站可保障约30人轮班歇脚,基本满足90%的一线环卫工人工间休息需求。

我市还在全省率先发布首个《厦门市环卫工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手册》,对于参与防控区域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的人员,加大关爱力度,指导他们加强防护工作,落实各项防疫措施,实行集中食宿、集中管理,切实保障环卫工人的身心健康。

【数据】

●我市全面推行生活垃圾错峰直运,目前全市设置726条直运线路,对3848处接驳点进行错峰直运,岛外部分农村推行上门收运

●我市海域保洁面积已达180平方公里,基本实现厦门岛及周边内湾海域保洁全覆盖

●我市垃圾焚烧处理能力达到4350吨/日,每年的发电量约为5.8亿度,可供大约16万户家庭一年的用电

●关爱环卫工人,全市共有521座爱心驿站,每个驿站可保障约30人轮班歇脚,基本满足90%的一线环卫工人工间休息需求

【人物】

林加琛:“最啰嗦”的他是队里的定心丸

林加琛(右)和队友在烈日下搬运物资。(市环卫中心供图)

如果疫情没有发生,市环卫中心的林加琛应该不会错过女儿迈入大学这一重要时刻。“让我再选一次,我依然会选择支援同安。”回想支援厦门市第三医院时的点点滴滴,林加琛的语气益发坚定。

两套衣物存包中、时刻待命上战线。在9月21日市环卫中心发出“集结号”时,林加琛第一时间作出表率,暂时离开了“小家”,于中秋节当天踏上逆行之途,带队前往同安的厦门市第三医院参与战疫。

从车辆防疫消杀、核酸样本信息核对送检,到院内三餐打包及分发,每一项任务林加琛都希望能亲力亲为,对于他来说,工作至凌晨已是工作常态。

在9月下旬,运送各爱心单位捐赠物资的车辆源源不断。“这些物资都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我们不能辜负他们的心意,必须第一时间保障搬运到位。”为了做到无缝衔接,林加琛和队友选择24小时驻守岗位,及时与运输车辆完成对接,做到“车到人到”。

夜晚闲暇时,林加琛会往家里挂个电话,但通话时长不超过5分钟——没聊几句话,运输队伍又抵达了。

除了日常工作,作为队长的林加琛还要时刻关注队员们的工作状态。每天早上晨会,他总会不厌其烦地强调安全事项,队员们笑称他是整支队伍里“最啰嗦的人”,也正是啰嗦的他,成为队伍一颗重要的定心丸。

陈剑峰:打起十二分精神守好“最后关口”

陈剑峰在巡检海沧厂设备。(环能公司供图)

“请入厂垃圾运输车驾驶人员将车辆停放在指定位置,出示健康码,配合测量体温。”9月13日清晨,天刚微微亮,陈剑峰已穿上了工作服,来到厂区门口带队值守,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陈剑峰是厦门市政集团旗下厦门市环境能源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海沧再生能源电厂(以下简称海沧厂)副总经理。9月中旬,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陈剑峰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请缨,驻厂值守,全力做好生活垃圾和涉疫垃圾处置工作。

面对处理涉疫垃圾的重任,陈剑峰第一时间主持召开生产对标例会,严格按照制度落实各项生产指标。“设备稳定运行,是保障垃圾焚烧的必要条件,尤其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更不能出半点纰漏。”作为分管生产运营及安全环保工作的副总,陈剑峰往往一天要巡查设备数次,一旦发现问题,立即安排检修队伍第一时间解决,高效确保了各类设备的正常运转。

今年中秋、国庆假期仍受疫情影响,面对艰巨的生产任务,海沧厂一班人满负荷工作。陈剑峰认真落实员工驻厂后的各项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员工的心理疏导,组织完成6轮驻厂员工的核酸检测。在他的带动下,60余名驻厂人员,打起十二分精神,圆满完成了涉疫垃圾应急处理及生活垃圾末端处置重任。

杨军辉:27年党龄老党员总是冲在最前面

杨军辉对环卫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受访者供图)

10月15日,厦门市政园林系统突击队市政集团分队结束了在同安的志愿工作,这晚,杨军辉终于可以睡个好觉了——在同安区新民镇的日子里,他负责轮值早班,每天都需要凌晨4点前起床准备工作。

刚到同安区时,杨军辉最惦记的就是儿女的学业。“爸,你放心工作吧,这段时间我们会互相监督、认真读书的。”儿子的承诺给足了杨军辉底气,全身心投入一线工作。

这其实是杨军辉第二次走上战疫一线了。早在去年大年初二,单位工作群里传来消息:即将组织一线突击队伍,参与涉疫垃圾转运工作。此时,远在湖南老家的他没有犹豫,第一时间致电报名,连夜收拾行李、回厦战疫。

废弃防护服、压舌板、封控区居民的生活垃圾……对于这类常人见则避之的涉疫垃圾,在同安区新民镇工作期间,杨军辉与他的同事们都需一件一件将其取出,分类放入垃圾运输车,再转运到东部固废中心晖鸿公司进行末端处理。

每天近8小时的工作时长、近50公里的行程、穿着防护装备长达8小时……每天工作结束、脱去装备时,杨军辉的防护服里都能倒出“水”。

“工作虽辛苦,但这是我的职责所在,使命必达、一如既往。”作为一名有着27年党龄的一线环卫工作者,杨军辉习惯走在“最前端”,成为大家的旗帜。

关键词: 环卫工人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