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国内 >

“拯救濒危鱼类 共建生命长江” 首个长江公益放流站在武汉成立

2021-06-21 11:01:57    来源:长江商报

在第六个“全国放鱼日”,中华鲟、长江鲟等属于长江的鱼苗,在闸门打开后,顺着鱼道欢快地奔向母亲河。

日前,在武汉汉口江滩三期举行题为“拯救濒危鱼类 共建生命长江”放流行动,本次活动放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和长江鲟、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及本地土著鱼类长吻鮠共2万余尾。与此同时,首个长江大保护公益放流站在武汉启用。

此前,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发布2021年第一季度简报。其中,在“留住长江的微笑”项目中,2020年底启动了“替代生计”之渔民驿站项目,首期共支持了17家渔民驿站项目。增殖放流方面,今年已助力3000余尾中华鲟、长江鲟回家。

渔民驿站项目帮助渔民退捕上岸的同时,也让昔日的捕鱼人变成今天的护鱼人。而长江大保护武汉公益放流站,将为放流者提供放流场所和专业指导,助力自然水域鱼类种群和水域生态环境恢复。

长江大保护武汉公益放流站启用

“我给这条中华鲟取个名,就叫江淮!”认养的一名爱心人士兴致勃勃地启动闸门,刚植入跟踪芯片的中华鲟,从放生通道滑入长江,转眼消失在江水中。

6月6日是全国“放鱼日”,“长江大保护·长江有鱼”公益基金正式设立,首个长江大保护公益放流站在武汉启用。将为放流者提供放流场所和专业指导,助力自然水域鱼类种群和水域生态环境恢复。

此次放流的鱼类,品种大小各异。有挺起骨鳞体长达一米多的“长江鱼王”中华鲟,也有跟小拇指长的全身深褐色的胭脂鱼幼苗。环保志愿者们小心翼翼地搬过水箱,再轻轻地把它们放进通道池,让它们安全的回归江水深处。中国水产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研究院吴金明博士表示,此次放流的100尾长江鲟中有10尾“大规格”的长江鲟,体长近一米,年龄在三岁和四岁左右。放流的中华鲟中,大的体长也达一米多,小的在50公分左右。

此次放流的中华鲟,还成批量地打上了卫星标记,可对其进行沿江洄游和海洋运动路径监测,为今后改进中华鲟放流策略、提升放流效果、促进自然种群资源恢复提供支撑。无论是从健康还是保护鱼类资源的角度,吴金明建议,不要随意捕鱼,也不要吃野生的鱼,要爱护环境、节约能源,不要随意扔垃圾,要为它们提供安全可靠的家园。

为呼吁公众关注长江珍稀濒危和土著鱼类,湖北省慈善总会与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联合发起本次“放鱼日”科学放流活动,通过认养中华鲟,增加人们与长江中生命个体的情感连接,倡导公众放流时遵循科学规律,减少因缺少科学常识造成的错误放流行为。

当日,共放归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100尾和长江鲟100尾,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以及本地土著鱼类长吻鮠共2万余尾。

治愈长江的工程浩大又漫长,需要全民参与,科学放流正是一项适合普通公众开展的环保活动,但由于许多人对动物和生态科学的不了解,时常出现错放、乱放的现象,造成与放流善举背道而驰的效果。

湖北省慈善总会副会长、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执行理事长邬剑刚说:“这是为公众科学放流提供永久的放流点,所有符合科学放流的个人和团体,都有资格申请在此放流珍稀、濒危及土著鱼类。”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李创举表示,科学放流是物种保护的重要手段,今天有100尾中华鲟、100尾长江鲟放归长江,这是民间组织流放中华鲟的开端,也将是社会化参与中华鲟保护的开始。

渔民驿站项目助渔民组团转产

长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地和水生生物宝库。《长江保护法》提出,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参与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促进绿色发展等活动。除了科学放流外,多地还响应国家号召建立渔民驿站帮助渔民转产。

嘉鱼地处长江新螺段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长江纵贯全境109.6公里。家住鱼岳镇清水沟的陈德平,从20岁就开始打鱼,对于已经55岁的他来说,船就是自己的家,打鱼的收入成为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样的生活持续了30多年。

“我本是捕鱼人,现在变成护鱼人。”陈德平说,去年,咸宁市发布十年禁渔令,响应号召,陈德平退出“江湖”。在“渔民驿站”的推荐下,陈德平参加培训取得了船员证,即将上岗成为一名“巡江员”。平日经常和大家一起巡江,劝阻非法捕鱼、非法采砂等危害长江生态的行为。

渔民驿站项目帮助渔民退捕上岸的同时,让昔日的捕鱼人变成今天的护鱼人。嘉鱼光恒渔民驿站目前共有110个渔民,不仅是保护长江的驿站,也是保护退捕渔民的驿站。据了解,嘉鱼县扶持成立2个渔民驿站活动室,激发内生动力,补充管护力量,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渔民组团转产,营造“十年禁渔”群防群护的新局面。

长江大保护“渔民驿站”项目是引导30万退捕渔民转产转业的项目。在渔民集中的区域或者特殊商业区域,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渔业捕捞文化,销售和展示渔业特色产品,兼具退捕就业信息中转和转产渔民交流、培训功能。

2020年底,湖北省长江生态保护基金会(CCF)启动“替代生计”之渔民驿站项目,旨在渔民集中的区域或者特殊商业区域,传承和展示中国传统渔业捕捞文化,销售和展示渔业特色产品,兼具退捕就业信息中转和转产渔民交流、培训功能。项目于2020年底启动,第一期共支持了17家渔民驿站项目。

“禁渔,是为了保护我们的母亲河。”渔民驿站的发起人蔡光恒介绍说,现在整个长江流域都禁渔,我们肯定要响应国家号召,成立驿站就是为了团结退捕上岸的渔民,共同保护母亲河。

(记者 江楚雅)

关键词: 拯救濒危鱼类 共建生命长江 长江公益放流站 武汉成立

相关阅读