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正式实施

2021-09-01 13:41:31    来源:深圳商报

2021年9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也是深圳在全国首次提出无障碍城市理念,是全国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立法。《条例》明确了适用对象范围从残疾人,扩大到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儿童及其他有需要者,为打造更便捷的无障碍居住、出行和信息交流环境提供了保障。

此次立法,深圳将无障碍融入整个城市发展的各方面,开启了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书记、理事长董秀表示,《条例》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旨在更高水平、更高层次、更高标准上,保障有需要者更加自主、安全、便捷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实现融合发展,对深圳打造城市文明典范,树立民生幸福标杆,加快建设彰显文化软实力的现代文明之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

从“无障碍环境”到“无障碍城市”

一座城市的温度和善意往往在细节中体现。

在无障碍建设的立法和实践上,深圳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早在2009年,深圳就率先以地方立法形式出台了《深圳市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成为最早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城市之一。现在,深圳又以特区立法的形式,出台首部无障碍城市建设地方法规,开启了无障碍城市建设的新时代。

从无障碍环境建设到无障碍城市建设,是对无障碍建设的范围、措施、质量等方面的全面提升。董秀表示,伴随着城市化和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无障碍建设已不再只是残疾人的特殊需求,而是关乎全体公民的一项基本公共服务。

什么是“无障碍城市”?无障碍城市是指通过无障碍理念文化、制度规则、器物环境等维度,设计、规划、建设、改造和管理城市,以便有需要者自主、安全、便捷和有尊严地通行道路、出入建筑、交流信息、获取服务和融合社会的城市。

《条例》从理念文化、器物环境、制度规则多个维度切入,突出将无障碍城市建设纳入文明城市建设范畴,明确政府、社会、公民的职责,将无障碍教育纳入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着力构建全社会的无障碍意识、文化氛围以及治理机制;强调运用通用设计理念,构建从规划、设计、施工、评估、验收、管理、服务到反馈的全链条无障碍城市建设体系,使得有需要群体能够在生活、就业、就学各个方面可就地、可指引、可避障、可融合。

一座城市的人文关怀

从“无障碍出行”到“无障碍生活”

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一座城市人文关怀的重要体现,彰显着城市的温情。

《条例》从无障碍硬件设施的建设、规划、设计、施工、验收、改造、管理,延展到无障碍居住体系、道路通行和公共交通服务体系的构建,为有需要者营造无障碍出行环境。

《条例》明确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建设无障碍设施,与建设项目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并与周边既有无障碍设施相衔接。《条例》还明确了无障碍住房、无障碍电梯、母婴室及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的建设要求,为有需要者生活及出行扫清障碍。

为加快推进无障碍改造,《条例》明确对于已建成的建筑物、设施、场所不符合无障碍标准的,应当逐步进行无障碍建设改造,尤其是为残疾人、老年人、儿童提供服务的场所,应当优先改造,加快补齐设施建设短板。

《条例》推广出行预约服务机制,明确要求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和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应当为有需要者无障碍出行提供预约服务,依托志愿服务,为有需要者无障碍出行提供便利。

《条例》还明确服务犬出入规定,明确残疾人可以携带服务犬出入公共场所、乘坐公共交通工具,依法禁止犬只出入的场所,其管理人员应当为残疾人及其携带犬只的管理提供必要帮助,并设置了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

从“信息无障碍”到“无障碍交流”

信息无障碍和社会服务无障碍是无障碍城市的“软件”。

英国作家狄更斯说过,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取决于它对弱者的态度。社会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缩小残障人士与非残障人士享用公共资源的差距,让他们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

信息社会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也一度给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带来不便,甚至形成了“数字鸿沟”。为了破除这种难点、堵点、痛点,《条例》充分发挥深圳的科技优势,加快推动无障碍城市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以科技助力有需要者消除障碍,实现共融共享。

为加强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条例》将无障碍信息交流建设纳入智慧城市建设,规定了与残疾人及其他有需要者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政务信息、通讯网络、信息技术、公共服务等方面的无障碍信息交流支持和改造。《条例》明确社会公共服务网站应当达到无障碍网站设计标准,明确电视台、图书馆等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有需要者收看节目或者阅读提供便利。鼓励通信终端设备制造商提供与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相衔接的技术和产品,开展信息无障碍终端设备研发与无障碍化改造;鼓励相关企业在即时通讯、远程医疗、教育学习、地图导航、金融支付、网络购物和线上约车等服务中提供无障碍支持;鼓励开发专门针对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无障碍应用程序,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科技保障。

为强化无障碍社会服务,《条例》明确要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医院、商场、公用事业经营单位等公共和社区服务场所应当为有需要者提供无障碍信息交流服务和必要帮助,明确医院、机场、车站等重要公共场所、紧急呼叫系统、选举活动的无障碍服务支持,打造便捷、安全的无障碍公共服务体系。

《深圳经济特区 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

解读

《深圳经济特区无障碍城市建设条例》有哪些亮点?日前,市残联相关负责人进行了解读。

全民受益

老人、孕妇、儿童等

纳入保障范围

每个人的生命周期中都可能会在人生的不同阶段面临行动和感知的障碍,无障碍与每个生命密切相关。

《条例》拓宽适用对象范围。明确将立法适用范围扩大为残疾人和老年人、伤病患者、孕妇、儿童及其他有需要者。让多元障碍群体更加广泛、公平地参与城市公共生活,多角度、多层次的体现人文关怀,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构建人人参与、人人受益,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无障碍建设发展模式。

统筹协调

政府、社会力量

共同推动参与

无障碍城市建设是政府、社会力量共同推动参与的。

《条例》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作为统筹协调无障碍城市建设的重要机制,规定联席会议由市发展改革、教育、工业和信息化、公安、民政、财政、规划和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住房和建设、交通运输、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卫生健康、城管和综合执法等相关部门以及残疾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和共青团等群团组织组成,由市人民政府负责人召集。

科技赋能

建立无障碍城市

数据信息平台

深圳是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无障碍城市建设要充分借力深圳科技创新的优势。

《条例》要求政府做好无障碍城市建设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衔接,建立无障碍城市数据信息平台,推进无障碍建设数据的互联互通和智慧化应用。鼓励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开展无障碍技术、产品和服务的研发、推广和应用,让有需要者共享科学技术发展成果。

确保设施实用

无障碍设施建设

可邀请

障碍群体参与

《条例》明确下列新建、改建和扩建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时,建设单位应当邀请残疾人联合会参加,听取残疾人代表的试用意见:(一)道路、轨道交通以及机场、车站、客运码头、口岸等交通枢纽场所;(二)学校、医院以及体育场馆、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三)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对外办公场所;(四)金融、邮政、通信以及商场、酒店等商业服务场所;(五)公园、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

确保无障碍设施真正能用、实用、安全。

拓宽法律范围

创设无障碍

城市建设

公益诉讼制度

《条例》拓宽了民事公益诉讼范围,规定未按照无障碍标准规范进行建设或者损毁、侵占无障碍设施,致使社会公共利益受到损害的,残疾人联合会、妇女联合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可以依法提起民事公益诉讼。人民检察院在履行职责中发现无障碍城市建设领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行政机关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致使国家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的可以提起行政公益诉讼,为无障碍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司法保护。

深圳无障碍建设

他们已经在行动

一部发出声音的导盲系统,一台方便的电梯,一个贴心的扶手,一个第三卫生间、一个缓缓的无障碍坡道……近日,记者走访很多地方,发现深圳在无障碍建设方面,有一些机构和企业已经动起来啦!

出行无障碍

配备垂直电梯为有需要者提供保障

走进深圳地铁的任何一个地铁站,色泽鲜艳的黄色盲道都是最先进入视野的设施之一。鲜黄色的盲道看上去连贯而又四通八达,不仅醒目,上面的凸起也方便感知。

除了有扶梯供乘客上下楼,各地铁站还专为残疾人和老年人等有需要者配备了垂直电梯。在站台和路轨之间全线安装的屏蔽门也给残疾乘客多了一份安全保障。乘客上车时,地铁的语音系统还会提醒乘客当心站台与车厢间的空隙。

据悉,深圳地铁在一期规划设计时,就采纳了市残联的意见,增设了盲道、轮椅坡道、无障碍公厕、无障碍垂直电梯、无障碍专用通道、电子显示屏、残疾人导向标识等各种无障碍设施,并在车厢内设置了语言报站系统和图文显示系统,在每节车厢里也专门增加了轮椅位。

信息无障碍

用科技手段为视障用户提供便利

以科技手段实现信息无障碍,让残障人士享受科技带来的温暖和便利,是残障人士拥有更多平等的机会走向社会的重要条件。

2020年,微众银行、深圳市无障碍环境促进会及深圳市盲人协会在深圳联合举办“微众银行APP无障碍成果发布会”上,微众银行APP通过采用光线活体、AI语音合成、加速度传感器、实时图像处理、震动传感器、人脸边缘检测等技术,为视障用户提供个性化和人性化的金融服务。

针对视障用户在人脸识别过程中难以对准人脸、无法完成眨眼动作等难题,微众银行APP采用光线活体识别技术,不需要视障用户进行点头、眨眼、读数字等其他的辅助动作,通过识别实际人脸和检测区域偏移情况,再配合语音提示用户移动手机对准人脸,与此同时,手机也会通过振动频率,来告知用户偏离程度。

服务无障碍

增设第三卫生间让如厕不再难

日前记者走访深圳多家公共厕所和商场厕所,几乎都设有第三卫生间。

在南山区的海岸城购物中心通往洗手间的通道上,缓缓的斜坡代替了一般的台阶,坡道边上设有扶手,腿脚不方便的顾客可以扶着走。在负一楼、二楼、四楼,商场设置了专门的无障碍洗手间,除了有常规的无障碍设施,还带有报警按钮,有需要者在如厕期间遇到困难可随时呼叫工作人员。

无障碍停车位则位于海岸城的负二层、负一层停车场中,这让有需要者减少在停车场的行走。车场管理员会第一时间关注有需要者的停车情况,如果有轮椅需求,工作人员会及时提供帮助。进入商场后,肢体障碍者还可以在客服中心免费借取轮椅。

2018年以来,深圳高标准推进“厕所革命”行动,3年多以来,全市新建公厕356座,改造提升2405座,人性化是深圳“厕所革命”中一直贯彻的要素。公厕在新建及改造升级中,优化公厕男女厕位比例,大量配建第三卫生间、母婴室,照顾老人、小孩、孕妇等群体的如厕、哺乳需求,如厕变得方便、温馨、舒适。

(文灿 雷仙金)

关键词: 深圳 经济特区 无障碍城市 建设条例 正式实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