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居村养老、无忧养老 解码农村养老新模式

2021-10-20 11:32: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浙江,自古以来就被文人墨客广为赞誉。这里依山傍海、峰峦叠嶂,满目苍松翠柏、四季林木郁郁葱葱,幽雅恬美、宁静清馨的自然山水景观,如诗如画。在一片生机盎然中,百姓的生活蒸蒸日上。

“十一”期间,我走进交相掩映在绿水青山之中的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探访该村“居村养老、无忧养老”的运作模式。

巍巍狮子山,守护她的美;清清金溪水,深情依偎着她。

“左转龙潭欣看绿水归东海,右弼峨峰喜见青山跃甬城”,这是镌刻在蒋家池头村前一座硕大精美大石牌坊柱上的楹联,正面石枋上“蒋家池头”四个金黄颜体大字,雄浑沉稳、遒劲俊朗。

“端上热饭菜,乐享实实在在的养老不离家生活,老年人养老不掉队,这犹如一轮暖阳,让老年人有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美好之托。蒋家池头村的老年人在家门口就可以享受到最美夕阳红的美好图景,精神愉悦了,老年人的笑容就更加灿烂了。”宁波市政府领导介绍说,蒋家池头村探索“居村养老、无忧养老”的服务模式,从居村养老到老有“善”养,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

老年食堂:

让老年人吃出营养和健康

蒋家池头村是一个让城里人向往的“和美乡村”。悠悠桂花井,染香金溪水;弯弯青石桥,荷塘烟霞翠。在美丽的蒋家池头村村头,有一个老年食堂,名叫“孝膳堂”,每天有70余名老人在这里就餐。

每天中午时分,食堂就飘来阵阵香味。

村里80多岁的王国尧夫妇每天准时来到老年食堂,食堂服务志愿者会把热菜热饭端到他们夫妻的桌前。

“小菜三天不重样,吃得很舒服。”王国尧夫妇说,自老年食堂开张后,我们一顿都没落下过。他们已经和这里的工作人员十分熟悉,也会时不时和一同就餐的老伙伴们打招呼,“三餐热菜热饭,味道也好,还能同大家说说话、聊聊天,别提多舒心了!”

我看到,老年食堂的桌子前坐满了银发老人,志愿者将餐盘端到桌上。“这个鲳鱼很新鲜。”“厨师做的菜很好吃,我天天都光盘。”老人们有说有笑,就餐时光很是惬意。

“平时,家里就我们两个人吃饭,中午烧一顿,晚上肯定就要吃剩菜了。”王国尧吃得津津有味,午餐有红烧小鲳鱼、炒土豆、咸菜炒笋片,还有一个汤。

在蒋家池头村,像王国尧这样60周岁及以上的老人有380位,占总人口的四成左右,大多都是居家养老,而且老人的子女大多不在身边,一日三餐很多老人都是草草了事,吃剩饭或冷饭的现象相当普遍。

2017年7月,该村开办起老年食堂。食堂的价格相当实惠,每人每餐4元,90岁以上老人就餐,每人每餐只需3元。开张四年多来,老年食堂的“生意”越来越好,来就餐的人数翻了一番。

“村里有了老年食堂,儿媳妇就不用每天十几公里来回跑了。”自老伴去世以后,80多岁的老人胡国芳吃饭成了问题。老年食堂开张后,这个难题总算解决了。每天吃完饭,他就和老伙计去活动室看电视、聊天。

据了解,老年食堂还有送餐服务。志愿者胡淦权每天骑着三轮车给20余位行动不便的老人送餐。从2017年11月开始,每天风雨无阻,坚持到现在。

现在,老年食堂“孝膳堂”成了村里的“无围墙”养老院,大部分老人在这里聚集,大家都把这里当成了“第二个家”。

“我作为总管家,组建起一套班子,一名村支委和妇女主任负责老年食堂的日常运营,75名志愿者轮流值班,有人负责洗碗端菜,有人负责送餐。食堂菜色丰富,三菜一汤荤素搭配,一周七天菜谱都不同,在充分考虑老年人营养需求的同时,也满足他们味蕾上的享受。同时,老年食堂还接受村民代表的监督。”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陈伦说。

当前,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占总人口的18.7%。当“银发浪潮”迎面而来时,如何让这些老年人享有幸福美满的晚年生活,成为新时代中国式养老必须回答好的时代命题。

调查显示,我国绝大多数老人倾向于居家养老,这也是农村绝大多数老年人的现实选择。健康饮食、营养保健是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必要条件,也是积极构建老龄社会的必然要求。

蒋家池头村利用村委会基础设施,多措并举,率先形成科学配餐、公共就餐、特殊送餐的老年人养老服务体系,将养老食堂延伸到村的各个角落,覆盖全村老年人用餐服务。家门口的养老温馨“港湾”,让老人舒眉展颜,乐享“夕阳红”晚年。

初心菜园:

保障供给服务不断链

“这么好的食堂,我们能吃多久?”在老年食堂开办得既叫好又叫座时,村民时常有这样的担心。

“老年食堂既然已经揭开了锅,就要一直保持热气腾腾,一直开下去!”陈伦的回答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

农村的老年食堂不算新鲜事物,但有的办着办着就逐渐冷清了,还有的因支出太大,不堪重负,但蒋家池头村的老年食堂却越办越红火。这是如何做到的呢?我为此进行了深入了解。

场地选在哪?在最好的地段兴办老年食堂。2017年7月,“乡贤智囊团”赞助投资30万元,在村委会一楼东侧开辟场地兴办老年食堂,主要面向村内75岁以上的老人提供餐饮服务。食堂设施设备全部按照餐饮规范采购和设置,餐厅内的装修风格古色古香,搭配着中式的桌椅和小摆件,还配备了空调和电视。窗外的景色怡人,青山倚、绿水绕,老人们可以一边用餐一边收看新闻,还可以欣赏窗外的风景,气氛温馨又融洽。

钱从哪里来?村里采取“政府补一点、村里贴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的方法,最终实现保本运行,把好事办好、办长久。

食堂服务人员如何组建?食堂的日常运营由村里75名妇女组成的“和美”志愿服务队轮流完成,每月村里用红榜公示志愿者名单,每年进行表彰。食堂的上门送餐服务队由轻度残障人士组成,他们完成送餐后可在食堂免费就餐。这样的互助帮扶模式,不仅解决了行动不便老人的就餐问题,还能解决部分残障人士的吃饭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食堂的志愿者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和美”志愿者。我在食堂看到了杨亚凤和梁云利,她们是当天的轮值志愿者。早上6点,她们就开始忙了,从洗菜、切菜到端盘,再到洗碗,一直要忙到中午12点,下午2点又开始张罗晚餐,一天要“工作”九个多小时。

75名志愿者撑起了这个老年食堂,基本上每人每月轮值一天。四年来,不但中途没有一个人退出,志愿者的人数反而越来越多。

在蒋家池头村的宣传栏上,写着这些最美志愿者的事迹:马春娥经常开着私家车为老人采购新鲜食材,平日里随叫随到;袁苏菊的脚受伤了在家休息了一阵,双脚刚能落地就赶来“上岗”;吴成华经常向老年食堂捐赠大米等物资;60岁的邬杏娣是隔壁的税务场村人,去年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一有时间就来老年食堂帮忙;应英娣是鄞州区人,这几年住在蒋家池头村,听说老年食堂缺人手,就主动来报名……

“钱是赚不完的,但志愿服务不能落下。”这是志愿者们常常挂在嘴边的话。

“我们每个人都有老的一天,趁现在年轻帮帮忙,只是举手之劳。”杨亚凤说,这是很多志愿者的初心。很多志愿者平时都在上班,轮到值班的日子,他们宁可放下手里的活儿,都会过来帮忙。“看着老人家吃得开心,我们做再多都是值得的。”

“我们村里有一块共享菜园,专门给老年食堂提供时令蔬菜,一年下来能省不少钱。”杨亚凤带着我来到位于村口的“初心菜园”。

为了让老人吃上放心菜,几年前,村里组织党员志愿者在一块空地上开辟了一处约两亩的“初心菜园”。除了党员志愿者定期在菜园里除虫除草、施肥栽种外,富有余力的老年人也可以在菜园里种植蔬菜,菜园所得的各种时令蔬菜直接供给老年食堂。这种模式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实现了老年人的自我价值。

据悉,近两年,蒋家池头村“孝膳堂”的运作模式已逐步在宁波奉化推广,成为奉化农村居家养老的一大品牌。

多样活动:

丰富老年人晚年生活

“没有人不怕变老,但从蒋家池头村的老年人身上看到了社会各方用关怀驱散孤独,辅以精神文化的‘适老化’供应,让老年人在现代社会精神世界中不缺位。蒋家池头村‘居村养老、无忧养老’模式,让我们对未来养老更有信心。”在蒋家池头村参加调研的河南焦作代表宋万军如是说。

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文明的根本,也正是蒋家池头村将老年食堂取名“孝膳堂”的原因。该村始终从“孝”出发,让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得到双满足,让他们安享幸福晚年,真正实现居家养老。

蒋家池头村积极做好“慈孝”文章,兴办孝膳堂以来,每日就餐的人数已达70余位,形成了“以老为老”“以残助老”“以青孝老”“人人爱老”的浓厚慈孝氛围,也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一道美丽风景线。

蒋家池头村村委会通过征集村民代表和乡友们的意见,并结合本村的民风特点,提炼出村歌、村训的精髓内容。在口口相传中,教育和影响当代及后代的村民,以道德为先、以孝为先,用心行孝、敬亲养老,促好民风、育好家风,成为一种文化传承。

蒋家池头村历来就有重视教育的良好传统,自2005年以来,每年对考入研究生、重点大学、高中和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的本村青少年进行表彰奖励,并教育孩子们不忘父母的养育之恩。

有人讲,“孝道”即“笑道”,精神上的愉悦也是孝顺的重要内容,想方设法博老人一笑,也是用心行孝。家人多用心,社会提供更多帮助,老有所乐的良好氛围在蒋家池头村日渐浓厚。

在孝膳堂和良好风尚的牵引下,全村构建起以慈孝等优秀传统文化为主导的文明道德乡风。

该村在办好孝膳堂的同时,还在村里建起了初心馆、清风廊、文化礼堂等设施,文化礼堂配置了老年活动室、农耕文化馆、农家书屋等功能室。

村里还开展了“说家规、亮家训、显家风”活动,形成了一户一规、一家一训的文明乡风;举办“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如元宵节包饺子做汤圆、清明做青团、端午包粽子做手工香囊、中秋给老人赠月饼、重阳节为老人献表演等。

多年来,村民自己的“村晚”已成为是蒋家池头村的品牌活动。演出节目由本村群众自编自导,节目类型多样,有唱歌、舞蹈、小品等。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优秀农村传统文化重焕活力与风采,让老年人成为社会文化活动的主角和积极参与者,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

居村养老:

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模式

老人的灿烂笑容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温暖底色,更折射出基层党支部为“老有颐养”民生幸福无私奉献的情怀,让老年人有了更多幸福感。

谈起蒋家池头村从曾经陷入发展瓶颈的经济薄弱村到如今充满活力的朝阳村,人们称赞说这离不开党支部书记陈伦的不懈努力。

作为奉化区西坞街道蒋家池头村党支部书记、孔峙村第一书记、浙江省百名农村领军人才、浙江省担当作为好支书和兴村治社名师的陈伦,他跨村任职两个村子的“村书记”,对于居村养老改革的探索源于他无数次的走村入户。

经过走访,陈伦发现村里的老年人普遍节俭,再加上年事已高,对吃饭不讲究,吃剩饭、吃冷饭、凑合吃饭的现象普遍存在,营养搭配更谈不上。老年人的吃饭问题,不仅事关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也成为在外工作孩子们的牵挂。

在农村老龄化愈加严重、养老成为社会重点关注问题的大环境下,让老年人过上“老有所养”的幸福生活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陈伦深感单纯依靠传统家庭养老是远远不够的,构建村委牵头、社会多方参与的多层次居家养老服务模式是未来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方向。

绝不让老年人在共同富裕的进程中掉队。陈伦经过多番调查后,从破解老年人吃饭这一最迫切的问题入手,最终确定了以村办精细定位、村内精准供给为特点的蒋家池头村居家养老路径。在村里兴办老年食堂——孝膳堂,让老年人吃得营养和健康。

蒋家池头村的老人们说,居村养老,让我们对党和政府更加信赖和拥护了,是党和政府让我们吃上这么好的饭。

老年食堂的一顿热乎饭,暖胃更暖心。老年食堂不仅解决了农村居家养老的民生“食”事,让老人、子女安心,还提高了村民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同时,村里还建立了多支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移风易俗、垃圾分类、敬老慰问等志愿服务活动,让广大群众感受到文明新风就在身边;常态化树立道德先进典型并进行表彰,推动道德实践落深落细;探索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合一”的村庄治理新途径,共同构筑优良的社会主义农村道德新风尚。

“居村养老、无忧养老”的成功实践,让蒋家池头村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进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铺展。蒋家池头村以居家养老建设美丽乡村的模式,必将在新的起点上勾画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闻有成)

关键词: 居村养老 无忧养老 解码 农村养老 新模式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